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选择离开曾经朝思暮想的大城市,去往哪怕荒凉偏僻的十八线小城。
鹤岗火了,而且不止一次。这个位于黑龙江省,总面积1.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只有89.13万人的地级市,已经两次因为房价原因出现在了大众视野内。
这个现象很奇怪。因为东北气候相对恶劣,尤其在黑龙江省所在地域,可以说一年中仅有半年时间适合劳作;鹤岗地区经济落后,这对现如今价值观下的年轻人而言,更应该“逃离”而非融入。
图片来源于网络但又充满了必然性。究其原因,无非以下两点:
(1)大城市房价过高,普通人消费不起。现如今的大城市的房价已经到了何种地步?也许普通人辛苦一辈子也难以在一线城市、甚至二线头部城市攒下一套首付钱。没错,这些城市经济确实牛,也带动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可是没有谁愿意承担一辈子的巨额债务。相比较而言,像鹤岗这种小地方,作为老工业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目前由于人口外流造成房价低迷,仅仅4.5万就能全款购下一套45平方的房子,谁不想拥有一个自由空间和无压的生活呢?
(2)年轻人心态已然发生改变。如果说现在年轻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我认为排在前列的肯定是“卷”,这种内卷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是工作难。好单位的工作,敲门砖最低本科,近几年已经将这个学历底线上升到了研究生层面;即便有这个学历满足了最低门槛,依旧要面对1:数百的竞争压力;有些人完全没有这个压力,毕竟人生第一步的投胎就已经遥遥领先,这些人的底线就是别人的上限;经济不景气加上疫情的影响,小企业在疯狂倒闭或裁员,员工众筹救老板的现象比比皆是。总体而言,人口红利让招工方不愁找不到心仪的员工,甚至很多岗位完全不需要高学历也能胜任的情况下,招工方硬生生拔高门槛以拒绝求职者,这就是典型的卖方市场。
二是工难作。现如今的背景下,能够做到一天八小时、一周五天的标准工时单位寥寥无几,国内企业无论多大都很难遵守这种用工时长;职场PUA盛行,凡是先提拔起来的,大多会将曾经领导用在自己身上的这一套法则原封不动的继承,反馈给自己的下属。
三是作工难。后疫情时代,虽然大力倡导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但显然如今的形式下想白手起家难如登天,看看餐饮业、住宿业、旅游业和各类第三产业的现状,就能明白想创业在现如今是有多难;即便怀有一腔抱负,想靠自己双手打出一片基业,也必须要面临更为严重的家庭问题,什么问题?夫妻感情不和睦,子女教育受连累,老人赡养出问题。
此时,针对融入鹤岗等小城市生活的现象,已经有不少人跳出来吐槽了,攻击的方向无非以下几个方面:
(1)鹤岗等小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远比不上大城市。
(2)子女教育资源面临欠缺。
(3)就业岗位少且薪酬低。
(4)气候条件恶劣,房价无上升空间。
(5)未来子女还得想办法“逃”出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其实网友们大可不必替别人费心考虑。
首先。能做出“逃”离大城市的决定,并不是年轻人不想融入大城市,而是大城市真的不适合这类年轻人;
其次。未来太遥远,等到子女就业时,谁也说不准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何种程度,是否还需要子女奔赴大城市继续“内卷”;
再次。目前各三、四线城市房价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虽然“一人购房全家帮”、“公积金利率和首套房LPR利率下调”等*策均已展开试点,但似乎并没有太多人买账,可以说未来房价下降是否波及一线和头部二线城市、波及的程度有多强,尚未可知,拼尽全力还贷一生之后,资产能否保值尚且两说,毕竟像成都、郑州等城市已然发生还了房贷五六年,被法拍后依然欠银行钱的事情;
最后。年轻人是该换个思路活了,就目前80.90后一代人,大多数是在父母陈旧思想灌输下成长的,可放眼看看这个世界,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用父母辈的活法,可能会倍感压抑甚至产生与时代脱节的错觉与失落。
图片来源于网络我想,这届年轻人已经很为自己和家人考虑了,只是很多看官的思想与眼界狭窄,似乎潜意识里看不起自媒体这份职业,也不清楚万现金是什么分量。
奔赴十八线小城市生活,也许人生会有不同的风景等待你见识。
往期原创好文推荐:
暖气不热怎么办?供暖公司人员回应:超过18度就属正常
规划与坚持是成年人必须做好的两件事
为赋新词强说愁,空谈感恩又何必?
面对压力时,三种银行人的心理状态和对策
(我是小宇悦读,一个90后写作者,以上内容均属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如果您想了解银行动态和社会时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