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充电站#
这次暂停后,不知道下一次继续公布,会是什么时候。
这可能是统计局最后一次公布青年失业率。
根据8月15日的最新数据来看,7月国内整体失业率为5.3%,比6月上升0.1个百分点,7月的青年失业率则并未公布。
统计局发言人对此解释称,从8月起,将暂停公布分年龄段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理由是“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统计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劳动力调查统计也需要进一步健全优化,比如在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前寻找工作的学校是否应纳入劳动力调查统计,需要进一步研究。”
从这个理由来看,暂停公布青年失业率也不无道理。
一方面我们的在校学生规模人数的确一年比一年庞大,每年参加高考乃至毕业人数也一年比一年多。
统计局发言人付凌晖还说:“目前大部分毕业生已经落实就业去向,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总体稳定。”
过去公布的最新青年失业率还是在6月份,当时这个数字停留在21.3%,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也是连续三个月突破新高。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次公布的青年失业率,大概率也会继续突破新高,如今暂停公布,至少能够在舆论和负面影响上,尽可能减少一些不良影响。
在今天正能量的基调之下,一些不那么好的消息,的确不应该公布,这是为了稳定大局的必要性。
但另一方面,不公布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不然这和掩耳盗铃没有本质的区别。
作为对比,美国年6月的青年失业率只有7.5%,欧盟略高一些,但也只有14.1%。考虑到我们前置21.3%的青年失业率,的确已经成了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
更重要的是,就在上个月,北京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张丹丹在财新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称,研究发现公布的实际青年失业率可能被严重低估,国内3月份青年实际失业率最高达46.5%。
张丹丹教授称,青年失业率高的问题“首先应当归因于年以来持续三年的新冠疫情”,因为对其消费、企业营商环境乃至经济整体活力产生了持续性的负面影响。
如今,暂停公布青年失业率,这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让事情看起来没有那么糟糕,但同样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青年失业率可能已经很难通过短期的宏观调控去改善了。
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过去的三个月时间里,青年失业率连续三次打破历史记录,连续三次刷新高位,这说明一个季度的时间里过去了,一些短期上的调控,并未能有效改善青年失业率,这或许才是最可怕的。
当短期调控无法有力改善青年失业率的时候,唯一能够依赖的,那就是长期性的经济结构的调整,但这需要的时间就更长,跨度也更大,考虑到明年又是一波毕业季,几乎可以预料到,这次青年失业率问题,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周期性难题。
基于此,暂停公布青年失业率,有一定的正面意义。
但同样的,还是那句话,不能因为一个数据不好看,就不能不看,我们依然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客观事实。
这次虽然没有公布青年失业率,但其他数据还是按照惯例公布;7月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这是去年12月放开以后最低值,增长比6月的3.1%还要慢,同时也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三个月增长放缓。
除此之外,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也低于6月的4.4%,首7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增幅低于首6个月的3.8%,7月货物进出口总额也同比下跌8.3%。
而在房地产方面,今年首7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面积的跌幅均进一步扩大,开发投资同比下跌8.5%,销售面积也同比减少6.5%,住宅投资同比下跌7.6%。
这些数据也能够很好地反映到就业上面。
首先就是消费增长放缓,疫情放开到现在不过大半年时间,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已经放缓至2.5%。这是非常恐怖的一个数字,尤其是算上今年上半年M2的增速,印钞速度依然以双位数增长,但即便如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也只有2.5%。
在大水漫灌的情况,社会消费依然只有2.5%的增长率,这进一步说明了,消费需求和消费意愿的下降。
CPI和PPI也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一点,当大家都不愿意消费的时候,物价指数就会下跌,与此同时,企业端的营收减少,也会变相鼓励这些企业做出降本增效的应对措施,从而更少招人、降低企业投资扩张,最终导致更多人不愿意消费,经济从而转入一个漫长的下滑周期。
这是我们需要高度警惕的一件事。
事实上,如今回过头来看我国的经济结构,可能注定了青年失业率会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
为什么?
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育结构在根本上是把西方那一套给拿过来了,全方位全学科培养一个人才,最后选专业读大学,毕业后参加就业找工作。
这种模式是没有问题的,非常适配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分工明确。
但问题出在了经济结构上。
我们在经济结构上,是偏向于西方早期的重资产、重投资的经济发展模式。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依靠大量的基建投资和各种重资产业务拉动就业和宏观经济增长,这种模式起效快,但长期来看,就很容易陷入债务问题。
而西方如今的模式是轻资产重服务,一切经济重心和发展围绕着第三产业为中心。
第三产业,多半都占到了发达经济体80%以上的经济体量,而第三产业恰恰最需要的就是人力岗位,就是靠人来带动。
而我们呢?
虽然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又扩大高校,但由于经济模式重资产重投资,导致我们14亿人的大市场,可能并未有那么庞大的消费力,同时由于第三产业的不足,经济抗性也偏弱,一旦国际需求减少,制造业开始萎靡,最终就会反噬到我们自己,就业陷入萧条。
而今天我们当然不能再走过去的老路,因此失业率更多的变成了一个结构性问题,不能再通过短期调控去解决,而必须要依靠长期结构转型来化解。
因此,现在不公布青年失业率,就是要打消公众心中的顾虑,让这个问题不再是问题,不再被摆在台面上来看,这样久而久之,自然就不会再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