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医当参苓白术散,相遇附子理中汤,谁才是
TUhjnbcbe - 2021/7/17 21:29:00

泄泻,一般多能很快痊愈,但也有经年累月迁延不愈,而成为慢性疾病的。这一类人,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不仅得病的人痛苦,医师也难着手。

一般情况下,参苓白术散和附子理中汤,会成为调理泄泻的首选方。那么两者之间,谁到底才是调理泄泻的第一方呢?

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我们通过下面两个读者的来信,来说明吧!

一:参苓白术散加减

这位读者是,长期泄泻,医院做肠镜检查诊断为“慢性结肠炎”。现症见精神欠佳,消瘦,长期间断泄泻2年余,大便日3~4次,纳差,易腹胀,食后尤甚,生气后加重,腰酸乏力,小便清,舌苔薄白略滑,质淡,脉沉细缓。

首先,该患者腹胀,纳差,泄泻,腰酸乏力,消瘦,舌质淡,脾肾虚弱之象也;舌苔薄白略滑,湿胜也,所以,他的症状属脾虚湿胜。

其次,戴元礼在《证治要诀》中说:“泻水腹不痛者,湿也。饮食入胃,辄泻之,完谷不化者,气虚也。”

因而临床上调理泄泻,往往从气虚、湿胜入手,以健脾益肾、渗湿止泻为法,随症加减,改善多种泄泻,效果明显。调理上以健脾益肾,渗湿止泻之剂。

所以,方选《参苓白术散》。以健脾渗湿;炒鸡内金、山楂以健胃消食;天山雪莲、仙茅、仙灵脾以补肾;脾肾双补,湿去泄泻止。

二:附子理中汤加减

这位读者,腹痛、里急后重反复发作年多,年前因饮食不节后出现腹痛、里急后重且下利便血,脘闷纳差,左上腹压痛,里急后重,面*肢冷,两胁胀痛,夜寐差,大便稀不成形,日行2~3次,小便可,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医院就诊,经结肠镜检查后诊断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后来,虽经中西医多方改善,病情仍反复发作。

首先,他是因平素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脾虚生湿,湿重则泄泻;久泻伤肾,出现畏寒肢冷;加之患者平素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故而两胁胀痛。“胃不和则卧不安”,睡眠自然也差。

其次,调理上予以《附子理中汤》补虚回阳,温中散寒;合补骨脂温肾助阳,纳气止泻;柴胡、香附、白芍、郁金疏肝理气,行气止痛;配伍苍白术、砂仁燥湿健脾;藿香与苏叶芳香化湿,温中理气;后又用佩兰发表祛湿,和中化浊。

最后,待病情平稳后,用香砂六君子丸合附子理中汤加减,来巩固疗效。

感悟

我们不难看得出来,对于调理泄泻,参苓白术散和附子理中汤,并无强弱之分,仅仅是适应的证型不一样而已。参苓白术散适用于脾虚湿盛引起的泄泻,而附子理中汤更适合脾肾虚寒、肝郁气滞引起的泄泻。

但是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当遇到泄泻时,不要轻易模仿使用参苓白术散和附子理中汤,毕竟每一个患者的症状都存在差异,需要具体症状,具体辩证分析。

另外,每一种症状,在不同的人手里,调理的方法都会大不相同,笔者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也不见得是最好的,大家有什么其他的好方法,可以一起学习!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精彩推荐

中医:脾好,命就好;脾虚,命就虚!你的脚上有个穴位可以养脾救命?中医:阳气少了,汗就多了!一个小方子,补阳+止汗,送给有缘人中医:下肢水肿、湿气过重,张仲景的药方可调理脾胃、从根部祛湿健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当参苓白术散,相遇附子理中汤,谁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