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娄底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TUhjnbcbe - 2022/9/12 17:20:00
脸上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50918/4698562.html

图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图2:-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

图3:-年全市公共财*预算收入和地方财*收入

图4:-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图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

图6:-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大战大考,娄底市委、市*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府的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市经济运行稳定恢复,先进制造业“双引擎”初步成型,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就业民生保障有力,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32亿元,同比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07亿元,同比增长3.0%。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7:39.5:49.8调整为11.9:38.7:49.4,第三产业占比下降0.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0.5%、54.8%和34.7%,分别拉动全市GDP增长0.4个、2.2个和1.4个百分点。

全市公共财*预算收入.61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收入80.61亿元,增长5.1%。全市公共财*预算支出.52亿元,增长2.7%,其中,教育、科技、文化、交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社会保障与就业、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91亿元,占全市财*支出的比重达71.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8.7%,衣着类上涨0.2%,居住类下降1.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3%,医疗保健类上涨0.3%,其它用品和服务类上涨5.5%。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为7.4%;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9.1%,高于上年5.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0.1%;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5.4%,高于上年3.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9.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6.9%,高于上年3.6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农业产值.76亿元,增长2.4%;林业产值7.82亿元,增长8.5%;牧业产值.05亿元,增长7.9%;渔业产值16.16亿元,增长0.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1.48亿元,增长6.5%。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3千公顷,同比增长3.1%,粮食总产量万吨,增产1.9%;蔬菜种植面积41.9千公顷,增长3.7%,蔬菜产量.97万吨,增产4.4%;油料种植面积40.4千公顷,增长9.3%,油料产量7.23万吨,增产16.6%;猪牛羊肉产量25.46万吨,增长2.4%,其中猪肉产量22.23万吨,下降0.1%;禽蛋产量3.29万吨,增长5.8%;生猪出栏.63万头,比上年下降0.2%,年末生猪存栏.64万头,增长38.3%;水产品产量9.06万吨,增长2.8%。

全市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统计口径调整,与上年数据不可比),同比增长11.5%,其中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57家;全市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实现经营收入31.21亿元,增长8.0%。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个,增长2.0%,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14.08万户,增长1.3%;家庭农场个,增长19.3%;“二品一标”农产品认证个数个,其中绿色食品个,有机食品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万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8.0万吨。

全市财*资金中农林水事务支出45.77亿元,占全市公共财*预算支出的13.9%。全年开工水利建设工程3.58万处,投入资金11.25亿元,完成土石方万立方米,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2平方公里。完成自然村通水泥(沥青)公路.1公里,提质改造农村公路.8公里,巩固和新增农村自来水人口7.89万人,农村及城镇低保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9.53万人,改(新)建农村户用厕所1.6万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8亿元,同比增长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其中非公有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长1.2%;集体企业下降35.6%,股份制企业增长5.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6.2%。按企业规模分,大中型企业增长6.5%,小微型企业增长5.0%。按行业分,煤炭开采及洗选业下降10.8%,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1.2%,医药制造业增长10.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5.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7.3%,黑色金属及压延加工业增长8.7%,有色金属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5%,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5.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4.4%,汽车制造业增长13.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

全市省级及以上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0.2%。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64.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8%。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5.5%,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5.0%。

全市重点监测的1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规模工业企业),原煤产量.11万吨,同比下降13.6%;生铁.7万吨,增长3.6%;粗钢.6万吨,增长6.5%;钢材.8万吨,增长6.5%;氮肥(折纯)5.26万吨,增长1.1%;发电量.68亿千瓦时,下降7.1%;焦炭.6万吨,增长4.9%;纯碱19.01万吨,增长1.4%;锑品7.75万吨,增长6.9%;水泥.6万吨,下降8.3%。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亿元,同比下降1.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亏损万元,集体企业盈利万元,股份制企业盈利.92亿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盈利22.3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6.3%,每一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营业成本为86元。

全市建筑业增加值.14亿元,同比增长5.6%;全市具有建筑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6亿元,增长10.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6万平方米,增长6.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9万平方米,增长7.5%。

四、服务业

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5亿元,同比增长0.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业增加值90.3亿元,下降3.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1.94亿元,下降13.4%;金融业增加值68.24亿元,增长6.2%;房地产业增加值90.85亿元,增长5.0%;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03亿元,增长8.2%;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74亿元,增长3.7%。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75亿元,增长2.8%,利润总额12.56亿元,增长12.9%。

年末全市公路(不含高速公路)线路里程公里,高速公路里程.35公里。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46.12万辆,增长11.6%,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43.74万辆,增长11.7%。全市完成电信业务总量.91亿元,增长33.8%,邮*业务总量15.34亿元,增长32.4%。

全年旅游总人数.1万人次,同比下降9.8%,其中国内游客.8万人次,入境游客1.34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6亿元,下降6.2%,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亿元,旅游外汇收入.6万美元。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6%,分类型看,国有投资增长6.1%,非国有投资增长9.7%,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8.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8.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1%,三次产业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分别为3.6%、47.6%、48.8%,第三产业投资占比高于第二产业占比1.2个百分点。

全市采矿业投资同比增长21.7%,制造业投资增长7.1%,工业投资增长18.8%,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8%,基础设施投资下降7.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8.2%,生态环境投资增长11.0%,民生工程投资增长4.1%。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67亿元,同比增长16.0%。其中住宅投资.02亿元,增长19.3%,办公楼投资1.76亿元,增长51.7%,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8.98亿元,增长27.8%。商品房销售面积.52万平方米,增长8.0%;商品房销售额.63亿元,增长10.5%;商品房待售面积71.11万平方米,下降0.8%。

六、贸易外经

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亿元,下降2.4%。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03亿元,下降2.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2亿元,下降1.8%。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77亿元,下降1.9%,餐饮收入额52.08亿元,下降7.9%。按限额类别分,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77亿元,增长14.5%;限额以下零售额.07亿元,下降12.4%。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38.16亿元,增长10.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12.01亿元,增长10.8%;化妆品类3.64亿元,增长12.6%;金银珠宝类3.48亿元,增长14.0%;日用品类10.34亿元,增长29.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22.43亿元,下降0.9%;五金电料类13.02亿元,下降3.1%;石油及制品类49.44亿元,下降1.9%;汽车类81.67亿元,增长6.5%。

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29亿元,同比增长14.9%,其中,出口额40.9亿元,下降14.0%,进口额.38亿元,增长32.4%。全市实际利用外资7.20亿美元,同比增长18.1%,全市实际引进省外境内资金.04亿元,增长22.9%。

七、金融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5亿元,比年初增加.9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96亿元,比年初增加.86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94亿元,比年初增加17.31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7亿元,比年初增加.33亿元,其中住户贷款.44亿元,比年初增加.47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42亿元,比年初增加56.87亿元。

全市8家证券公司营业部完成证劵交易额.54亿元,同比增长39.8%;1家期货公司营业部成交金额.37亿元,下降3.3%。29家保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2.51亿元,增长3.5%,其中财产保险收入15.55亿元,增长1.1%,寿险收入30.45亿元,下降1.7%,健康险收入14.85亿元,增长17.0%,意外伤害险收入1.67亿元,增长20.5%;各项赔款与给付支出21.2亿元,增长17.5%,其中财产保险赔付9.31亿元,增长18.5%,寿险赔付5.21亿元,增长6.3%,健康险赔付6.2亿元,增长28.9%,意外伤害险赔付0.48亿元,下降0.3%。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37万人,在校生4.05万人,毕业生0.88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15万人,在校生5.26万人,毕业生1.24万人;39所普通高中招生3.07万人,在校生8.65万人,毕业生2.59万人;所初中学校招生5.43万人,在校生16.45万人,毕业生5.06万人;所普通小学招生5.82万人,在校生36.3万人,毕业生5.35万人;特殊教育招生人,在校生人,毕业生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2.85万人;各类民办学校所,在校学生11.45万人。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5万元,资助中职学生3.94万人次;发放高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2万元,资助高校学生0.96万人次;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万元。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47.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6.08%。

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4亿元,同比增长8.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亿元,增长9.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升到20.7%。全市申请专利件,增长79.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件,增长.3%;全市专利授权2件,增长44.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件,增长73.4%。

年末全市检验检测机构70个,其中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法定计量检定机构5个,特种设备生产单位35家,重点工业产品定期抽查合格率94.05%,参与制定国家标准6项,组织制定地方标准6项。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6个,博物馆、纪念馆3个,公共图书馆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6个。全市共有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5座,有线电视用户43.65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86%,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16%。

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个,医院个,乡镇卫生院7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个,村卫生室个,诊所、卫生室、医务室个,妇幼保健机构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卫生技术人员2.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28万人,注册护士1.43万人;医院床位数1.81万张,乡镇卫生院床位数0.55万张。

全市各类体育场地个,其中运动场个,游泳池42个,各种训练房个。开展全民健身项目项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8万人,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村个。

十、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市已发现的矿种56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28种,其中新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11种,非金属矿产16种。实施地质勘查项目(含续作项目)5个。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0.6万公顷,全市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50.91%。实际监测的地表水断面中,满足Ⅲ类标准及以上的断面比例%;全年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天,优良率为95.9%;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8.7%,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53.5平方公里,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59平方米。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73起,死亡86人(统计口径调整,与上年数据不可比),其中道路交通事故57起,死亡60人,亿元GDP事故死亡人数为0.人。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元,比上年增长7.0%。按收入来源分,工资性收入41元,经营净收入元,财产净收入元,转移净收入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9.4%。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36:1缩小为2.27:1。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比上年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增长0.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元,增长2.6%。全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9%,比上年上升1.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0%。

全市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为66.04平方米。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为44.8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为82.38平方米。

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48万人,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年末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8.21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6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2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96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8.3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35.0万人,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人次为1.68万人次。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39.0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21.61万人。全市共有2.06万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1.03亿元;10.57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2.92亿元。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张,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数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2亿元,筹集福彩公益金0.69亿元。新改建公办养老机构5所,公办养老机构新增床位张。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2.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照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1
查看完整版本: 娄底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