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置十年后,金星啤酒第三次重启上市计划。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建厂40周年到来之际,金星啤酒宣布筹备上市计划:将以年作为上市筹备元年,拟于年达成上市目标。
对于金星啤酒来说,来自于内部的压力可能不亚于外部。面对当前河南啤酒市场“王者压境”的状况,金星啤酒如何破解盈利问题?外部竞争者的压力又如何化解?这一次,迎接金星啤酒的是一个新篇章还是新问题?
金星啤酒或许该思量下,靠什么撑起它的上市梦。
重启上市
对于上市,金星啤酒董事长张铁山曾踌躇满志,认为金星啤酒的上市是迟早的事。
但前两次上市之路的不顺利也是有目共睹的。
时间拨回到年前后,金星啤酒就曾分别与安海斯·布希(Anheuser-Busch,后与英博集团合并为百威英博)、日本麒麟啤酒等公司进行过多次合资谈判,但最后均因金星啤酒产权不清晰而失败。
第二次提及上市,已经是8年后的年。
彼时,张铁山之子,时任金星啤酒副董事的张峰曾公开表示,年金星啤酒完成改制,重新迈向资本市场寻求直接上市,或寻求战略投资者,成为金星未来应对河南啤酒市场变局的新对策。
当时,张铁山就长期困扰金星啤酒上市的股改问题作了说明,“年9月将全部完成改制工作。股改完成后,我们计划3-5年内上市。我对此很有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年,张铁山已经意识到上市对于金星啤酒的重要性,“必须上市,如今光靠我们自有的利润去滚动发展是不行了,所以接下来关键问题就是如何继续保持盈利、提升利润。”
年,张铁山为了上市提出的未来5年的目标是:“5年内产能达到万千升,产值将达到50亿-60亿。”
如今10年过去了,公开数据显示,金星集团营收26.67亿元。
第三次重启上市计划,金星啤酒已经找到所谓的“好时机”了吗?
寻求多元化支撑
回顾金星啤酒前两次上市“折戟”,股改、资金、人才等方面缺乏优势是关键。
金星啤酒也在试图用自己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年是金星啤酒成立40周年。作为在一条赛道上跑了40年的企业,除非领导层更替或出现大的竞争性威胁,一般都会依照惯性、按部就班地经营下去。
▲张铁山
但金星啤酒不是这样。这两年,年届古稀的张铁山一改过去保守、谨慎的战略打法,推动金星啤酒大跨步进入地产、农业、资本运营等产业领域,一系列组合拳打下来,让人眼花缭乱。
养牛、喂猪、盖房子、进*白酒……金星啤酒的跨度很大,就像一个打乒乓球的运动员,突然宣布要去参加举重比赛。
年7月,金星啤酒设在郏县安良镇的红牛养殖基地,正式奠基开工,张铁山亲自坐镇。这个项目占地余亩,总投资5亿元,内部生产区、青储池、饲料仓库、生活办公区等一条龙,据称建成后红牛年存栏量可达两万头、出栏3万头,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
彼时,河南另一家企业伊赛牛肉的债务危机,也让不少业内人士对此行业表示担忧。啤酒与养牛似乎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领域,既缺少相应的协同性,又缺少产业互补性。
公开数据显示,近几年,金星啤酒年净利润在2-4亿元之间。养牛这一项目计划总投资达5亿元,对于金星啤酒来讲,投资规模已然不小。
在此之前,金星啤酒还做过一个养殖产业规划,其中养猪成本是排在第一位的。自年1月以来,张铁山先后到卢氏、荥阳等地考察,主要目的就是考虑生猪养殖项目的落地,期间也曾考虑过是否收购雏鹰农牧的养猪基地。几经权衡,最终还是没有率先上马养猪项目,主要原因或与近来出现的猪肉价格的大幅震荡有关。
在此之前,金星啤酒集团其实已大规模挺进房地产业。年3月,随着郑州金星啤酒搬向新郑,老厂区遗留下来的三四百亩土地就成了一片开发热土,而早在年3月,金星啤酒就为此成立了河南金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除下郑州,金星啤酒的地产版图还扩大到全省乃至全国,包括南京、成都、昆明、贵阳、太原、安阳、漯河等地。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在全国各地扩建产能时,公司就圈了不少工业用地。如今,这些厂区周围大多变成了繁华的生活区。
同郑州一样,这些地方都要实施“退二进三”(鼓励部分市场匮乏或濒于破产的中小型国有企业从第二产业中退出来,从事第三产业)。金星啤酒因此在短短几年内成立多个地产公司,陆陆续续在昆明、甘肃、成都等地启动房地产业务。即便其名下的土地握在手中不开发,粗略估算一下,其商业价值加总起来,也不会低于60亿元。
这便是金星啤酒集团的另一面:过去只做实业,只生产啤酒,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到头来一下子成了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