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济双循环专题报告如何理解新形势下的双循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炎医院那家好 http://m.39.net/pf/a_4322698.html

如需报告请登录。

1、如何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1.1.我国经济内外部循环的发展回顾

内外经济循环理论是指,在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内建立一种机制,统一系统内外两个经济循环,二者形成动态互补机制。当外界环境较好时,以外循环带动内循环,进而推动系统的发展;当外界环境不佳,但内部环境较好时,通过*策调整,避免和减少外循环造成的损失,以内循环带动系统的发展;当外界环境和内部环境都良好时,可以发挥两者的协调优势,达到1+12的目的;当外界、内部环境都不理想时,两者互补可以减少损失。在开放的经济系统内,内外部经济循环协调互补的机制有利于各国发挥比较优势。

年以来,中国自加入WTO之后,通过出口导向型战略迎来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借助外循环的模式加速内循环运转。一方面,利用国内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优势,通过进口原材料以加工贸易的形式再对外输出,赚取全球产业链上的低附加值,完成原始的资本积累。另一方面,通过推进西部大开发等战略,鼓励率先发展的东部地向中西部地区输送资本和技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但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导致我国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造成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局面。

年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面临深刻调整,外部环境明显走弱,国内经济也开始强调扩大消费需求,如推出家电下乡、鼓励汽车消费等*策。引导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转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即外循环走弱时,内循环进行适当补充。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央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形成开放型发展格局。对内,推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新型城镇化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消费超投资、三产超二产的发展新特征。对外,打造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经济走廊,将一带一路战略作为开放的总抓手和新引擎,出口在经济增长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要素驱动方式由过去依靠劳动力数量和资本存量转变为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我国对外出口模式也从过去生产消费品的世界工厂逐步向先进装备制造升级。

十三五规划纲要也继续指出要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对内,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发展主线,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对外,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我国从外贸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加快传统出口产业转型升级,壮大装备制造等出口主导新产业,把服务贸易打造成为外贸新增长点。

但年起,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区域性高标准自由贸易体制挑战。出口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在逐步减弱。年我国出口增速滑落至0.5%,出口对GDP的贡献率由年的21%快速下滑至年的12%,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近年来增速也逐步收窄。当然这些离不开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但同时也与全球供应链转移的逐步推进有关。内外部循环的传统逻辑已经在悄然发生变化。

1.2.人口及全球化双红利减少,经济内循环重要性提升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人口下降、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开始进入人口红利衰减期。年之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率先回落,全国总人口增速也在年之后逐步走弱。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化,经济进入减速换挡期。同时,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仍面临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迫切需要发掘新的增长动能。

从外部环境看,我国自加入WTO以来,依托宽松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开展加工贸易,成长为全球制造业的世界工厂。年以来,全球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中美贸易摩擦不断,新冠疫情又导致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衰退期,进一步激化中美矛盾,多边贸易体制脆弱性凸显,我国享受的全球化红利正在逐步消退。尤其是产业链面临外部迁移的风险。单边主义带来的关税不稳定性和我国劳动力成本增长的双重背景下,以服装纺织、家具制造、电子设备和计算机为代表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海外特别是东南亚国家转移。在这是长期内无法避免的问题。

那么当前我们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实就是在告诫大家,我们要认清现实,加速对内改革创新步伐,着重打造国内大循环,产业链要补短板锻长板,不仅实现传统制造业的优化升级,还要通过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掌握重要领域的关键技术,降低对外部产品的依赖性,完善产业链中上游的关键环节,这实质上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种延伸。

当然,以内循环为主并不等于闭关自守,我们依然要继续推动外部循环,重视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充分利用好外部的可得性资源。以往我们更多侧重于引进来,那么往后看,走出去可能是未来继续深化的方向。通过积极建立多边或双边合作关系,对外输出我们的优势产品和服务贸易。

1.3历史经验看,产业科技创新助推经济转型

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上来看,美日德三国均在过去余年的过程中经历了数次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转变,经历了从资本密集或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并通过一系列*府产业*策的扶持完成了经济转型,实现了经济质量的提升。与美德日经济发展同阶段对照来看,我国也正处于人口红利减少阶段,长期低成本、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核心技术的落后和产业链的不完善都意味着经济转型势在必行,这些都离不开产业的科技创新。

美国通过模仿英国先进技术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快速进步,并借助两次世界大战飞速发展,二战后到90年代初期,美国的劳动力向服务业转移,*用技术民用化推动整体经济向质量型转变,尽管科技工业在70年代末遭受了日本的猛烈冲击,但80年代后*府随后通过超高速集成电路计划和组建国家半导体咨询委员会等措施持续推动产业科技创新,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

德国从19世纪开始仿制优质英国产品,并通过数十年的积累逐渐在质量上赶超,20世纪50-60年代,德国依靠加工贸易大力发展制造业,但进入70年代后,德国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国外转移。德国于90年代后进行第二次转型,其先后出台《制造技术年框架方案》、《德国21世纪信息社会行动计划》等*策发展先进制造业。同时一方面增加第三产业比重,另一方面在宽松的技术交流环境下在电子和化工等行业发力。

日本的工业化同样始于模仿发达国家技术,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日本从欧美引进先进技术,并逐渐从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重点发展半导体行业,在*策层面通过贸易保护*策保护半导体产业发展,并由*府牵头成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协会,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核心目标:开拓内需市场,完善产业链建设

2.1.外贸企业面临出口转内销,内需须加快释放

我国对外出口产品主要以加工制成品为主,机械和运输设备占据半壁江山。其中,办公通讯设备、电信设备、电子数据处理和办公设备占比分别为26%、13%、9%。承接这些工业设备,意味我们需要尽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设,继续扩大国内投资需求。除此之外,服装、纺织品、食品等三类消费品占比为14%。消费品的出口转内销需要通过需求引导、渠道推广等多方面刺激国内消费需求。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出口转内销带来的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全方位调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将要面临市场环境、生产模式、知识产权等多方面的问题,还需要*府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外贸企业纾困。6月1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主要提出三点措施:一是支持出口产品进入国内市场;二是通过投资、消费来对接需求,并建立内销平台加快商品流通;三是加强信贷保险和资金支持。

2.2.高科技领域进口替代,粮食能源等保持多边合作

我国高科技领域进口依赖度较大,急需突破关键领域卡脖子的现象。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在我国进口结构中的占比高达16%,年我国进口芯片共耗费亿美元。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结构,来自中国台湾、韩国、马来西亚和日本的进口比重达到80%左右。近年来外围封杀,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也加快国产替代进程。-年美国司法部门出台一系列法案增加了对新兴和基础性技术的管制,涵盖了从生物技术、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到先进材料各个领域。对此,国务院近期也发布《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策》,大力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国产替代的背景下,芯片引导的科技主线将成为科技股发展的核心支撑。

我国农产品进口以大豆为主,近年来进口来源地逐步分散化。总体上看,从年起,我国就进入粮油、糖、肉类乳制品的净进口时代。年,中国农产品出口.7亿美元,进口.5亿美元,贸易逆差达到.8亿美元。目前来看,农产品进口市场较为分散,前三大进口市场中南美洲、亚洲和欧洲进口金额所占份额分别为31.43%和20.65%和17.35%。北美洲市场占比逐步削减,进口金额所占进口市场份额从年的25.85%降至14.41%。具体农产品品类中,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居民对油料作物的需求迅速上升。同时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大豆的供求出现结构性矛盾,进口量从年的万吨飞速增长到年的万吨,进口增量达到5.35倍。为了减轻对美国大豆的依赖度,一方面,我国积极扩大对巴西等其他国家大豆进口。年巴西、美国、阿根廷的大豆进口数量分别为万吨、万吨和万吨,占大豆进口总量的94%左右。另一方面我国也开始实施大豆生产者补贴,引导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

原油需求量持续增加,进口依赖度高,进口分散化缓释部分能源风险。同时新能源建设的加快,也在不断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性。年中国原油进口5.06亿吨,进口金额达.19亿美元,同比增长0.4%。据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数据,我国原油进口占全球市场比重由年的5%提升至年的23%。《世界能源展望之中国特别报告》预测,至年我国石油供需缺口将近3亿吨,需求将于年前后达到7.05亿吨。由于国内原油需求量大同时产能供给较少,年原油对外依存度维持在70%的高位水平。为避免能源安全问题,分散进口来源地、优化供给结构成为首要考虑。年起我国进口来源地逐步多元化,进口国数量将近50个。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拉克、阿曼、伊朗、委内瑞拉,7个主要来源国的进口量占比共7成以上。同时自年起俄罗斯替代了沙特阿拉伯成为我国原油第一大进口市场,-年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分别为万吨和万吨。同时,近年来我国也在积极推广新能源的的使用,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年)》(征求意见稿),到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

3.核心任务:加快改革、创新、开放,促进经济双循环

3.1.对内改革创新:打通经济运行四大环节

经济循环一般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对内改革的目的在于推动需求引领、供给创新的格局,打通经济运行环节。一方面,生产激发循环动力。我们要通过改革创新的手段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构建高质量供给体系。另一方面,也要持续疏通经济循环的关键环节。在分配领域注重居民收入初次分配及再分配安排,缩小贫富差距,加强社会保障功能,增加居民收入,激活居民消费潜力。在流通流域,通过互联网+物流提升循环效率,拓宽消费应用场景。在消费领域,坚持房住不炒,推动产品供给提质升级,顺应消费结构向高级化、服务化演进的趋势。最终才能够实现供给与需求升级协调共进的高效循环。

3.1.1.生产:科技创新+产业链升级,激发循环动力

我国制造业整体大而不强,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表现在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供给无法精准匹配需求。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结构等差距明显。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3.9%。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不足,年我国研发支出占GDP比重仅为2.19%,与美日德仍有一定差距。

近年来发达国家也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试图占据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利用低成本劳动力优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年2月,德国发布《国家工业战略》,强调要坚持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提出将制造业增加值比重由目前的23%提高到25%。美国*府发布《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导力战略》等*策文件,提出聚焦发展人工智能、先进制造、量子科技和5G技术等关键领域。

无论是参与国际竞争,还是适应国内消费升级,都要求制造业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一是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我国制造业中传统产业占比超过80%,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具有巨大潜力和市场空间。二是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如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我国自年开始推进有关*策,根据规划,至年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望达到15%左右。

当前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推进有望带来制造业的二次升级,将科技创新融入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报告》显示,年预计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工业互联网建设涉及的网络、平台、安全等软硬件基础设施)增加值达到亿元,仅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7%,未来仍有较大扩容空间。《年全球数字经济新图景》报告显示,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达到4.73万亿美元,与美国数字经济规模的12.34万亿美元相比仍有差距。未来随着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链有望实现深度融合。

3.1.2.分配:促就业与增收入,支撑循环基础

城乡地域间的物理性差异,以及区域性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我国收入分化现象加剧。从收入等级上来看,不同收入等级的居民收入差距逐年走阔,年前20%高收入者与后20%低收入者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达元;从地理区域上看,经济较发达和城镇化率较高的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分化趋势也比较明显。

由于现时收入以及预期收入是影响消费支出的关键基础,我国现有分配制度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对于带动整体消费需求意义重大。由于中低收入人群普遍的边际消费倾向更高。因此通过化解分配领域不平衡问题,主要是城乡不平衡和地理区域不平衡,通过提升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能够有效地带动整体消费需求。

第一项措施是稳定居民就业。近10年以来,我国外出农民工比例持续下降,年降至59.93%。受今年疫情影响,一季度农民工外出务工数量同比下降30.6%,截至二季度末,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7.3%。农民工由于劳动技能单一,返乡后容易产生摩擦性失业。因此通过就业优先*策,拓宽外出就业渠道、加大返乡农民工就地保护,对于稳定居民收入,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的意义重大。

第二项措施是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我国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在过去七年连续增长,年已达元。但和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相比,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仍偏低,年仅为8.52%。一方面,从金融市场供给侧出发,开拓资本市场投资渠道,引导居民投资去散户化,通过培养股市慢牛格局,让居民享受资本市场的红利。同时,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所有制改革,通过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也能够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

第三项措施是增加对居民的转移支付。以社保支出为例,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亿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亿元,占比仅为12.38%,相对于国际水平仍比较低。原因一方面在于农村转移人口仍然未能完全纳入城镇社保体系,另一方面,农村社保制度存在着覆盖范围小、保障力度缺失、架构不够完全、品类过少等问题,城乡社会保障二元性的存在放大了分配的失衡效应。因此,通过缩小制度性障碍能够调整城乡分配不平衡的问题。

第四项措施是继续推进个税制度改革。年10月通过的新个税制度将个税免征额提高到元,通过拉大三档低税率级距、缩小25%对应税率级距、保持三档高税率级距不变调节收入分配,利好中等收入及以下阶层。因此,个税制度改革不仅减轻居民税负,也能调节不同等级收入差距问题。

3.1.3.流通:发展互联网+物流,提高循环效率

物流业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减轻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循环效率。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数据,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为.0万亿元,其中工业品占据了九成以上市场。年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为14.8%,而发达国家成本端占比在10%左右,相比之下我国物流业成本控制还有提升的空间。下一步智能物流市场的快速发展将有效促进供应链的不断优化。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预计年国内智能物流市场规模将超过亿元,增速将保持在15%以上。

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带动线上消费持续扩容,培养新零售模式。随着互联网普及率和5G基站建设的铺开,我国网民数量快速增加,截至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叠加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线上消费成为零售的新增长点。截止年二季度,我国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在社零中的占比接近30%,较去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左右。

跨境电商有望带动海外消费市场回流。至年间,我国消费者每年平均在海外消费亿美元,体现出国内居民新型消费及体验性消费需求旺盛。年以来,我国跨境电商行业*策红利不断释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速设立。至年跨境电商行业交易规模超10万亿元,过去5年间的复合增速超过20%。今年年初商务部等六部委新纳入50个城市地区及海南岛作为跨境电商零售的进口试点城市,未来有望带动海外消费市场回流。

3.1.4.消费:房住不炒+供给升级,引领循环发展

国内市场消费潜力巨大,未来仍有较大扩容空间。我国居民消费在GDP占比偏低,年中国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仅为38.8%,与发达国家相差显著。这一方面与居民储蓄率偏高有关,年我国居民储蓄率达44.41%,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6.55%,巨大的消费潜力仍有待释放。另一方面,从收入角度来看,新型城镇化发展仍在进程中年城镇化率为60.6%,仍不及发达国家80%的水平。随着农业人口向城市的逐步转移,中西部都市群的发展,居民的消费基础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坚持房住不炒,减少高房价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一方面,我国房价收入比过高,导致居民债务负担较大,挤压消费空间。年我国城镇居民的负债参与率为56.5%,其中房贷在家庭总负债中占比75.9%。同时,房地产占家庭总资产过高,会使得房价波动时居民财富缩水的风险性大大提高,也会影响整体消费的平稳性。另一方面,对于大量无房家庭,住房价格的上涨会传导到住房租金,不断挤压非居住支出。在坚持房住不炒*策基调之下,通过稳房价稳预期、加快建设租售并举的住房体系,将有望释放居民在教科文娱、医疗保健等新型服务消费需求。

顺应消费结构向高级化、服务化演进的趋势,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升级。今年3月,发改委等23部门出台《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策,引领消费扩容提质是未来的大趋势。目前来看,消费市场仍处在升级阶段,作为发达市场的美国服务型消费占个人消费均高于60%,今年二季度我国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仅为45.1%,较年底回落5.1%。近年来,我国服务类消费增速逐步加快,未来消费向高级化、服务化演进是主要趋势。年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支出增速在各类消费中位居前列,分别为12.86%、12.91%;传统消费中衣着与食品烟酒类的增速为3.81%和8.04%。

3.1.5.广义基础设施:科学的制度设计加速经济循环

在对内改革进程中,经济内部的循环和和流转往往建立在我们已有的制度体系内,我们暂且可以称之为发展的软环境,即经济循环中的广义基础设施。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我国首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方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近年来,要素市场化改革、国企改革、产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举措,在构建完备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增强发展活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要素市场化改革:针对人、地、资本、技术、数据五大生产要素提出改革意见,主要解决要素闲臵和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有助于引导各类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聚。今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臵体制机制的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一是,土地要素方面,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二是,劳动力要素方面,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助于推动城镇化发展,加快城乡人口流动。如“探索推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三是,资本要素方面,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推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强化资本服务市场主体的功能。四是,技术要素方面,对知识产权保护与产权激励的探索有望正式进入试点阶段,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奠定基础。《意见》指出,“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支持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等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等。五是,数据要素方面,提出推进*府数据开放共享、培育数据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可见数据要素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重要生产力。

国企改革:未来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将在未来双循环格局中发挥引领作用。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治局召开会议要求,实施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年)》。我们认为未来国企改革的步伐或将加快,尤其是推动国有资本在重要战略性领域加快布局(如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科技、国防、安全等领域)。同时国企改革也将拓宽到充分竞争领域,探索将部分国有股权转化为优先股。从第四批混改试点来看,不仅包括传统制造业领域的国有企业,还包括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充分竞争领域。总体来看,国企改革加快有利于稳定产业链供应链运行,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员工持股计划等激发国企活力,扩大国有资本收益还有利于充实社保基金,整体上在生产、分配环节对于加快经济内循环起到重要作用。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在于保障好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以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改革为重点,推动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今年3月,农业部发布《关于做好年农业农村*策与改革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由此前的15个省份推广到全国层面。同时强调有序规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另外,农村集体经营建设用地流转速度也将加快,将进一步盘活农民资产。长期来看,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脱贫攻坚、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

3.2.对外开放:高水平多领域开放,助推内外部循环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意味着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要两手抓。对内改革,并不意味着降低我们对外开放的程度。加快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也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摒弃外部循环。相反,我们要变被动为主动,创造高水平多领域开发,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总体上来看,我们将继续依托一带一路,加快西部陆海通新通道以及自贸区自贸港建设,将对外开放的领域从制造业延伸到服务业,打造多领域开放格局。同时,除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之外,逐步开拓至制度性开放,即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改善营商环境、降低关税水平,促进更好的开放水平。最后,在全球经济治理上,我们要稳定多边贸易合作,加强双边和区域贸易合作。

3.2.1.开放路径: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自贸区自贸港建设

我国自年开始推行一带一路战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完备的陆海空交通网络,便利投资贸易流通,建立自由贸易区域网,利用一带一路沿线优质要素扩大内需。一带一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起点,一方面消除了国内的过剩产能,另一方面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造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同时为后续中国同一带一路国家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打下基础。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9.27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29.4%,较上年提高2%,显示出一带一路经济带的稳定动力。截至年1月,我国已与30个国际组织和个国家建立合作,涉及公路、铁路、空运、水运、服贸、能源、金融等各方面。沿线共设立1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与40余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文件,过去7年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亿美元。同时,海外高水平经贸产业合作园区的产业逐渐转向高端制造和信息科技产业,有利于构建跨区域产业链。

年8月,发改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提出着力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重点开发与东南亚各国的服务贸易交流。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一旦联通,西部地区将形成贯通欧洲-中国西部-东南亚的交通网络,结合东西走向的长江经济带,促进国内外生产要素顺畅流通。

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将吸引先进外资在数字经济、数据安全、集成电路、跨境金融等领域加强技术交流,在航空、人工智能等方面完善国内供应链建设。同时,有助于发展跨境数字贸易和免税经济,引导境外消费回流。我国最早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于年9月在上海成立。年4月,我国增设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贸区;年3月,又成立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7个自贸试验区;年10月,海南成为自由贸易区;年8月,国务院批复在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6省设立自贸试验区;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被提上日程。总体而言,我国目前共有17个自贸区,1个自贸港。其中,上海自由贸易区以聚合关键核心技术要素,促进核心技术发展和完善产业链为目标,在完备的园区内新基建基础上作为主导者参与数据、贸易、跨境金融等的国际外循环。海南自由贸易港在积极参与对接外资,便利营商环境,和推动国内技术要素聚集,推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产业聚集的同时,也在劳动力和消费两块的内循环中起着推动作用。一方面,海南省百万人才进海南计划吸引高端人才来琼,通过市场化的劳动报酬完成高端劳动力要素的内循环;另一方面,自贸港内免税商品以和境外相同的品质和价格引导境外消费回流,促进内需,特别是服务消费和品质消费的增长,完成消费端的内循环。

3.2.2.开放领域:从制造业开放到服务业开放,以开放促发展

随着中国进入后工业化时期,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扩大服务业领域的开放是促进国内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的优势领域,如金融、保险、现代服务业等。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也有助于倒逼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开放促发展。

自年8月起,北京、上海相继出台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在科技、互联网信息、金融、教育、文化旅游、医疗、养老、专业服务、航运、现代物流等行业提出开放*策。其中,金融开放作为服务业开放的箭头,通过逐步放开外资持股和业务准入,帮助国内金融业质量提升和制度创新,成为国际国内双循环对接的关键一环。国务院、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在过去两年内相继出台多项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放松银行、保险、资管、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外资股比和行业准入条件。如,放开外资QFII额度限制和RQFII额度及地区国家限制,开放外资布局A股市场,证监会还考虑开放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交易所债券市场。此外,信托、期货、养老金管理、货币经纪等其他金融领域的外资持股和行业准入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放开。目前来看,外资债券托管量连续21个月增长,显示外资对中国债券市场的信心;北向资金在A股成交量占比上半年以来接近11%,成为A股具有影响力的力量。

3.2.3.制度型开放:全面开放的新阶段

除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之外,制度型开放也是重要一环。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目前来看,*府各级部门主要从改善营商环境、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关税水平三个方面优化制度供给,与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规模相接轨。制度要素的开放,能够保障外资企业在华权益,简化外资贸易投资的行*流程,扩大外资在华投资的范围,对于增强现有和潜在外资长期投资的信心有着重要作用。

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平等待遇、行*审批和知识产权成为重要三环,对稳定外资在华投资,进而以外资先进技术和制度带动国内相关产业改革和内需有重要意义。疫情下,商务部、发改委也陆续推出了稳定外资的各项措施,增强外商长期投资的信心。另外,上海自由贸易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作为吸引外商投资的桥头堡,在各自的总体方案中也都提出实施公平竞争的投资经营便利、推进市场化改革,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要求。

在放宽市场准入方面,自年以来,我国连续第四年修订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按照只减不增的原则,年版负面清单对金融、基建、交通、商用车、矿产、小麦等领域放开部分限制,同时允许外商在自贸区进行医药和教育的先行试点,有利于外资扩增量稳存量。

在降低关税水平方面,我国也积极向国际水平靠拢,有利于激发进口潜力,降低关键领域的生产成本,引导境外消费逐步回流。年,我国四次自主降税,我国加权平均进口关税降至4.4%,较美国、日本、欧盟的平均水平仍高出1.87个百分点。具体来看,中国前五大进口关税品种分别为糖和糖果(27.4%)、谷物和谷物制剂(23.7%)、饮料和烟草(23.2%)、棉(22.0%)、服装(16.1%);美国前五大进口关税品种分别为乳制品(19.0%)、饮料和烟草(15.2%)、糖和糖果(12.9%)、服装(11.6%)、纺织品类(8.0%)。可以看到,中美在乳制品、糖和糖果、饮料和烟草、纺织品类、服装上都维持着相对较高的关税税率,但美国在其他品类上基本远低于中国。今年年初,国务院再度下调部分进口关税,对包括药品及药品原料、日用消费品、先进技术设备及原料等余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其中,进口水果和坚果等关税低于最惠国税率5%-15%不等,部分药物和先进制造原材料和设备实行零关税。针对以上特定领域的关税下降一方面集中于人民日常消费,能够拉动内需增长,另一方面则集中在药品制造、集成电路等高科技行业,主要用于完善药品和先进制造产业链,支持高新技术发展。另外,海南自贸港实行离岛免税购物制度,免税商品与国际原产地在品牌、品种、价格上‘三同步’,能够引导外部品质消费回流。

3.2.4.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寻求新贸易伙伴

当前全球贸易逐渐从WTO框架下的多边贸易体制转向区域贸易和双边贸易体制。自特朗普上台以来,全球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美国发动的中美贸易战对全球分工和WTO框架下的多边贸易机制造成影响,疫情反复也进一步催化了供应链调整和区域合作格局。美国相继推进美韩贸易协定、美日贸易谈判和美欧贸易谈判,并通过美墨加新贸易协定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框架;日本则依托CPTTP协议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美日欧联合声明在年9月提出,美国、日本、欧盟三方对国企补贴、强迫技术转让*策、非市场导向*策、数字贸易和数据安全的态度达成共识,力图推动全球贸易规则改革。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议在汽车、农业、知识产权领域达成共识,意图加强北美区域经济合作,打造北美区域内供应链。

我国也需要积极寻求新的贸易合作伙伴,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中日韩是一个互补性很强的需求市场,经济总量达到22万亿美元,若未来能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基础上加快三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将能在电子、电器、汽车等领域打造东亚供应链。另外,与东盟等区域内各方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也应得到重视,以更好地应对国际分工和供应链的变化。

……

(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东北证券)

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