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白癜风复发最有效的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50407/4604173.html引言
生产力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个过程。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生产力包括三个因素:劳动者、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现代经济理论认为,生产力是一个多种因素构成的系统,其中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能源设施、基础设施、材料、科学技术、生产信息、现代教育、生产管理等。
无论是老因素论还是新因素论,都认为生产力是各种因素的有机组合,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短缺,都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劳动力短缺会造成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得不到充分利用,能源短缺会使企业开工不足,教育短缺又会影响劳动力的质量。
生产力客观形成的有机系统,可以通过横向经济联合得到补偿。各种生产力因素的水平流动,有助于形成新的生产格局和生产环境,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从而使各种生产因素在一个系统中发挥更大的效率。横向经济联合形成的特殊生产力,叫做协作生产力。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篇第十一章中,系统地阐发了协作生产力的概念。他说:“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这种劳动形式叫做协作”。马克思首先对协作的自然属性和技术性质进行了详尽的考察。协作的优越性,取决于协作化劳动的性质,而不是取决于这种劳动的社会历史形式。
协作劳动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1)生产资料使用的节约。这是因为生产资料的集中使用使之发挥了更大的效力。(2)劳动对象可以更快地通过劳动过程的各个阶段。例如,瓦匠把砖从脚手架的下面传到上面,虽然每个人都做同一动作,但这些单个操作构成一个总操作的连续部分。(3)缩短制造总产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在比较复杂的劳动操作中,可以把不同的操作分给不同的人同时进行操作,然后再合并起来形成一个综合产品。
(4)在紧急时期,短期内可以取得一定的劳动成果。例如在农忙季节不违农时的集中操作。(5)可以扩大劳动的空间范围。例如排水、筑堤灌溉、开凿运河、筑路等工程项目,劳动对象在空间上的联系就需要协作。协作的这些优越性可以归结为,它“创造了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必然是集体力”①所谓集体力,已经不是单个劳动者生产力的简单相加,而是相乘或倍增。
马克思曾经生动地写道:“一个骑兵连的进攻力量或一个步兵团的抵抗力量,与单个骑兵分散展开的进攻力量的总和或单个步兵分散展开的抵抗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同样,单个劳动者的力量的机械总和,与许多人手同时共同完成同一不可分割的操作(例如举重、转绞车、清除道路上的障碍物等)所发挥的社会力量有本质的差别”。
由协作的自然属性还产生了另一种职能,就是生产过程中的权威。“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一个乐队指挥”。③这种协调个人生产活动的统一意志,和生产的社会形式没有关系,而是取决于劳动过程的社会性质。但在和生产社会化一致的公有制经济中,协作无疑更能发挥自身的优越性。在我国目前广泛实行的农村个体承包经济中,特别宜于发展横向协作,并在一般协作中逐步发展更高层次的横向经济联合。协作可分为简单协作和复杂协作。
协作生产力既是历史上最古老的生产力,也是社会大生产的起点和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说,协作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史上鼎盛不衰的生产力。现代生产力因素的多层次复杂系统,使协作生产力呈现出更为变化多姿的情景。在生产力的原始和落后状态中,劳动对象和手工工具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术和生产管理往往起主导作用。
未来出现了信息社会,协作也将信息化,协作生产力也将鼎盛之至。由此可见,最简单的共同劳动形式即使在最发达的社会形态中也起着重大的作用。横向经济联合形成的协作生产力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第一,生产力多种因素的结合。在古老的生产力系统中,可能只有生产力两要素和三要素的水平联系;而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一定是多种要素的交错联系。
无论是先进技术的扩散,还是科学管理艺术的传播,以及软件系统的交流,都浸透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在新的生产力因素不断涌现的态势下,传统的生产力因素论已经不够了。正如马克思所说:“所谓生产的一般条件,不过是这些抽象要素,用这些要素不可能理解任何一个现实的历史的生产阶段。”①第二,生产力更大范围的结合。
在简单协作时期,只是个体劳动者、手工作坊的横向联系,在现代化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复杂协作,则发展为大、中、小型企业、部门和部门之间、地区和地区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众多的企业群体和其他形式的经济联合体,因而是范围更大的社会经济实践。第三,以信息化为特征的交叉网络。以往的协作主要是实物直接交流,如人力交流,物资交流。
现代化协作则大量发展为信息交流。当然,新型的协作并不排斥实物交流,但居于更重要地位的是获取信息,建立信息网络。什么是网络?简单地说,网络就是人们彼此交谈,分享思想、信息和资料,人与人、人群与人群互相联系的沟通途径。
美国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说:“网络的存在可以促成自助,交换信息,改造社会,提高生产力和工作环境的质量,并且分享资源。网络的结构可比任何其他现有的组织以速度更快、更富有情感、更节约能源的方式传递信息”。①我国信息技术虽然还只是崭露头角,但可以肯定地说,建立信息网络组织,是扩大横向经济联合,发展现代化协作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总之,横向经济联合造就的协作生产力,已经远远超过了简单共同劳动的范畴。现代协作生产力呈现出的上述特点,都是时间的函数。横向经济联合显示出的生产力的动态变化,进而还将对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经济过程产生积极影响,不断激励人们的进取心和首创精神。协作生产力在我国经济腾飞中占有特殊地位。
横向经济联合与增强企业活力
公有化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结果。公有化经济需要实行计划管理。而过分集中的经济体制,往往会窒息企业的活力,这是各社会主义国家遇到的普遍问题。近些年来,我国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使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由于条块分割的旧体制没有破除,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横向流动受到极大的阻碍,企业活力仍然无法充分发挥。发展企业之间的横向经济联合是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企业活力包括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力。内在动力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经济素质,其内容属于微观经济的范畴,我们在此可以存而不论。外在推力有两个源泉:一是社会为企业提供的条件和环境,二是企业之间的互相联系和促进。
前者基本属于宏观经济学的范畴,我们同样可以暂时存而不论。后者则属于中观经济学的范畴,我们要着重加以论述。也就是说,我们这里所涉及的只是中观经济领域企业横向联合的内容,并不是增强企业活力问题的全部。在我们限定的范围内,增强企业活力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横向经济联合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
我们过去区分企业性质,只是从生产资料的归属形式出发。如“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个体所有制企业”。横向经济联合的发展,使企业加强了互相渗透的倾向,原有的所有制界限已经相对模糊,使所有制形式呈现出多元化。A型: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混合形式。其经营规模大多是大型和中型企业,也不排除若小型企业。
目前出现的企业群体或企业集团,许多都是所有制的混生状态。所有制的相互渗透,打破了自成体系的封闭状态,有利于互相取长补短和企业活力的发挥。B型:集体所有制企业和个体所有制企业的混合形式。其经营规模大多是中型和小型企业。
由于企业规模小,资金和技术条件不足,更迫切地需要生产要素的横向流动。这类联合企业更容易适应市场经常变化的需要而实行“转轨变型”,因此有更大的灵活性。C型: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和个体所有制企业的混合形式。这种经营联合体横跨三种所有制形式,特别有利于相互促进。
原有的中、小型企业可以弥补自身资金和技术条件的不足,大型企业可以利用中、小型企业的人力优势和经营方式灵活的优势,既有利于中、小型企业的技术改造,又有利于搞活大企业。D型:个体所有制的联营形式。这种企业往往横跨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因此也是混合型企业。由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在极其广泛范围内的兴起,这类所有制形式已成为我国经济活动的一股强大力量。
个体所有制的联营,已经冲破了“私人经济”的框架,成为联合所有制的一种新型形式。横向经济联合形成的各种经济联合体,使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在联合体内的各方互相投资入股,各方利益互相制约,都有自身的利益做依托,因此,企业活力得以充分发挥。
横向经济联合突破了旧的行*隶属关系过去的经济体制纵向是条条行*隶属关系,横向是块块行*隶属关系,条条、块块之间没有横向联系,各自为*,划地为牢,窒息了商品经济和生产专业化协作的发展,也妨碍了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的形成。
企业的生产活动不仅需要上下联系,也需要水平联系。因为企业的再生产活动,不仅要实行价值补偿,而且要进行物质替换,企业之间不保持经常性的经济联系,再生产过程就会中断。生产资料实行商品流通之后,这种联系尤其重要。
企业之间的协作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现代生产发展起来的企业之间的协作,不仅是联合劳动,而且包括互相交流技术,交换情报资料,以及共同联营协作,科学技术攻关等内容。企业之间的协作不仅限于物质生产领域,而且包括流通、劳务等更为广阔的领域。一个企业的生产力,通过协作会产生倍增的扩张效果,由此可以大大增强企业的经济活力。
横向经济联合有利于实现企业自主权
在过去的经济体制中,也曾组织过一些企业间的协作,如对口支援”、“协作配套”等。但是,这种企业之间的交往毕竟是以纵向行*管理为主,企业不能超越本部门或本地区的行*界限,自主权仍无从体现。这种指令性的强制“联合”,不可能为企业增添活力,甚至会发生行*强制的“合”和“凑合”。横向经济联合必须建立在企业自主权的基础之上。
结语
企业要联合,在哪个项目上联合,在什么时间联合,用什么方式联合,不能由行*管理部门包办,实行“拉配”,而应是一种自主的联合,平等的联合。企业不论大小,技术水平不论高低,只要搞联合,就要以平等的资格相对待。可以说,只有坚定地维护和增强企业自主权,才能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实现横向经济联合,而横向经济联合的发展,客观上又会推进企业自主权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