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独行月球票房破20亿,除了开心麻花, [复制链接]

1#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锌财经,作者

陈妍,编辑

大风

这个暑期档,《独行月球》几乎成了一枝独秀,在逗笑观众的同时,也成了近段时间电影市场难得的高票房电影。毕竟《独行月球》处处显露出“刻意”。

百分百的“含腾量”,**时隔七年再度合体的噱头,熟悉的段子笑点,直接把电影buff值拉满。截止目前,《独行月球》的票房已经超过0.43亿元。

不得不说,近几年来,开心麻花几乎和中国喜剧画上了等号。0年电影票房总榜前三名,有两部是开心麻花的电影,《独行月球》就是其中之一。

电影《独行月球》海报

但电影作为一个内容创作领域,过于单一的标签也并非好事。除了爆米花式的电影之外,喜剧还有更多的表现形式。再早些年,那些带着讽刺和悲剧内核的喜剧比比皆是。

从上世纪的冯氏喜剧、周星驰无厘头电影,到以宁浩为代表的黑色荒诞喜剧,再到如今做成中国喜剧第一大品牌的开心麻花,国产喜剧江湖也曾经风起云涌过。

冯氏喜剧,开天辟地

坊间有这么一句话调侃中国电影业:“中国影视倒退30年,还能有这种好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商业喜剧史上诞生两朵奇葩,分别是冯小刚和周星驰,一北一南,占据中国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国产喜剧进入*金年代。

那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年代。

0世纪末1世纪初,改革开放的红利让中国经济充满朝气。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创作也冲击着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们对各种价值观和社会问题产生了激烈的思想碰撞。八十年代末期,由王朔小说改编的电影受到追崇,电影中的荒诞戏谑、辛辣幽默,让观众笑过之后还能感受到人类的生存智慧。

此后,冯氏喜剧开始统治九十年代内地喜剧市场。

年底,冯小刚改编王朔小说的电影《甲方乙方》上映了,它凭借万元的票房,夺得了年中国电影票房冠*,还确定了“贺岁档”的概念。那个时候,北京的人均月薪才块左右。

电影《甲方乙方》截图

《甲方乙方》的剧情,可以概括为荒诞下的狂欢。四个无业游民合伙开办了个叫“好梦一日游”的公司,唯一的业务就是帮助别人做白日梦。这公司现在听着离谱,在当年可是符合时代背景的,国家号召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好梦一日游”属于其中的创意产业。

“好梦一日游”的客户千奇百怪,有天天跟老婆发脾气的丈夫想体会受气滋味的,有明星想做回普通人的,还有大款想体验贫穷生活等等。每一段故事从幽默、荒诞开始,却以沉思、流泪结束。

付彪扮演的丈夫不理解妻子为什么愿意一直受他气,最终得出了“受气很过瘾”的谬论。“好梦一日游”为了达成客户心愿,并教育他,就设计出“地主压榨农奴”的名场面,那句“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成为影史上的经典。

电影《甲方乙方》截图

影片中,大明星唐丽君过惯了众星捧月、前呼后拥的生活,想要圆一个“普通人”的梦。可“好梦一日游”公司帮她策划从娱乐圈隐退后,她失去了簇拥的粉丝,也没有了媒体炒作,开始变得失*落魄。当她想重做大明星时,却发现导演、电视台拒绝她,经纪人也抛弃她。

这个片段很前卫,放到今天仍不过时。那些自命不凡的明星、偶像,以为自己能只手遮天,但没有了公司和平台的包装,他们什么也不是。粉丝爱的也不是明星本人,而是虚幻的人设。当他们失去了商业价值,就会被抛弃。

在圆“吃苦梦”的桥段,尤老板想体验一下受苦的滋味,被公司“下放”到农村去,没收了手机和钱。两个月后,他饿得把村子里所有鸡都吃了,连耗子都没放过。

电影《甲方乙方》截图

何不食肉糜?当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尤老板,坐上来接他的奔驰车时,才意识到,贫苦不是锻炼或体验,而是挣扎生存时的无可奈何。《甲方乙方》用讽刺的手法,呈现出那个时代的贫富矛盾。

整部影片由一系列的荒诞故事串联起来,它们都在阐述一个道理:将心比心。

冯小刚擅长用京式语言的幽默释放主人公压抑的情感,片中角色自我调侃、自我讽刺,反映出当时社会上大多数人精神危机的真实写照。因此,冯氏喜剧满足了当时人们在思想受到冲击后,日渐强烈的表达欲,用现在来类比,就是“互联网嘴替”。

在此之后,冯小刚还陆续和葛优合作了《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等电影,都是中国喜剧的经典作品。

港片余晖下的周星驰喜剧

同一时期,香港电影迎来最后的*金期。

彼时香港经济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快速的工作节奏和陡增的生活压力,让都市人亟需发泄出口,加之当时没有太大限制的创作环境和香港捣蒜似的拍片速度,周星驰无厘头喜剧应运而生,满足观众寻求放松和刺激的需求。

如果周星驰的电影只有“无厘头”和“屎尿屁”,那周星驰大概率不会成为此后30年中国喜剧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也不会成为经典。

电影中的夸张、荒诞、无厘头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周星驰演绎的故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