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工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无工不富,工业在带动就业、提供税收、稳定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一个地方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山以旅游立市,旅游业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但工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围绕*山要不要发展工业、怎样发展工业,议论很多,也错失了一些机会,导致工业没有跟上同步发展的脚步,经济的总量始终没有做大。回顾*山的工业:
一是看历史,工业经济曾经一度辉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山市拥有采矿、机械电子、纺织、医药、塑料、化工、建材、电力等工业行业,特别是随着上海小三线企业移交地方,*山市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不少企业在全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我们甚至年产货运汽车辆。当时*山市的工业给人们感觉还是挺强的,也为解决群众就业、提供财*税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纵向比,工业发展步伐相对缓慢。改革开放之后,*山市的旅游业飞速发展,跨入全国第一方阵。农村实现了脱贫致富目标,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工业虽然有了新的发展,自己跟自己比,有了长足进步,但是影响力不断下降;谈论工业、关心工业的人越来越少,工业在一段时间摆不上位置。对工业发展的关心重视不够,造成工业发展不快、发展不够,经济实力不强。
三是横向比,工业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放眼全省全国相比,小进也是退步。近几年来,我们省会合肥市发展很快,工业经济特别是创新产业发展迅猛。合肥市通过围绕“芯屏器合”“集终生智”,发展电子信息、人工智能、芯片制造、无人机等,培育一批新兴产业,为合肥市跨入万亿GDP做出重要贡献,创新成果占据了安徽创新馆的一半以上,为合肥市赢得了众多的荣誉和眼球。再看看我们周边的杭州都市圈及上海,创新成果、新型工业飞速发展,与他们相比,差距不言而喻。
去年全国全球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特别是旅游经济遭受重创,而中国开往欧洲的中欧班列和各大港口货物运输却加班加点,现实再次佐证“工业兴国”“产业强国”的道理,也使人们更加清醒的认识到工业经济的重要性。为此,建议全力振兴工业,创出一条高质量工业发展之路。
一要转观念,牢固树立工业强市理念。要咬住青山不放松,始终坚定发展工业不动摇。我市是以旅游立市,但发展旅游和发展工业并不矛盾,处理的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处理的不好,相互制肘,制约发展。杭州市的旅游业起步比我们早,发展比我们快,但杭州市的工业并没有受到影响,发展速度惊人,互联网工业成果响誉全国全球。在以经济实力论英雄的今天,经济发展落后处处都要受限制。因此,建议各级要把工业发展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增强工业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把推进工业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坚持不懈抓下去,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成效,绝不收兵。
二要重创新,招大引强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在新时代发展工业,完全按照老套路肯定不行,必须着眼创新,眼睛向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坚持创新理念不动摇,学习借鉴杭州、合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花大力气开展招商引资。要学习合肥“无中生有”引进京东方、长鑫存储等新兴产业的做法,积极引大引强,力争有一批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龙头上市公司投资*山,合作兴办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一批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先进技术,培育发展具有前瞻性、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工业。
三要强特色,做大做强*山特色工业。*山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农副产品、水、山场等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茶叶,无论是茶叶产量还是名茶数量在全国都名列前茅。建议大胆创新,通过现代工业手段,努力把资源优势做成特色产业、品牌产业、龙头产业、优势产业,打造一批茶叶绿色食品、中药生物健康、优质矿泉水产品、农副产品加工等具有*山特色的优势龙头企业,借助*山旅游优势,打响品牌、做大规模,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要抓机遇,铸就融杭接沪工业辉煌。近几年,我市融入杭州都市圈和长三角一体化城市圈,在上海和杭州这两个中国经济中心和互联网智能经济中心圈内,*山市作为与上海和杭州有着悠久历史交往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我们有很多与上海、杭州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交往、交流机会。建议我市加大融杭接沪力度,做好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引进、转移文章,加大工业领域招商引资力度,舍得下大力气、用重招,做实、做细产业承接转移,积极引进、吸收、合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借鸡生蛋、借壳上市,做大做强*山新型工业,推进工业经济实现新的飞跃。
五要共努力,营造工业发展优良环境。工业发展离不开齐抓共管的强烈意识,离不开简*放权的营商环境,离不开吸引人才的*策措施。建议要继续优化企业落地的各项优惠*策,让外地企业乐于投资*山,让落地企业、本地企业切实感受到当地*委*府及职能部门给于的关怀和温暖,作为提供财*税收企业的荣光。要舍得高薪聘请最为迫切的工业领域、经济领域人才,为他们畅通绿色通道。要在*治上重视关心企业家,帮助企业家大胆创新实践,鼓励他们先行先试,完善保护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着力培养一批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的,具有高素质、前瞻性、智能型、实干型的企业家队伍,为*山市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山市*协胡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