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产业结构是不同产业的发展程度构成比例以 [复制链接]

1#

引言

产业结构首先对产业结构的概念进行梳理,以便充分理解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相关代表性研究如下。美国经济学家Bain在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时,将产业结构定义为“产业内企业间的关系”。年出版的《产业经济学辞典》将产业结构定义为各产业部门内部与部门之间相关行业及企业间的构成,及其相互制约的联接关系。洪银兴基于投入视角,认为产业结构指社会资源在各产业部门的分配比例关系;基于产出视角,认为产业结构指各产业部门的生产能力或新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各产业部门的分配比例。戴伯勋和沈宏达认为产业结构是指由于生产技术在不同产业间有所差异,通过社会再生产和经济活动而形成的各个产业之间的经济联系以及数量比例关系。

李悦认为产业结构是指不同产业间的经济资源通过不同质和量的组合,构成数量上的比例分布和产业间质的联系,即产业结构涉及静态的比例关系和动态的发展态势。余典范和干春晖认为产业结构的本质就是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依附程度。此外,我国产业经济学教材对产业结构的定义普遍都是产业之间的关联结构。综上所述,本文对于产业结构可以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产业的发展程度、构成比例以及技术经济联系。其含义包括量和质两个方面:量的方面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以及各产业内部的比例关系;质的方面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之间的联系,即各产业的素质分布状态。

产业结构升级“升级”指的是事物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转变过程,结合上文提到的产业结构的概念,可将产业结构升级理解为产业结构由低级形态转向高级形态的动态过程。国内学者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概念界定如下。刘志彪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包括四个方面:劳动力结构调整、产业部门升级、产品结构升级以及行业内生产要素配置率。张耀辉认为高附加值产业对低附加值产业替代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升级,并且创新和要素的升级对这一过程的实现至关重要。

姜泽华和白艳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产业结构规模扩大;二是产业结构水平提高,具体表现为先进技术的应用和高素质劳动力的投入等;三是产业结构联系紧密,即产业间关联性增强和生产要素互通程度提高。刘伟提出产业结构升级即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过程,其本质不单单是产业间份额的转移,而是量和质的统一。张晓宏认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本质即产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最终表现为经济的良性发展。

李子伦认为,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机理是要素生产函数的高效化过程,外在表现是一国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增强,国际分工地位提高以及产品附加值提升。他还明确指出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区别,他认为部分学者混淆了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含义,指出产业结构合理化本身并不具有动态升级的含义,仅仅指产业结构与其他经济要素结构之间的协调过程。

江洪也认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应归为产业结构优化范畴,并不代表产业结构升级。综上所述,产业结构升级指产业结构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变迁过程,即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过程。本质上具有两个内涵:从量的方面是指各产业及其内部比例关系的升级,即产业结构数量升级;从质的方面是指各产业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生产要素互通程度的提高。具体表现为生产率和技术复杂度较高的产业部门占比持续增加,最终实现不同产业部门的生产率共同提高,即产业结构质量升级。

数字经济相关理论。谢康提出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将逐渐被随机性和复杂性取代,提出数字经济的微观理论。从数字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内生动力源泉及运行方式创新角度,探讨数字经济的经济增长逻辑、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投资、贸易与消费,以及对金融、就业的影响,为数字经济宏观理论创新提供重要方向。陈万钦提出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的理论差异。一是市场调控理论不同。市场主体从生产方和消费方又增加了网络平台第三方,网络平台具有“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两种功能。

二是边际理论不同,数字经济边际成本低且始终下降,边际收益不断上升。三是供求理论不同。数据作为资产在市场进行交易与分配时,数据的个体和总量越多越有价值。四是垄断理论不同。数字经济的垄断以平台经济的形式存在,平台越大,资源配置效率越高,可有效避免寡头垄断造成的资源浪费与市场损害。上述理论从微观和宏观等角度阐释了数字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数字经济通过其独有特征与优势增强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激发要素市场活力,为经济增长赋能赋智,也为本文探究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1.配第—克拉克定理威廉·配第作为最早探索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英国经济学家,他发现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不同是导致国民收入水平差异以及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关键。他在《*治算术》一书中提出了工业比农业、服务业比工业具有更高的附加价值的观点,这一发现被称为配第定理。科林·克拉克根据三次产业分类法,分析了劳动力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移动规律。

2.库兹涅茨的人均收入影响论西蒙·库兹涅茨在配第和克拉克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他发现产业结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此理论被称为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这一理论说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主要变化是第一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处于不断下降趋势,并且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也不断下降,说明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下降。

.霍夫曼定理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一书中,研究了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演变问题。即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和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之比)是不断下降的,这就是著名的霍夫曼定理。根据这一定理,可以把工业化划分成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消费品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第二阶段,资本品工业的增长快于消费品工业的增长,但消费品工业的生产规模仍然大于资本品工业的生产规模;第三阶段,资本品工业的生产继续增长,规模迅速扩大,与消费品工业的生产处于平衡状态;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的生产占主导地位,其规模大于消费品生产规模,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结语

霍夫曼定理忽视了技术创新以及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单纯从资本品工业部门的逐渐上升来支持优先发展重化工业是有失偏颇的。虽然重工业化发展的加快与中国城市化进程、产业间分工细化、链条加长以及装备技术水平提高相适应,但考虑到资源消耗、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应另辟蹊径。中国应该以信息化、数字化带动工业化,通过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