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
原标题:祝宝良:年经济形势怎么看
年,我国经济增速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产业链供应链稳固,经济发展新动能增强,就业形势改善,物价总体稳定,全年经济增长预计8%左右。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冲压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和不确定。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地位,继续实施积极的财**策和稳健的货币*策,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扩大内需,着力增强微观主体活力,着力稳定市场信心,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年经济持续恢复,产出缺口尚未得到回补
经济发展保持领先地位。我国经济在年上半年继续复苏,一季度实际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二季度同比增长7.9%,两年平均达到5.5%。但从三季度开始,受疫情、汛情、拉闸限电、部分房地产企业债务违约等各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出现放缓趋势,三季度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和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相比,我国经济恢复仍处于领先水平,但和我国潜在经济增长速度5.5-6%相比,疫情造成的产出缺口尚未得到回补,累计产出缺口一季度约为1.2个百分点,二季度缩小到0.5个百分点,三季度又扩大到1.8个百分点左右。
工业生产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第三产业尚有距离。产业链供应链稳固,经济发展新动能增强,工业增加值增速基本回到疫情前6%左右的水平,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速高于疫情前同期水平4个百分点以上,医药制造业增势强劲。服务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4.9%,与年至年第三产业平均增速在7.5%左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迅猛,住宿和餐饮、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总量还没有恢复到年的绝对量水平。
外需超预期增长,内需恢复偏弱。年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4.0%,大大低于前几年年均8%左右的水平,城乡居民消费意愿不强,平均消费倾向仍低于疫情前水平。投资增速不及预期。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2%,两年平均增长3.9%。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从7月份开始趋缓并从9月份开始出现负增长。基础设施投资明显低于预期,从4月份开始基本为负增长。第一产业和制造业投资增长相对较好。出口成为经济的强力支撑。1-11月份,按美元计算,我国出口同比增长31.1%,两年平均增长15.9%;进口同比增长31.4%,两年平均增长13.7%;顺差增长31.1%。我国的实际出口量大大高于10%左右的世界贸易量。前三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长5.2%中,净出口拉动1.1个百分点,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拉动0.1个百分点,内需仅仅拉动3.9个百分点。
就业压力有所缓解,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年上半年,随着经济活动趋于活跃,企业用工需求增加,调查失业率从年初的5.4%降至6月份的5.0%。受毕业季大量高校毕业生集中求职就业影响,青年失业率上升,带动7、8月份调查失业率升至5.1%。随着毕业生工作落实,9-11月份调查失业率下降至4.9%-5%。城镇新增就业万人。前三季度农民工达到万人,比年三季度增加万人,但比年同期减少33万人。城乡居民就业形势稳定,部分地区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月均工资水平回升,居民收入总体上稳定增加。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7%,与GDP增长基本同步。两年平均实际增长5.1%。
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价格剪刀差扩大。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从年11月份开始出现了较大幅度回升,到下半年,工业品生产价格累计和单月涨幅已超过年和年两轮工业品价格的高点。工业消费品和居民消费品价格基本稳定。我国经济存在一定的产出缺口,货币*策也从年5月份开始回归到常态运行水平,通胀压力不大。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前期主要是输入价格上涨引起的,下半年以来主要是国内供给不足造成的,与拉闸限电、国内能源双控、钢铁双限、碳达峰碳中和导致价格上涨预期有较大关系。初步估计,进口价格上涨拉动我国PPI上涨3个百分点左右,国内因素影响PPI上涨5个百分点左右。
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
当前,国外*治经济环境仍然严峻复杂,疫情防控存在不确定性,美国宏观经济*策调整的外溢效应会有所显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冲压力。
一是美国等国家*策转向带来全球外溢效应,需要防范对我国经济和金融的影响。自年三季度以来,世界经济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运输价格大幅上升。与此同时,美国等大国的货币*策提前转向紧缩的预期不断升温。美国货币*策转向,主要国家的央行跟随操作,将带动全球流动性收缩,融资环境恶化,汇率大幅波动,商品价格大幅调整,国际资本无序流动,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会有所减弱,经济脆弱国家将面临严重冲击,各国经济恢复不平衡。国际货币基金年10月最新预测,年,世界经济增长6%,年4.9%左右,全球贸易量增长6%左右。历史上,美联储加息多次成为其他国家金融经济危机的诱因,我国也需要防范金融市场同频共振风险。
二是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新冠疫情多点散发频扰我国,对服务业领域的企业冲击尤为明显。商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交通、租赁和居民服务业四大行业占我国经济的18%左右,吸纳就业约2.8亿人,占我国非农就业的一半左右,其中约2.6亿人在私人小微企业工作或从事个体劳动。钢铁、有色、煤炭、化工等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而工业消费品价格基本稳定,价格剪刀差导致中下游的大量中小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经营困难。一些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时有中断,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受到威胁,影响企业的生产。
三是金融风险有所显现。在地产融资持续收紧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流动性压力明显增大,债务违约事件越发频繁。由于房地产产业链条较长,房企暴雷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容易形成从企业债务向金融领域的传染,并影响社会稳定。对城投发债进行分档管理,监管*策持续升级,部分城投发债受限,非标融资渠道收紧,城投公司的现金流面临严峻考验。地方国有企业信用风险持续释放,违约主体和违约金额明显上升。
四是重视*策叠加效应对经济增长造成的冲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解决共同富裕、气候变化、经济转型中风险防范等重大战略性问题。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公共服务、风险防控等多目标选择和多*策优化。年以来,在我国经济仍处于疫情冲击后的恢复阶段、中美博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背景下,在共同富裕、房地产调控、能源环境、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财*金融监管等领域出台*策之多、力度之大是空前的,出现了各类*策完全正确但叠加后对经济增长产生“合成谬误”效应,市场预期不稳,企业积极性不高。
年经济运行基本态势
面对我国经济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策,*策发力适当靠前。会议总结了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必须加强统筹协调等四个认识。提出了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碳达峰碳中和等五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定了宏观*策要稳健有效、微观*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区域*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等七大*策取向。这些战略部署和*策措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利于激发活力、稳定预期。年,我国经济会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经济运行呈现前低后平态势。
出口和外资增速回落。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好转,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与病*共存战略,对我国的医疗物资和耐用品的需求相对会降低。各国恢复正常生产后,一些回流我国的订单会流出我国。各国内顾倾向加剧,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上升,全球产业布局将从注重成本转向注重安全和效率,产业链供应链趋于区域化、本土化、短链化,部分产业会流出我国,会影响我国出口和外资。但我国产业链齐全,配套能力强,出口具有韧性,世界经济继续恢复会继续带动我国的出口。预计我国出口额按美元计算增长5%左右。与此同时,大宗商品价格仍处于高位,我国进口会相应增加,贸易顺差减少。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会转为零甚至为负值。
投资总体有所回升。我国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的“三道红线、两个上限、两个集中”的一系列房地产调控*策,会继续抑制房地产企业的融资,购房者观望情绪还在增强,房地产开发投资将会有所下降。但我国会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居民对房价会保持基本稳定的预期没有变化,预计房地产投资会保持零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会部分对冲房地产投资的回落。年地方*府专项债结余较多会结转到年使用,年专项债新增规模会保持基本稳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较为充足。“十四五”规划的项重大工程开始陆续实施,中央也要求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项目有保障,年基建投资会较快增长。我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已经回到历史较高水平,企业整体盈利状况也有好转。国家也出台了系列支持数字化、绿色化领域投资的规划,金融机构加大了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这些因素有利于制造业投资持续回升。
居民消费继续恢复。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汽车芯片供应逐步恢复正常会基本满足汽车的消费需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会有所提高。但新冠疫情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会影响消费,过去两年的经验表明,一旦疫情出现零星多点散发,两个月内消费就会出现回落。消费者消费意愿总体偏低,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居民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差距仍有扩大趋势,抑制了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消费市场将延续高档消费快速增长、中低档消费修复偏慢的格局。与住房有关的消费如建筑装潢、家电家具等相关消费有所减弱。旅游、文化、餐饮等服务消费仍存在不确定性。
*府减税或支出力度会有所扩大。年,我国实际经济增长速度和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大大超过预期目标,包括年四季度中小微制造业企业缓交的税款,我国一般公共预算实际收入和预算收入相比要超收约一万亿元左右,这些资金可以在年使用,考虑到财*支出或减税有1.2-1.3左右的乘数效应,这些资金合理使用可以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左右。此外,中央预算调节基金划转、特殊收益上缴等资金,也会对年经济发挥较大拉动作用。
通胀会温和上升。我国货币*策自年5月份就领先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逐步回归了常态,基本管住了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国内需求低迷,价格缺乏需求支撑,上游的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难以有效传导到消费端。如果不发生供给端停产、减产或输入性价格上涨冲击,我国的能源、原材料价格迟早会回落。从世界经济发展看,世界主要国家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有转向混合型通货膨胀的可能,全球通胀还会维持一段时间。一是面对全球的低经济增长和高债务水平,各国继续以经济恢复、充分就业作为首要任务,对物价上涨的容忍度提高,财*和货币*策转向比较谨慎。二是疫情引发劳动力市场出现变化,部分就业人员开始提前退休、退出就业市场、频繁转岗,一些疫情高风险岗位招工难,物价工资轮番上涨现象显现。三是疫情带来的供应失序问题尚难得到根本缓解。但全球通货膨胀应该是阶段性的,不是全面、长期、持续的。首先,疫情影响了各国的生产和部分产业投资,但并没有严重破坏各国的工业生产和运输能力,随着疫苗普及率提高,在价格上涨的刺激下,各国的工业生产和运输将逐步恢复。其次,在世界进入数字化、绿色化时代背景下,全球经济经历年次贷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两轮冲击后,低增长、高债务、高收入差距的格局尚不会改变,大宗商品价格没有持续上涨的需求基础。第三,美联储从11月开始缩减购债具有风向标意义,全球的货币*策开始转向,有利于稳定全球通胀预期。总的看,世界通胀对我国的物价上涨仍有一定推动力。考虑到年物价翘尾对年影响较大,煤炭、芯片供给缺口仍会持续一段时间,粮食、猪肉等价格已经处于低位,预计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左右,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5%左右。
总的看,出口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两大需求动能将会边际趋缓,消费、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支撑力度会增强,*府支出力度会较快增长。预计年四季度,我国经济同比速度会回落到4%左右,年经济增长8%左右。如果年基本保持年财*赤字水平并把年超收收入用于年、货币供给和社会融资总量与目前经济增速相匹配、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预计年我国经济增长在5%左右。考虑到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水平、满足充分就业和防范化解风险、提振市场信心等因素,建议把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5%左右。为此,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策措施,填补必要的增长缺口。
(作者祝宝良系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本文为作者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主题为“年宏观经济形势展望与*策分析”的博智宏观论坛上的发言。)
(责任编辑: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