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子行业获资本市场追捧,产业界冷观
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11月15日讯,进入11月,医药指数随大盘震荡,但医疗器械子行业却颇受机构青睐。进入11月的十个交易日中,18家医疗器械公司中有14家被机构推荐。同时,相关公司也频有资产重组动作传出,刺激行情。
然而,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空间很大,但行业面临的创新性不足、人才短缺等问题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谨慎投资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板渐热**
进入11月,截止到14日,九个交易日中,300医药指数从5685.29降到5613.23,降幅1.27%;而医药器械指数却从2478.69上升到2585.88,逆市上涨4.15%。
申万二级子行业中,18家医疗器械公司中有14家被机构推荐,相关研究报告共有30篇。其中,鱼跃医疗()被安信证券等6家机构推荐,位居榜首;其次是和佳股份()有4家推荐,阳普医疗()、东富龙()分别有3家推荐;而山东药玻()、新华医疗()、乐普医疗()、三诺生物()分别被2家机构推荐;被1家机构推荐的公司有:凯利泰()、戴维医疗()、理邦仪器()、宝莱特()、华润万东()、千山药机()共6家。
同时,医疗器械企业也频频传出对外投资或资产购买计划。据大智慧通讯社不完全统计,2013年下半年(7月1日)以来,医疗器械板块共有10家医疗器械公司共发布67份对外投资和资产购买公告。最近的一次是11月12日,凯利泰公告,以5.28亿元收购艾迪尔80%股权。
**研发能力待提升**
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刘骏在接受大智慧通讯社采访时直言,“中国医疗器械是不担心市场的,企业担心的是应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不能否认的是,我们医疗器械企业在产品创新、优秀人才、营销模式等方面与国外同行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目前医疗器械市场已过千亿元规模,而年均增长率约23%,预计到2015年市场规模要达34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与全球医疗器械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2%相比,中国医疗器械的占比仅14%。
有分析称,两方面的作用刺激医疗器械行业的预见性繁荣:一方面,在城镇化、医改背景下,医院扩张是一种趋势,相应的医疗工程和大型设备的需求就会明显增加。尚荣医疗()与和佳股份相关高级管理人员均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公司的主营行业正是寄望于医疗机构的扩张;另一方面,随着老龄化、亚健康等现象的出现,便携式的家用医疗设备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便携式设备对慢性病患者来说非常需要”,宝莱特一位销售总监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如果有家用的便携式透析仪器,患者完全可以在家里完成”。
“不能否认的一个现实是,我们的医疗设备很低端,高端的设备如CT、伽马刀等精密的手术室设备目前还无法自给”,国家发改委一位官员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府对医疗器械行业的支持将会越来越大,“毕竟,这么大的市场,不可能放弃,完全依赖于外资企业”。
GE医疗设备驻粤高级产品经理王雪瑞对大智慧通讯社说,“在三甲医院的高级手术室设备,外资产品在性能上的确比内资高出很多”。知名医疗器械生产商迈瑞公司高级研究经理陆耿辉也说,“除了监护仪器等小型设备,国内企业在高精尖、高附加值的伽马刀、CT等设备上的确很弱”。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大市场与小企业的矛盾”,波士顿咨询集团高级咨询顾问*欢说。她进一步解释到,所谓小企业,一方面是产品大部分都是低附加值的;另一方面,公司自身的拓展也有很大的局限。
“必须承认,我们的X射线设备与GE、东芝等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鱼跃医疗一位高级工程师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人才的缺乏,导致研发能力跟不上来”。
**什么样的医疗器械公司值得期待?**
“具有明确战略目标,研发后劲足,营销能力很强的公司一定是好公司”,香港摩根大通高级研究经理Michael Chan对大智慧通讯社认为,“不幸的是,国内的医疗器械公司鲜有达到如此要求”。
华南一家著名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曾先增持后减持宝莱特公司的股票。他在解释当初的增持动机时承认,“当初的确相信,宝莱特未来可能对血透行业进行产业链横向兼纵向的整合”。但随后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血透设备本身的利润很低,主要依赖于耗材收入,“但宝莱特在高端耗材方面的优势很弱”。此外,更令他担忧的是,“宝莱特进*血透领域比较突然,此前并没有丰富的行业经验”。
宝莱特董事长燕金元曾在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的监护仪市场增速缓慢,但是“血透市场的前景是非常好的”。
另一家有特点的医疗仪器公司是理邦仪器,从二级市场看,理邦仪器股价从7月初的18.66元/股涨到10月下旬的31.88元/股,涨幅高达70.8%。但从基本面看,公司2013年半年报显示,期间营收2.23亿元、同比增19.35%,归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130万元、同比降35.28%,原因主要是研发投入增加。报告期内研发投入5415万元,占营收24.31%,比上年同期高出4.94个百分点。
一位长期持有理邦仪器的私募老总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我们非常看好理邦的研发能力”,但他同时表示了一种担忧,“相对于越来越高的研发投入,研发成果转化为业绩的效果却不明显”。
此外,Michael Chan还说,“好的商业模式也应该作为考虑的条件”。尚荣医疗独特的“买方信贷”模式一直是其看点。所谓买方信贷,就是:与地方*府签署战略协议,鼓励当地医院接受银行贷款进行扩建,医院则在扩建中采购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大智慧通讯社通过与银行和医院等各方面接触,发现尚荣医疗的独特商业模式正面临挑战:一方面,银行对这种模式心存疑惑,风控谨慎。另一方面,部分医院的债务负担也很重,扩建意愿也不强烈。上述公募基金基金经理也说,“我们对尚荣的模式是保留看法的”。
发稿:闵贞/古美仪 审校:沈玮
*本文信息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