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山东财经大学从田间到餐桌调研团队探索 [复制链接]

1#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天下粮仓瓜果飘香,齐鲁大地钟鸣鼎食。在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今天,特色种植和传统鲁菜相互依托扶持,又会迸发出怎样的加速度?

暑假期间,来自工商管理学院和会计学院的七名同学组成了山东财经大学“从田间到餐桌”调研团队,在团队导师岳雷老师、张媛媛老师的指导下,于年7月25日至7月30日就“特色种植如何推动鲁菜创新”这一问题至济南市商河区四杨庄园与济南市“孔膳堂”鲁菜馆进行实地调研。团队以自身为桥梁,探索第一、第三产业融合新模式,助力特色种植和传统鲁菜共同发展。

瓜果飘香:传统庄园旧貌换新颜

7月27日“从田间到餐桌”调研团队于济南市商河区四杨庄园展开线下调研。

通过深入调查,团队基本了解了庄园的特色种植新模式,发现来自珠江三角洲的“立体农业模式”也可以在山东通过因地制宜地改造激发新的活力;同时,四杨庄园的张书记还介绍,工作人员用了三年时间从各个地区选择品质最优、与山东自然条件最契合的18种树苗来种植,优中选优,各具特色。

走访过程中,团队也了解到,在以四杨庄园为代表的新型特色种植庄园普遍存在启动资金不足,上下游产业链不健全,智能化水平较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等问题。张书记还表示,因为鲁菜馆果蔬消耗量较小,目前庄园并没有与鲁菜馆长期合作的打算。

深巷寻味:让鲁菜“化石”活起来

蓬莱宴罢八仙醉,孔府餐完二圣颠。

济南市英雄山路24号的“孔膳堂”,隐匿于繁华喧闹的二七路,褪去当年“四楼争魁”的粉墨浓妆,深红色的传统中式阁楼雕梁画栋,行走于历史之间,像济南深街浅巷中的每一处清泉,静水而流深。

“孔膳堂”的赵虎经理介绍,近年来,因为现代人对于健康生活的重视,鲁菜鲜咸味重的特点不断被人诟病;同时,由于制作工艺过于繁复,重传承而轻传播等因素,鲁菜这些年的影响力始终不足。

通过对后厨的调查,团队了解到,百年老店“孔膳堂”也在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比如“一人一菜负责制”,很大程度上杜绝了菜品敷衍,应付公事的管理问题;餐厅也很注意菜品的更新,激发了创新活力的同时也减少了食材浪费。

在谈及“与特色种植庄园”合作这一问题上,赵经理表示了担忧:“我们的餐馆对于每一种蔬菜的消耗量较少,采购特色蔬菜的成本太高,顾客也不一定买账。”

珠联璧合:双产融合找到破题之术

团队通过这次的走访调查了解到,同为山东特色的种植业和传统鲁菜优势和弊病都较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各自的发展和创新。

目前山东地区特色种植庄园较多,大多采取了现代的、高科技的农业种植方法,通过立体农业,良种培育等方式,大大提高了果蔬质量。同时,通过“舌尖上的中国”等融媒体宣传方式,使山东特色的种植业“一炮打响”。但是,目前普遍存在销售途径单一,规模较小,上下游产业链不健全等问题。

老派鲁菜虽然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传统工艺,传承度较高。但是,也同时存在宣传力度不够,与当代生活理念相悖等顽疾固弊,这是鲁菜的发展道路更加保守和闭塞。

这一次,团队将着力促成山东地区种植庄园和特色鲁菜馆的合作,以数量庞大的餐馆为依托,解决果蔬销售难题;同时,鲁菜馆也可以特色种植的果蔬为噱头,在全国范围内打响其知名度,与日俱增的客流将会倒逼鲁菜产业的改革和创新。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了解到山东作为农业大省正处于三产发展的快车道,从多角度认识到了延长产业链,促进三产融合的重要性。通过对鲁菜产业的研究,团队不仅发现了鲁菜传播的堵点,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对其对症下药。当创意成为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创意投资在齐鲁大地上生根发芽,接续点亮齐鲁名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