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数字赋农撑起乡村产业智富梦 [复制链接]

1#

本文转自:贵阳日报


  花燕芬任露江班熙霞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强调,加快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物联网示范应用,实现“千兆乡村、万兆楼宇”光纤覆盖,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和智慧乡村。学习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数字乡村建设,以新型数字信息技术赋能加速重构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有利于乡村农业智慧化、乡村旅游智能化等,将会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以数字赋农撑起乡村产业的“智富”梦,对于贵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也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完善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离不开现代基础设施,除了以“铁公机”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是乡村产业畅通循环的重要生产保障。“宽带中国”“普遍服务”等计划的实施有效提升了我国数字基础设施与服务供给水平,绝大多数农村实现了宽带网络和5G覆盖,特别是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率提升,使城乡和区域之间的第一道数字鸿沟在逐步缩小。数字乡村建设满足了民众生产生活的各项公共服务需求,也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具体来讲,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能够帮助建立上下级协同的数据校对机制,精准服务当地农民,为乡村地区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公共服务。其次,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实时监控社区管理、生态指标、农村农业发展等方面,同时,通过乡村智慧旅游平台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及新媒体资源,为游客推荐适合的休闲旅游景点,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扩大乡村旅游市场。这奠定了乡村地区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基础,加快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近年来,贵州大数据产业加速发展,进一步提升贵州在全国物流网络中的节点地位,能为推动农产品销售和促进当地特色农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基础。一方面,应通过政府与市场共同投资的方式,促成“菜鸟乡村农产品上行中心和共配中心综合体”的智慧物流体系落地,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助力黔货出山;另一方面,通过高质量推动落实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加快农村物流三级节点网络建设、畅通农村电商物流服务,实现对全省物流快递收发网点的智能化管理和双向物流提速,形成现代化、智能化、辐射全省的物流新模式。


  数字赋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乡村产业数字化水平。我国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乡村产业间分割明显,各相关联产业之间衔接不畅,整体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优化整合力度不足,导致乡村产业附加值低,无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极大阻碍乡村产业的发展。提高乡村产业数字化水平,引入数字化新生产要素融入传统的生产要素中,有利于促进乡村产业资源优化配置。一是应采取“以文化促经济、以经济带文化”的发展思路,积极挖掘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以语言文字为基础,以民间艺术为载体,借助阿里巴巴集团“寻找远方的美好”公益项目,对特色农产品外包装进行重新设计和数字化改造。新的包装设计为农产品的数字化品牌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显著提高了农产品在网络平台上的品牌辨识度和市场溢价能力。二是对硬件的数字化改造和数字化软环境的创新,这为着力吸引现代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入驻提供前提条件。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中最有活力和创新能力的经营主体,在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三是通过引导农户做好农产品线下销售推广的同时,将目光转移至线上,利用抖音直播、淘宝直播、
  数字创新乡村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乡村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应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建设性引导作用,以引入“AI计划”、高德地图等人工智能项目为突破口,带动乡村数字化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快速发展。同时,通过引进推广“互联网+社区工厂”项目,让西部偏远乡村通过现代数字技术的连接优势,找到融入全球产业分工的新机会。数字新产业的发展拓宽了乡村产业结构类型,为农民提供了不再单纯依赖于农业的新就业空间,丰富和创新了农民的生计发展模式。通过应用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有利于完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加快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加快数字乡村建设,重点将数字技术切实运用于乡村地区的发展,发挥数字技术对乡村治理、农业、旅游等方面的积极赋能作用和外溢效应,充分促进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经济深度融合,数字新生产要素的融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转变乡村产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由此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充分激活乡村产业发展潜力,为乡村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巨大动力,进一步助推高质量发展。


  引进培育数字化人才。人才匮乏是制约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应通过拓宽人才回流渠道,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软环境,以转型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为手段,吸引数字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并且借助人才回流为农村产业兴旺引入资金、技术、信息等重要资源。积极引导当地大学生回归农村发展,同时要大力引进复合型技术创新人才,用奖金、政策、生活和教育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吸引人才,夯实乡村产业发展的人才基础。另一方面,应通过内部培育的方式,建立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提升农民的数字能力和数字素养,大力培育新型数字信息技术人才,促进乡村人力资源提升,不断激活以数字化为特征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进而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经济发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