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上篇发文《递弱代偿原理正确吗?适合于人类历史吗?为何产生那么大的争议?》的续写。
四个月之前的发文,依然不断地有读者评论。大部分的读者都认为上篇发文是在批判,实际上并不是。上篇发文只是从关系与价值的角度论述了递弱代偿原理的适用领域,介绍了《物演通论》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由于不是批判,所以无论是持肯定态度的读者,还是持反对态度的读者,都认为批判不到位。持肯定态度的读者,会继续从上篇发文的角度进行再批判,而持反对态度的读者,则会进行反批判。
于是,篇幅很长的评论很多。将近五百条评论,其中百字以上的评论就占了五分之一,五百字以上的评论也有十来条。上篇发文的字数不到五千字,而所有评论的字数总和可能是上篇发文字数的三倍。
读懂了上篇发文的读者朋友,会发现文章中间少了一些什么,从而导致文章思维跳跃很大,有不连贯的感觉。因为不想批判,所以删除了好几个段落。既然读者朋友最后还是认为上篇发文就是批判,且批判不到位,那这篇发文就补上删除的段落,并批判一下。
任何一个事物的产生都有其需要和目的,需要是起因,目的则是结果,生物演化和文明进步亦是如此。
本次发文是续写和补充,对于递弱代偿原理和《物演通论》这本书就不再做介绍。要找出递弱代偿原理错在哪里,就得提供正确的东西作为参考。没有正确的东西作为参考,是不可能证明其是错误的。因为没有正面就没有反面,没有对就不存在错。
生物演化和文明进步的目的是什么?需要一个怎样的过程才能达成这个目的?毫无疑问,这个目的就是求生存和发展。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那么就需要扩大生存和发展的活动范围。无论是生物演化,还是文明进步,都存在这样的一个过程:生命体数量越来越多,活动范围越来越大。
这一点根本不需要的大量的事例或者文字来证明的,更不需要任何的严密的逻辑推理。凡是具备一定历史常识的人都是知道的。生命最初诞生于海洋,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聚合物到细胞,从单细胞到多细胞,再从多细胞分化出不同的物种。
最初的生命是在海洋,而随着生命活动领域的拓展,即便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甚至没有氧气的深海领域或者地球内部,都存在着不同物种的生命体。如果把所有生命看成是一个整体,不去区分物种,那么可以显而易见地发现,生命体的数量是不断增加的,分布的范围以及存在的领域也是不断扩大的。
任何生命体,都在可视的范围内有生有死,唯有物种的延续,唯有生命体的延续是看不到尽头的。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保证生命的延续,个体生命存活就必须向整个物种的繁衍让步。为了保证种族的延续,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生物,都有牺牲个体,成就整体的本能。
即便是一个细胞,其也会为了延续其存在,而大量地复制,增加数量。当细胞的数量增加到极限,细胞复制的数量受到空间领域的限制,一定空间领域的能量无法使其增加数量时,那么就得提高等级,从而演化出多细胞的生物。
演化而出的多细胞生物,其摄取的能量,比起单细胞生命体摄取能量的种类要更多,原来不能摄取的能量,有了更高等级的生命体后,就能够摄取了,这就获得了新的更大范围的活动领域。包括人类在内,整个的生命系统,一直是在增加数量,扩大活动领域。
不同的生命体有不同生命体的活动范围,低等生命体是高等生命体的支撑,而高等生命体是低等生命体拓展活动范围的尝试。当低等生命体数量达到极限,那么就有足够的生命体去进行尝试。一批又一批,死亡一批,再上一批,直到成功,进而演化出更高等级的生命体。
更高等级的生命体存在度很低吗?在生物演化的尝试过程中,其存在度的确是很低的,毕竟其生命只是尝试的产物。当尝试结束,生物演化完成,新物种的数量达到了其活动空间的最大值时,有了进一步尝试的物种数量,那么其存在度才高。在生命世界的存在度和稳定性是以数量极限为前提条件的。
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生物具有求生存与发展的本能意志,这是自然赋予的不可更改的属性,一切意义都是以存在为前提的。有了求存的本能和根本目的,才有了不断增加数量的需要,有了拓展生存活动范围的需要。
在人类社会尚未出现之前,生物拓展更大范围的生存活动领域的根本方式就是演化。其演化就像人类社会提升技术水平,提升认知一般,会有大量的人口不惜以死亡为代价去探索未知的领域,以维持种族的延续。
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两大标志:人口的持续增长,人类文明社会活动范围不断拓展。
比起生物发展史,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更为清楚而明朗,特别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有了文字记载历史之后,其明朗程度更进一步。人口持续增长,社会活动范围不断拓展,这两点是非常直观的。
即便是没有读过人类文明史的人,对于上述两点也有一定的认识。人口大爆炸,地球不堪负荷,登月或者探索火星,结果发现只有地球才适合人类生存。这样的新闻和信息,无论是网上还是书本上,都是随处可见的。
那么,人类作为最高等级的物种,存在度很低吗?人类会灭亡吗?答案是否定的。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后,人类就不再是尝试的产物,人类已经有了一定的数量,并且不断地通过探索未知领域,进行各种尝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从农业文明发展到现在的工业文明。
人类与类人猿、猩猩、狒狒、猴子等一些具有一定智能的物种一般,都是哺乳动物为了拓展生存活动范围进行生物演化,演化出高智能物种的尝试。除了人类之外,其他的智能物种只是半成品。许多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哺乳类动物,其实都是尝试的产物。作为尝试的产物,其存在度很低,些许环境的波动就可以让它们灭绝。如猛犸象、剑齿虎等灭绝的物种就是最好的例子。
地球的生命体,要突破地球的限制,将生命体的活动范围拓展到地球之外的星球,那么只能演化出人类这样的高智能物种。现在的人类社会已经能够突破地球的限制,探索外星球。只要人类仍在探索,并具有拓展更大范围活动领域的可能,那么人类就不会灭亡。
从哺乳动物兴起,到人类兴起,生命体为了求存,历经多少岁月,历经了多少尝试和失败,有多少物种灭绝,才有了人类这样的智能物种。只有人类还有可能,生物求存的意志就不会放弃人类,不会将人类归为尝试失败的产物而进行灭绝。
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发展的机制,本质上是生物演化发展的延续,不同的是,人类文明社会活动范围的拓展不是通过演化更高等级的生命体而实现的。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是通过开创更高等级的文明形态而实现的。
例如,人类文明社会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其根本推动力就在于人口的数量已经达到了耕地承载的极限。有些地区,如沙漠、戈壁、冰原等,都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人类社会要继续拓展生存活动范围,只能通过工业的手段。
于是,没有耕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只能大量涌入城市求生,继而推动了手工业技术的发展。随着手工业技术的发展,在通过机器加工各种自然资源的同时,自然科学随之兴起,人类由此进入了工业时代。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其也能提供如石油、木材、沙子等一些工业生产的原材料,通过进入人类社会生产领域继而纳入文明社会的活动范围。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无论是生物演化,还是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其目的就是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为了提升生存和发展的安全系数,生物需要不断地增加数量,以及通过演化更高等级的物种,实现在更大的活动范围中增加数量。
而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以及维持物种的延续。所以,人类社会需要不断地增长人口,以及通过探索未知领域,提升认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继而拓展人类社会的活动范围,以保证不断增长的人口能够生存下来。
从生物演化和文明进步的需要和目的中,可以看出递弱代偿原理的具体错误。
递弱代偿原理讲的是:世界上所有的物种,生存强度总是呈现递减态势,一代比一代弱,为了保证自身能够,就会相应地增加和发挥自己续存的能力以及结构属性。
王东岳认为:万物演化的方向,都是越来越弱,生存度越来越低。这就做递弱。相应的,万物的属性越来越丰富,技能越来越多。这就做代偿。人类文明也同样在这个规律之中,貌似越来越强,但是个体依赖性越来越大,总体生存度越来越低。
既然万物演化的方向,越来越弱,生存度越来越低,那么,万物演化的目的是什么?其演化的需要是什么?为什么需要演化?这样看的话,递弱代偿原理的错误就很直观了,不需要任何的逻辑推理。
换言之,从递弱代偿原理的论述看:万物演化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生存度,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就需要变得越来越弱。这样的目的和需要就是一个笑话,这不是活得不耐烦了吗?既然活得不耐烦了,还有必要为了求生存而进行代偿吗?
再看《物演通论》这本书所得出来的结论:宇宙演运即造成物类衰变,生物进化就导致种系残弱,文明前行则促进人寰危机;精神增益是载体趋弱的反比变量,信息扩张是物演分化的边际效应,知识拓展是背离本真的天然尺度;社会结构是自然实体结构的一脉延伸,文明现象是生物代偿的后续恶果,历史进步是人类自取祸殃的必由之路。
从这个结论看,生物演化以及文明进步的整个过程就是在自残,目的就是为了离死亡更近一点。这样一个结论,真是破脑洞。递弱代偿原理是错误的,其结论就不可能正确,无论其逻辑推理的过程多么精彩。
实际上,递弱代偿原理要描述的应该是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即:生物演化的方向,都是数量越来越多,活动领域越来越大,个体在整体中的生存度越来越低,个体对整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弱,对整体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这就是递弱了。相应的,为了能够在整体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生物的属性就越来越丰富,技能越来越多。如果不是指生物,而是指非生命体,那就是:结构越来越复杂,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阔。
仅仅只是描述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递弱代偿原理就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了,这个原理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整体越是庞大,个体越是微不足道。在一个庞大的行业中,个体的力量再大也是微不足道的。个体要在集体中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和影响力,就得做领头羊。
现代社会最基层的单位就是家庭,一对夫妻,缺了谁这个家庭就散了。对于最顶层的单位国家而言,缺了谁都不会影响其存在。对于国家存在来说,对于所有生命的存在来说,随着国家人口的不断增长,随着生命体数量的增加,少一个人,少一个生命,真的是毫无影响。更简单的描述很多,不谈数量,只谈存在度,递弱代偿原理就没有多大意思了。
如果递弱代偿原理描述的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关系,那么这就是抛开了背景等级差异的单线关系,不问目的和需要,不看背景和等级,就直接拉了一个递弱的关系。至于,这个递弱关系是怎么产生的,也没有讲。这一点,在上篇发文中已经论述了,递弱代偿原理以及《物演通论》,只适用于宗教领域,其价值是宗教的,是为了促使人类进行自我反省,是为了给予社会上一些自认为弱势的群体于宗教慰藉。
人类的未来在哪里?下一个超越工业文明的更高层次的文明形态应该是怎样的?
什么事物能够让人类给予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