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水阳河长制引领下水环境治理的生态蝶变 [复制链接]

1#

章晓铃

第期

清澈澄蓝的河沟、整洁漂亮的村舍,道路两旁绿树成行,房前花坛繁花竞放,屋后院落花果飘香。如今水阳镇到处是一幅水清、村净、路畅、景美的画卷——这就是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快水环境治理后所呈现出的新的生机与图景……在这里,生态环境的“蝶变”与一项制度的落地息息相关。为加强水环境资源保护,统筹水林田路系统治理和农村种养业结构调整,筑牢水阳江中下游河道及裘公河、杨泗河支流和金宝圩水环境重要的生态屏障,水阳镇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逐渐成熟,“河长制”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河长制”试点范围也从11个村,迅速扩大至全镇28个村和社区。通过“生态水阳”“产业水阳”两大板块的打造,大幅提振经济实力、重点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促进了金宝圩水生态可持续发展。

水阳镇是一座伴水而兴的千年古镇,作为皖南典型的鱼米之乡,水资源是该镇依靠种养业为生的百姓们最为珍视的资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农业产业结构也由传统的单一种植业,通过优化调整逐步向多元化种、养业规模经营转变;肥料的使用和病虫害防治由主要依赖农家肥和“靠天收”单产低向主要依赖化肥和农药“稳高产”转变;原有的天然水面通过“斩头截尾”“切沟断梢”“河沟拦网”、聚集养殖投入、扩大规模经营和增加镇村收入,全部发包给个人和联养户从事水产养殖;农户承包田地也随着进城务工经商的潮流向种养大户转移,逐步兴起并形成了鱼蟹虾混养、幼蟹培育的“块状”经济产业;一个个“水阳五宝”(酱菜、干子、羊糕、豆浆锅巴、鸭脚鸭翅)食品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并迅速成长壮大。

“要致富、先修路”。为了快速发展经济,改变过去因依赖“水上交通”出行慢、农副产品交易“外运难”局面,将过去“水上交通”的桥坝水系改用坝埂公路体系形成如今的人为阻隔;随着吃穿住行医及电气化厨房、卫生间厕所、太阳能洗浴等生活条件的改善,村庄、家庭产生的垃圾和废水残渣也随之迅猛增加,这些都通过村舍间修筑的明渠、阴沟和地下管道流入河沟,污染了水体环境。特别是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养殖种类的名目增多,加之有的水产养殖户为了获取高收入,肆意投放“猪禽粪”,催肥天目湖“胖头鱼”,春季投放一条四五斤的“大片”经过夏、秋两季“喂养”,到了冬季竞能长至十五六斤大鱼,所获收益颇丰。因此,随着河沟塘口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了水体水质的急剧下降。由于圩内水系阻塞,部分内沟水域塘口因缺乏活水流动更新,水草生长被鱼蟹残食,水体自净能力下降,部分水质环境存在一定污染。水阳镇党委政府痛定思痛,下决心改变这种局面。将“坚持绿色发展主基调,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编制《金宝圩生态保护与发展规划》和《水阳镇人居环境(水环境整治)建设方案》,列入政府五年工作计划,把“畅通水命脉、优化水生态、厚育水文化”和“持续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和圩区生态修复,打造岸绿、水清、景美的水乡风光”作为政府长期工作目标。

畅通水命脉,以项目建设综合施策为抓手

水是金宝圩生产生活“主动脉”。因此,“水活”则全盘皆活。调研得知,金宝圩内上下游间共五大水系,从南至北、从高到低分别为管家、裘公、水阳、杨泗、雁翅五大片系。旧时各水系之间都有分水坝(桥闸)将各片断开,水系间春夏汛期关闸互不相通,秋冬开闸以利行船交通。近年因修建圩内公路方便陆运,各水系间原先的分水坝(桥闸)多被堵塞而被坝埂公路所替代;绝大部分村和社区已将整体畅通的河沟从中间“切沟断梢”“斩头截尾”“拦网分隔”“层层发包”,将大段整体水面划分成若干段小水面对外发包,导致水系不通,水流不畅。加之“分田到户”,种植改为养殖,经营田地不需要“罱泥护田”,三十多年养殖业投喂饵料造成的沟底“垃圾”,使得沟底浮泥增厚2尺多,有的深达1米,造成圩内水体富营养化、螺蛳、沟蚌、水草大幅减少。圩内上下游水系不贯通,防汛抗旱期间,排灌设施与设备多处提水、多点排灌,不仅分水时间长,爱益效能下降,电费投入成倍增加,如遇瞬时降雨量24小时超常规,不仅设备运行成本高,最主要是圩内会出现内涝,田地、村庄受淹,如不能及时排出,农民生产生活将遭受直接影响甚至重大损失。为盘活内外水动力,畅通水系,该镇对圩内水系认真勘测、规划和布局,年投资万元启动实施金宝圩圩内水系贯通工程,分别连通裘公和雁翅水系的老坝头节制闸、杨泗和雁翅水系的长联节制闸;年投资万元启动实施管家引水工程,通过河沟疏浚和节制闸建设连通管家和裘公水系;年投资万元启动实施圩内凤联排涝站工程,当年底完成该项建设。目前全镇现有排涝泵站12座,排涝设备共39台套,全部设备安全运行,每天24小时可对外河排水超过万立方;年又投入万元在各片区主干沟上新建节制闸11座,使圩内主水系上下游直接贯通;年底再投入万元启动实施圩内“坝改闸、路改桥”工程,对龙溪沟和恢城沟及排水主干沟渠进行路改桥共40处。水阳镇治水思路着重从南部引水、北部出水,在各水系内的坝埂公路上借鉴古人智慧,实施“改坝建闸”、“改路建桥”,建造“桥闸一体”设计的活水控制闸,并对重点主干河沟逐步清淤,指导村和社区将“切沟断梢”、“拦网发包”的小水面逐步合并复原,以使上下游水系连通、抗旱排涝贯通、水域环境改善、综合效益呈现。圩内水系贯通工程全部完工后,可通过管家、裘联等水阳江、裘公河堤外上游进水,在圩内上下游水系经调蓄渐净后到下游凤联站出水,经过每年两到三次的循环调蓄后,不断改善圩内河沟塘口水域的水质,真正实现全镇域圩内沟水畅通无阻,让水“活”起来、“动”起来、“净”起来,让“绿水蓝天”和“金山银山”和谐共进、携手发展。同时在抗旱排涝中合理调度,提水、分水到达域内各水系时间比以往缩短一半以上,极大地改善农业生产状况,降低瞬时降雨造成圩心内涝的村庄田舍损失,可确保金宝圩内旱涝保收,促进全镇域五万亩水面的水环境得到彻底改善。另外,水阳船闸项目二期工程拟在水阳集镇完成低水橡皮活动堤坝基础上,启动建设杨泗河刘埠段低水橡皮堤坝活动坝,使金宝圩东南偏西部外河水阳江、杨泗河水位长年控制在海拔7.2米以上,保持宣城水运长年畅通,重振水阳江水上运输业。

优化水生态,以源头治理综合整治为助力

为持续改善金宝圩水质富营养化状况,首先将涉及11个村和社区余亩养蚌水面进行了彻底清除。通过生态养殖示范点的成功实施,在全镇范围内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水面发包竞标方式以实施生态环保金担保协议为主,从源头上把控养殖水体生态环境。同时,镇党委政府设立专职机制,选派得力人员,进行跟踪监督实施,以制度与措施机制链条确保生态养殖模式落地生根开花。全镇可养殖塘口水面亩,现已发包实施生态养殖.4亩,剩余将在水面承包期满后,于年底全面发包实施。通过引水提质、打击“畜禽粪”肥水等不良养殖行为,全镇个塘口,80%的水体已呈良性改善循环。肥水养殖等不良行为在该镇已渐成历史。通过投放螺蛳、种植水草,禁投畜禽粪培肥水质,狠抓渔药饲料的监管等,在全镇范围内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模式。目前,金宝圩水体有了天然的“净化器”,可让圩内水体得到一定程度的自我净化。

在圩内水体逐渐增强自我净化能力和引进外河水对沟塘水域补充优质水的前提下,切实加强对水体污染源的控制和污水废水的收集处理,摆上了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已争取纳入到乡村生态振兴项目,其中水阳镇污水管网工程、水系贯通工程、黑臭水体治理建设项目1.7亿,占打包项目资金(约2.45亿)的69.4%,建设完成后可全面改善镇域内水体生态环境。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持续投入,将进一步推动金宝圩水生态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

目前,该镇已完成水阳镇区和乡村范围内黑臭水体治理建设面积约73.95公顷,清淤量24.74万m,主要对水体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体净化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22万元,陆续完成了雁翅社区集镇污水治理工程,建设污水处理站1座,配套收集管网23.45km;投资万元,完成水阳社区集镇水阳大道及中兴路污水管网完善工程,贯通水阳大道北段污水管网,扩大了集镇污水收集范围。目前水阳镇自主建设运营的污水处理厂BOD项目,自年9月开始运营,陆续建起25.06km污水管网,不断扩大处污量,至年5月已达到0D/日。

与此同时,实施水阳集镇、杨泗集镇、裘公集镇污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确保四个集镇区(含雁翅)污水统一收集至污水处理厂,通过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农村污水处理能力,从源头遏制污染源,为持续改善河沟环境提供坚实的水体生态保障。

该镇坚持“水清岸绿”治理模式,做到黑臭水体治理与环境整治紧密结合,杜绝“一填了之、一埋了之”,在黑臭水体治理开展前,先进行截污并实行集镇排水管网雨污分流和环境整治,后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建设,通过生态护岸,将水体污泥通过清淤方式填入护岸内侧进行固化,在面层铺上30cm厚的根植土并铺草皮或栽种灌木,修建步行道给集镇居民提供休闲散步场所,在水体中栽种符合当地特点的水生植物,不仅可起到水体水质自然净化的作用,而且能给鱼、蟹、虾提供绿色天然饵料。

目前,全镇水域内黑臭水体治理效果已渐凸显。如裘公清水塘开展生态护岸后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也为螺蛳河蚌水草生长繁殖提供了优良条件。螺蛳河蚌作为吸食富营养化水质内浮游生物的特有水产物种,它们不但能净化水体水质,还是鱼、蟹、虾特有的天然饵料,可丰富水体生物的多样性;如水阳集镇区域恢城沟通过清淤后,黑臭水体水质获得进一步改善,螺蛳河蚌依稀可辨,目前已呈现出水草生长、野禽嬉水的景象。

厚育水文化,以特色产业文化旅游为目标

水阳镇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本地优厚的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助力乡村振兴。该镇5万亩优质养殖水面,水体宜养殖鱼、蟹、虾、鳖等名特优水产品,年产河蟹、鱼虾等水产品2万多吨,总产值达7亿元,以幼蟹培育、成蟹养殖为主导,以青虾、鱼类养殖为辅助,已形成规模化、品牌化特色水产业集群和“块状”经济产业基地。水阳镇是全国幼蟹之乡,幼蟹培育是水阳镇活力较强、发展较快、效益较好的优势产业,是农村经济中的特色产业和重要经济支柱。全镇幼蟹培育面积4万亩,幼蟹年产10亿只,占全国幼蟹市场的1/8,产值高达2.6亿元。幼蟹培育规模居全国乡镇之首,被农业部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幼蟹第一镇”的金牌美誉。

近年来,该镇培育的“水阳江”牌优质幼蟹主要销往江苏、浙江、山东、湖南、湖北及本省河蟹养殖区。而在各大中城市走俏的“固城湖大闸蟹”“天目湖胖头鱼”,大多也是从水阳采购经销。

为了进一步对接市场需求,拓宽幼蟹销售渠道,做到养殖户“抱团取暖”,实现高产高效良性循环,在政府有关部门大力扶持下,全镇成立了家水产专业合作社、户家庭农场,进一步打通了“农户+农场+合作社”一条龙生产经营,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运作,向外部不断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水产品,充分利用当地区位优势培育“水”产业,做活“水”文章,提高“水”效益,厚泽“水”文化,切实持续增加集体和家庭经济收益,扩大水阳工农业产品知名度。如农业养殖产品有“水阳幼蟹”“水阳青虾”“水阳胖头鱼”“水阳成蟹”;农副产品加工有“水阳酱菜”“水阳茶干”“水阳豆浆锅巴”“水阳羊糕”“水阳鸭脚包、鸭翅膀”;饮食业特色菜肴有“水阳三宝”“水阳蟹羹”“清蒸鳜鱼”“开阳干丝”;副食品有“水阳绿豆糕”“水阳炒米糖”“水阳白玉糕”“水阳捏酥”等,这些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总额高达数亿元,可解决近2万人的劳动就业与增收,为水阳镇的乡村振兴而助力,形成了该镇特有的“水”文化,切不可小觑。

同时举办“水阳河蟹文化节”,品尝水阳鱼、蟹、虾、鳖和水阳“酱菜”“茶干”“羊糕”“鸭脚包、鸭翅膀”及“水阳三宝”等饮食美味,感受水清、树绿、天蓝、花香、食美和四季常青的圩乡景色。随着水生态环境质的提升,继续坚持主导产业品牌与文化旅游食品相结合,打造特色产品“水”文化,提高社会经济综合效益。

近几年,水阳镇还结合小微水体治理,先后打造出水阳江水阳段防洪墙、集镇北门户、镇区公园广场三大河长制“样板河沟”示范点。恢城沟双丰段“幸福河沟”示范点,也将作为今年重点生态文明工程开展创建;水阳江水阳段防洪墙续建将结合防洪墙整治工程,进一步加高加固和实施二台护砌,并新设新增停车泊位、休闲小道、宣传墙绘等,通过绿化、亮化、美化,将防洪墙工程同时打造成居民休闲长廊,形成水阳江畔的河上景观之“古城堡”,与千年特有的地标性建筑——梓潼阁和龙溪塔融为一体,成为水阳新的地标性建筑文化。

有人曾用诗一般的语言这样描写古镇水阳:“犹记得,年前宣城画家梅清在康熙十八年游览水阳时有一幅写生《龙溪水阳》画作,凝望那景色俊秀的构图,远处层层叠叠的山峦起伏,近处宽阔的江流上舟船帆影,塔阁在两岸巍巍遥对,沿江两岸房屋栉鳞次比,如一幅被人俯视的图画在面前缱绻地铺展开来,让人目不暇接。”作者兴致所至,还为这幅年前的名人画作题诗二首曰:“青山塔阁映两岸,古镇荫在暮色中。河中舟楫挂帆影,沃野田陇难望见。稻堆山落中流外,金宝大地丰收捷。三国遥远成千古,一江清水往北流。”“东岸宝塔西岸阁,龙溪古镇名景扬。长街拥河三华里,宛陵北域境绝佳。”这两首诗,实乃对皖南水阳圩乡古镇靓丽风景的赞美!

水阳集镇北门户示范点建设,投入资金万元,占地19.3公顷,清淤m,建造景观桥3座;镇区公园广场建设,投入资金万元,占地12.公倾,包含1个休闲健身广场,1处文化景观带,4座公园便桥、观景凉亭,米木栈道,6万平米湿地。通过示范点岸线美化、场地绿化、景观照明,治理后水质的改善,生态环境的提升,镇域内将涌现出一批批优质水生态景观。其中镇区公园广场建设不仅是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更为水阳镇组织马拉松、河蟹节、马灯、龙灯等大型文体活动提供了一个文化娱乐场所和集散地。

水阳镇还利用金宝圩历史文化,编制水乡文化发展与建设规划。体现“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利用水乡自然条件,规划打造水乡景观,规划建设水乡旅游项目。将金宝圩建设成为农村休闲、水乡旅游目的地、养老服务首选地,形成水乡特色、环境优美、产业鲜明、适合旅游的新型小城镇。

几点经验与启示

一、高位推进基层河沟管护队伍建设,完善河沟管护“最后一公里”

水阳镇通过联合“三级河长”“河沟警长”“扶贫巡河员”“社会监督员”组建基层河沟管护队伍,实行联防联控,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齐抓、纵深推进”的工作格局。主动向社会公开各级河长、河沟警长、扶贫巡河员等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落实责任主体。为完善镇域内水生态保护“最后一公里”,该镇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实行“外河市场化+内河村为主”的常态化保洁模式,物业公司承包外河清捞、配备巡查管护船只和专职清捞员;村级配备了名河沟塘口保洁员队伍,推动河沟塘口管护队伍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提高管护队伍管护职责与水平。

与此同时,该镇根据域内沟渠阡陌纵横实际,还配备了河沟巡查无人机及专职操作员,做到全方位立体巡查。通过无人机巡查发现问题启动管护队伍,共拆除废弃船13条,清理拦网设施10余处,有力提升了管水治水能力。该镇通过年初年终考核、年中巡查的“两考一查”方式,对村级河长制工作开展进行督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村级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进一步提高了村级工作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