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增速基数均更高,安徽2023年GDP却 [复制链接]

1#

1月23日,长三角两大省份(直辖市)公布了年GDP数据,上海为4.72万亿元、安徽为4.71万亿元。这意味着上海的经济总量反超了安徽。虽然超过得不多,只有亿元左右,但超过了就是超过了,安徽省年的经济总量跌出全国前十。

不过,仔细观察数据会发现好像有点不对。

年安徽省的GDP为4.5万亿元,上海市为4.47万亿元,前者比后者多亿元;与此同时,安徽省年的GDP增速是5.8%,上海为5%。安徽的基数和增速均比上海高,怎么会反映到经济总量上后反而落后了呢?难道数据真的存在“猫腻”?

并非如此,关键在于统计口径和方法上的区别。

GDP增速指的是实际增速,是剔除了物价变动后的财富增长比例;而经济总量是以现价计算出来的,未剔除物价涨跌。

以中国年的GDP数据为例,统计局公布的增速是5.2%,经济总量为.06万亿元。年中国实现经济总量.47万亿元,.06万亿元比上.47万亿元的增长了4.6%,比统计局公布的5.2%低了0.6个百分点。究其原因就是上文提到的统计口径不同,4.6%是用名义GDP间的差额算出的名义增速、未剔除物价变化因素,与剔除了该因素的实际增速对不上是正常的。

比较上海市和安徽省近两年的GDP总量可以发现前者的名义增速比后者高不少,从这个角度来说上海年的经济总量占了一些物价上涨的“便宜”。那么是因为上海的东西卖得贵导致出现这样的情况吗?不能这么认为,主要是产业不同所致。

两地均还没有发布年全年三大产业的增加值数据,我们以去年前三季度的情况进行分析。

先看上海这边,年1-9月GDP总量为3.3万亿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为56.4亿元、.6亿元和2.5万亿元。第一产业是农业,数量太少,基本上可以忽略;第二产业是工业,占上海前三季度GDP总量的比例为24.1%;第三产业是服务业,占GDP总量的75.7%。

再看安徽,我直接给出第二和第三产业占当地前三季度GDP总量的比例,第二产业是42.1%,第三产业是52.2%。

虽然两地的第三产业占比均超过了50%但上海的服务业占比更重,第二产业占比则不到四分之一,安徽的第二产业占比超过40%,高出上海18个百分点,关键点就在这了。

年我国的CPI保持平稳,全年上涨0.2%,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分别下降3.0%和3.6%。这两个指标是用于衡量工业产品价格变化的,相比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安徽的经济总量中工业占比更高,自然受到价格影响的因素更大。

因此,在看待各地GDP数据时不能只把经济总量的绝对值作为唯一参考目标,要综合性地看待。从经济增速的角度来说安徽年取得的成绩是略好于上海的,只不过受制于产业重心不同导致名义GDP总量上吃了工业产品物价下降较大的亏。

当然,经济质量方面安徽与上海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除了高端产业布局上的差别外上海的常住人口不足万,创造出的财富总量却和常住人口6多万的安徽差不多,这是后者需要不断提高的地方。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