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亿元,同比增长7.0%,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8个和0.6个百分点,增速排名苏北第二。三次产业平稳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20亿元,增长3.2%,增速排名全省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49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51亿元,增长7.5%。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9.8%。这是记者从10月25日召开的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得的信息。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变中行稳、稳中求进、进中向好、好中争前”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高质量跨越发展目标,突出“六稳”工作要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
资料图:水稻收割(融媒体记者:王昊)
粮食生产丰收在望
“三特”产业发展良好
夏粮喜获丰收,秋粮种植面积稳定在万亩,丰收在望。特优高效种植、特种绿色水产、特色生态休闲“三特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新增优质食味稻面积37万亩,高效设施园艺面积6.5万亩,稻虾综合种养面积42.6万亩,涌现了一批支撑全域旅游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创成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有4个区域公用农业品牌申报国家级名录通过网上审核。
工业经济总体平稳
优势产业发展较快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5个和1.3个百分点。全市34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9个行业实现增长。企业经营成本和能耗有所降低,工业发展正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迈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7%,快于全部规上工业产值3.3个百分点。“三新一特”优势特色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7%,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9.3%;汽车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三个行业保持较高增速,增幅分别达到13.1%、11.6%、11.4%。
资料图: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媒体记者:谭鑫)
服务业较快增长
新兴服务业发展良好
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8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航空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研究和试验发展等新兴服务业增长迅猛,同比分别增长51.9%、51.5%、54.1%。前三季度,全市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3.0%;铁路客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2.9%;民用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同比增长49.6%,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59.9%。邮政服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8.08亿元,同比增长54.73%;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较快增长,累计完成1.33亿件,同比增长23.8%。
投资结构有所改善
重大项目有力推进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投资增长10%,位居全省第二。全市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8.31%;个在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新开工个,同比增加25个。徐宿淮盐、连淮扬镇铁路以及城市内环高架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快速推进,时代芯存一期、骏盛新能源电池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顺利建成投产,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资料图:航拍高铁建设(融媒体记者:管伟法)
消费市场稳定增长
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亿元,同比增长8.3%。全市日常生活类商品销售情况良好,居民吃穿类商品销售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2%,延续温和上涨态势。八大类商品价格“七涨一跌”,其中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5.9%,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分别上涨2.6%、2.5%、2.1%,其他用品和服务、居住、医疗保健价格分别上涨1.3%、0.8%和0.3%,交通和通信价格下跌2.9%。
对外贸易难中求进
外资利用质态提升
前三季度,我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5.3亿美元,同比下降5.9%。出口25.3亿美元,同比增长2.2%,其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分别增长58.2%、22.2%,占全部进出口比重53.3%。全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户,增加40户,培育新增长点企业户,创历年同期新高。和兴汽车、共创草坪、富士康等骨干企业均保持增长势头。全市新设外资项目个,协议外资20.1亿美元,其中总投资万美元以上项目37个;到账外资7.2亿美元,同比增长3.7%;新设及增资台资项目39个,到账台资1.1亿美元。
资料图:共创草坪(融媒体记者:管伟法)
财政收支结构改善
金融市场稳健运行
前三季度,我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02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税收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3.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80.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民生类支出.58亿元,同比增长14.1%,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4.5%。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02亿元,同比增长12.8%。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市场就业保持稳定
前三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9.1%,增速排名全省第一。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元,增长8.4%;经营净收入元,增长9.2%;财产净收入元,增长10.8%;转移净收入元,增长11.3%。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37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2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9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0%。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7.47万户,同比增长33.08%,其中新注册个体工商户5.97万户,同比增长48.82%。
推荐阅读
融媒体记者:张小燕
原标题:《前三季度,淮安经济“成绩单”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