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有提到,发达国家服务业GDP占比均在70%左右,年美国服务业GDP占比甚至达到了80%,而我国年服务业GDP仅为54%。不难看出,我国服务经济还只属于萌芽阶段,这篇文章就简单讲下我国的服务经济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一些问题。
首先,自改革开放以来,受到政策及人口红利的影响,我国的工业化发展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一直处于世界最高速度增长的状态,工业的发展显然是中国经济“奇迹”的主要驱动力。
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人工成本变高、粗放发展模式带来的环境问题、世界经济危机导致制造业订单减少、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等因素,导致我国的工业不得不从“重投入、重基建、重增速、重总量”的粗放模式,转变为“提质增效、结构转型”的集约式模式。
同时,随着工业发展的放缓,服务业的发展将会成为我国日后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服务化的概念也在我国不断发展,例如我国提出的“制造业服务化”“两化融合”等口号,都是为了让制造业和服务业相向发展,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联性、密切性、协同性进一步提高,从而促进服务业的规模化、国际化和市场化,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不过虽然我国近年来一直在深化服务经济的概念,但是不得不承认,我国服务经济距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中最大的因素就是“质”。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差异大、技术含量低及服务水平不高,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根据国际惯例,合格评定手段是能够有效增强企业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中,明确提出服务认证、管理体系认证及产品认证并列为我国三大认证类型。但是我国服务认证事业仍处于初创阶段,部分标准存在内容简单、原则性强、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这也导致我国服务认证相关的证书数量极为有限,并且很多证书严格意义上是算不上服务认证证书的,这和GDP中服务业54%的占比总量是极不对称的。
总体来说,我国的服务经济发展还是稍显落后的,但是这也说明我国服务经济存在着很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服务认证无论是对于主管部门还是企业,都是及其重要且迫切需要的。在未来,政策基础、经济基础、产业基础、社会基础和技术基础的完善,必然会使服务认证在我国进入一个快速发展和普及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