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要从高端服务业美国模式转向高端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http://www.xxzywj.com/m/

跨入千禧之年后,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从年的.1万亿,到年的.2万亿,在短短的20年时间里,GDP翻了9.16倍。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组数据,年三大产业占GPD的比重分别为:14%、44.8%、41.2%,年三大产业占GPD的比重分别为:7.7%、37.8%、54.5%。

其中,到年三大产业占GPD的比重分别为:10.6%、47.6%、41.8%。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从年到年呈逐年上升趋势,之后逐年下降,从年的最高47.6%下降到年的37.8%。

编辑

以上几组数据可以总结以下几点:

1、近20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整整翻了9倍,广东省和江苏省先后进入10万亿俱乐部,而20年前,全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才刚突破10万亿大关。

2、第一产业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在年后也呈逐年下降趋势,到年前后15年的时间里,下降近10个百分点。

3、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在20年间上升13.3个百分点,到年占比54.5%,占当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半壁江山。

编辑

先讲一段小故事,前段时间,我看到一则新闻,在广大的非洲地区,当地有一些卖二手衣服、鞋子的门店,店里销售的商品都是从发达国家按多少钱一吨,以垃圾的形势处理掉的废品。

商人把这些废品收购过来进口到非洲当地,在经过极其简单的清洁之后,卖给当地商铺,或者干脆自己在当地开个商铺,把商品卖给当地人。

看到这种新闻,你可能会觉得匪夷所思,现在这么好的岁月,怎么可能还会有这种事情发生。

编辑

可事实上,在当今世界经济欠发达地区,这并不是新鲜事儿,只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不再需要我们依靠这种方式来维持生存罢了。

回头看,我们的国家也就是从最近十几年才富裕起来的。20多年前我还很小,在我的家乡,我家虽然没有买过那种“二手衣服”,我却见过别人买过,听说衣服上面还有血渍……

“你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幸福的年代。

编辑

我们现在享受的一切美好生活,都是因为伟大的国家为了人民在负重前行,上一辈人们为了我们这一代在负重前行。

研究起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简直是一部辛酸的血泪史。发达国家高污染、低技术含量、高度劳动集约型和边缘化产业纷纷来到中国,我们还以极好的政策欢迎他们。

这种以环境换发展、以资源换技术的岁月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换来了我们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为我们科技和工业等领域奠定发展的基础。

编辑

在过去几十年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借鉴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一些发展经验,俗称“抄作业”。

靠着“抄作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再加上自己不断创新,硬生生从“差班生”成了排名第二的“尖子生”。

这个时候,作为第一名的“灯塔国”发现不对劲,当初那个我看不上眼的“差班生”怎么就成了跟自己直面竞争的对手,那架势假以时日还不得取我而代之。

编辑

“灯塔国”静下来想了想,当年“霓虹国”的发展也“危及”到我的地位,最后还不是被我制裁的没有还手之力,陷入长期的经济下滑泥潭。

于是,“灯塔国”用了当年对付“霓虹国”所有的招式来对付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企业,这就是近年来的“中美贸易摩擦”。

我们这边表现也不差,见招拆招。“灯塔国”主导TTP贸易协议,我们有“一带一路”发展框架,而“灯塔国”那边,却在年初退出自己主导策划的TTP贸易协议。

编辑

再来看这次世纪疫情,疫情刚出现的时候我们国家统一调配生产资料,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为快速响应防疫物资需求提供了生产保障。

反观国外,仅仅口罩生产这一个环节,就让很多国家因为供应链问题而陷入困境,更别提其它防疫物资。

我们生产的防疫物资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满足国内需求,还可以供应全球市场,这也算是在疫情当前,靠完整的供应链体系赚到大量外汇。

编辑

经济学家林毅夫说过,“经济规模越大,国内循环比重越高”,“服务业比重越大,国内循环比重越高”,而我们国家的服务业在年占GDP比重超过一半,并且逐年上升趋势明显。

去年底我们国家提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以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这也从侧面反映中国的经济规模之庞大,以及服务业占GDP总量的比重之大。

在经历“中美贸易摩擦”和世纪疫情后,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发展高端服务业固然能给我们的经济带来发展。

编辑

但是当我们在高端制造、高科技领域稍稍开始崭露头角,与西方国家形成竞争优势时,他们就会采取诸多的手段来限制我们使用他们的先进技术。

在贸易摩擦中,我们发现被卡脖子的是基本集中在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领域,而占据GDP半壁江山的服务业受之影响少之又少。

再看近几年,“灯塔国”多次出台政策号召制造企业回归本土,尽管呼声很大,企业响应却小,但也能从客观上反映制造业对一个国家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性。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强大制造业的发展,强大我们在高端制造业优势。

从最近几次经济会议来看,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正从发展高端服务业的美国模式,逐步转向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德国模式。

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中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方向调整。中国的制造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成长期,让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