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般的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bdfzz/281241.html 原创人文清华人文清华讲坛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年中国GDP预期增长6%以上。但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则更为乐观,3月17日晚,他在人文清华讲坛表示,年中国GDP增速有可能达到7%-8%。当晚,他翻开国家账本,以亲历者身份和大家分享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故事,同时表示,数字经济等新经济新动能给中国提供了机会,如果中国在新经济新动能的统计理论和方法上总结、提炼得好,在将来的国际标准制定中就会拥有更多话语权。
线上线下近万观众跟随许宪春教授一起阅读了国家账本。
许宪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兼任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全球国际比较项目技术咨询组成员、亚太经合组织(APEC)贸易增加值核算技术组中方主席。长期从事中国政府统计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主持制定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多套国民经济核算方案和操作手册,主持了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发表了多篇论文,出版了9部个人专著。先后获得第九届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论文和专著)一等奖、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等重要奖项。
以下为演讲实录,约1.1万字。(全文读完约15分钟)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非常高兴来到人文清华讲坛和大家交流。我高中毕业后在生产队做过两年多的会计,为生产队记账;后来到国家统计局从事统计工作30多年,为国家记账。今天我和大家一起翻开国家账本来看一看。
年中国GDP增长或达7%-8%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以上。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这个预期目标。
首先,考虑GDP增长的历史表现。“十三五”时期前四年中国GDP增长速度都在6%以上,年增长6.8%,年增长6.9%,年增长6.7%,年增长6%,同时增速呈回落的走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国近期经济增长的潜力大概就是在6%以上,这是制定年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依据。
第二,考虑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和恢复情况。年一季度,中国经济遭受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GDP明显下降,二季度恢复正增长,随后逐季回升。制定年经济增长目标要考虑这种实际情况。
第三,考虑可持续健康发展。年中国GDP增速比较低,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增速。由于基数比较低,年有可能实现较快增长。但是年的增长目标并没有定得过高,既考虑到近期的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也考虑到年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长状况,保持和今后的经济增长目标平稳衔接,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考虑高质量发展。年经济增长目标要有利于引导各方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认为,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是考虑了众多因素之后确定的,是稳健的、审慎的、有长期打算的,有利于今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增长目标。
但我个人更乐观些。我判断,年的经济增速可能会达到7%-8%。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所以年一季度GDP增速可能比较快,也许会达到两位数。年二季度,GDP增长3.2%,增速也比较低,所以我估计年二季度可能会增长8%左右。年三季度,GDP增长4.9%,也低于正常水平,所以我估计年可能达到6%至6.5%。年四季度,GDP增长6.5%,增速高于当前的潜在增长率,所以我认为,年四季度GDP增速不会太高,大概是5.5%-6%。因此我认为年全年大概是7%-8%的增长。
这样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这是通过不同的角度考虑的结果。
首先,从生产角度看,两大因素将会带动年中国经济增长:一是在年受疫情冲击比较严重的服务行业,在年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二是新经济新动能还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年,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这三个行业增加值都是负增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只增长0.5%,年这些服务行业增加值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近些年来,新经济新动能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即使在年新冠疫情严重冲击的情况下,新经济新动能仍然保持较快增长。例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在年一季度GDP下降6.8%的情况下仍然增长了13.2%,带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如果没有这个行业的快速增长,GDP下降的幅度会更大。年二季度该行业增加值增长15.7%,三季度增长18.8%,四季度增长19.7%,都保持两位数增长,而且增速逐季加快。我相信,年新经济新动能还会保持较快增长,虽然它们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还不大,但其较高的增速仍对GDP增速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从需求角度看,年到年,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都起到主要拉动作用,但是年全年消费需求对GDP是负拉动,特别是一、二季度向下拉动幅度较大,我认为年消费需求可能会恢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投资需求方面,因为我们的政策不急转弯,所以它也会对经济增长保持较好的拉动作用。
出口方面,由于中国疫情控制较好,所以年三、四季度的出口增长超预期。目前,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比如欧盟、美国,疫情还比较严重,所以上半年我国的出口还会保持比较好的增长,也会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但是下半年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全世界疫情得到控制,可能有一部分出口需求会被替代。
但是总的来说,我认为年GDP增长还是比较乐观的。
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国内生产总值。例如,在总结年工作时,他指出,面对历史罕见的冲击,经过艰苦努力,经济恢复好于预期,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在回顾“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时,他指出,“过去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国内生产总值从不到70万亿元增加到超过万亿元”。无论是对过去工作的回顾还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都采用了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指标。在宏观经济管理中,GDP这个指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个家庭有一个小账本,一年有多少收入,收入中多少用于购买消费品,多少用于存款,购买股票、债券,多少用于购买房产,有多少资产,有多少负债等,是这个小账本需要盘算的。一个国家有一个大账本,一年经济规模有多大,收入如何分配,多少用于消费,多少用于储蓄,储蓄又如何安排,多少用于非金融投资,多少用于金融投资,有多少资产、多少负债等等,这些是国家大账本所要盘算的。GDP是这个大账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也构成一个账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说“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GDP有很多用处。它是反映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工具。
第一,通过GDP可以观察经济增长的走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经历了三个大的周期,第一个大的周期是年至年,年经济增速达到了15.2%,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增速,之后在波动中回落,于年落到谷底,为3.9%。第二个大的周期是年至年,年经济增速达到峰值14.2%,之后缓慢回落,年落到谷底,为7.7%。第三个大的周期是年至年,年经济增速达到峰值14.2%,之后回落,年落到谷底,为2.3%。过去我们一直在纠结经济增长的第三个大的周期什么时候结束,大家都不敢判定,但现在我们可以断定年就是第三个大的周期的谷底。我们看到的GDP增长速度走势图是一条曲线,但实际上它的背后是波澜壮阔的历史,都有政治、经济、金融、卫生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在发挥着作用。
第二,通过GDP可以观察经济规模的变化。比如改革开放初期的年,我国的GDP总量只有亿元,年迈上1万亿元的台阶,年跃上10万亿元的台阶,年跃上50万亿元的台阶,年跃上万亿元的台阶。从中国经济规模的变动,一定程度上看到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
第三,通过GDP可以观察人均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年我国人均GDP只有元,年上升到1千元的台阶,年上升到1万元的台阶,年上升到2万元的台阶,年上升到5万元的台阶,年上升到7万元的台阶。人均GDP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发达国家的人均GDP都很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都很高;发展中国家一般来说人均GDP都比较低,人民生活水平也比较低。
第四,通过GDP可以观察经济结构的变化。以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为例。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呈明显上升的走势,从年的24.6%上升到年的54.5%,上升了近30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呈现明显下降的走势,从年的27.7%下降到年的7.7%,整整下降了2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但是从年开始,也呈下降的走势,从年的47.6%到年的37.8%,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发展程度越好,它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会越高。
再看一下三大需求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在GDP中的占比也呈现出明显的波动状态。
第五,通过GDP还可以观察通货膨胀的变动情况。我们通常利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观察通货膨胀情况。还有一个指标也可以用来观察通货膨胀情况,就是GDP的缩减指数,它是名义GDP和实际GDP之比。从生产的角度,它反映所有行业增加值的价格变动,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增加值的价格变动;从需求的角度,它反映全部最终需求的价格变动,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的价格变动。我们将两个指标对比一下,CPI反映的是最终需求的一部分,即居民消费需求的价格变动,而GDP缩减指数反映的是全部最终需求的价格变动,是比较完整的价格变动。大家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