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思路
智慧茶园苗圃大棚建设项目的实施建设,将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和信息科技发展方式,打造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全新模式,引领苗圃生产作业向着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绿色化、生态化、科技化、品牌化和现代化发展;实现苗木生产、管理、销售以及经营模式的升级与创新;推动农业生产种植向着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方向发展。
二、行业问题分析
1、茶叶种植机械化程度较低,规模化产出效益不明显。
2、茶叶生产的标准化不统一,影响茶叶品质的产出。
3、茶叶种植信息化水平低,管理效率低。
4、茶叶产业化发展人才不足,技术推广应用范围小。
三、建设意义
苗圃智慧大棚建设意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生产投入、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产品附加值、创造更多效益。
1、实现大棚生产精细化生产,提高产能效率。大棚耕、种、管、收、贮生产实现全程精细化作业,通过智能农业装备的应用,推动机械化与信息化的深入融合,实现精细作业。
2、实现大棚生产数字化管理,保障生产安全。对于大棚的种植地块、土壤、生产资料投入、生产作业、机械作业等全过程实现无缝隙、无断点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保障农产品安全。
3、实现大生产棚数据化采集,减少生产投入。通过对土壤营养、作物营养、土壤墒情等数据采集,将数据作为选种、配肥的重要依据,达到精准施肥。
4、实现大棚生产标准化管理,加强规范操作。通过生产运营智慧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帮助农业将生产管理标准和制度能够使用信息化手段管理起来,实现从种植到出圃各环节的信息化监控,实现生产管理的标准化,强化规范操作,提升管理水平,杜绝管理漏洞,提高苗圃质量。
5、实现大棚全程物联网化,提高管理效率。利用卫星遥感、各类传感器对于土壤墒情、气象环境、作物长势、病虫害、农机生产作业、自然灾情等实现全方位数据采集与处理,实现农业管理全程物联网化。
6、实现大棚生产智慧化监控,保障质量增加产量。通过大棚巡田打卡及作物长势监测的“人+设备”的二维的网格化监管,配套远程专家诊断系统,对作物的生长、病虫害及时的诊断、处理与防治,从而保障苗圃品质和提高苗圃产量。
7、实现作物生长全程管理智慧化,创造管理效益。通过生产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以及物联网化,逐步实现茶叶苗圃生产智慧化管理的目标,为苗圃生产节本、增效、增收,创造管理效益。
四、方案设计
4.1.苗圃智慧种植应用场景规划设计图
本系统构成主要由基础信息管理、生产运营数字化管理系统、专家诊断系统、物联网智慧监控、农产品溯源、可视化云平台等部分构成。通过系统平台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结合,从WEB端、APP端、远程进行信息化的管理,为苗圃生产节本、增效、增收,创造管理效益。
4.2.基础信息管理
基础信息管理主要是为茶叶苗圃经营主体提供苗圃的基础信息管理,包括对基地信息、用户信息、设备信息、耕地档案管理、种植作物信息、生产资料供应商、仓库管理等基础信息。
4.3.生产运营数字化管理系统
茶叶苗圃基地生产运营数字化管理是对整个茶叶苗圃生产过程各方面实现数字化管理,包括基地地块管理、基地大棚管理、基地育苗管理、种植计划管理、生产履历管理、生产资料管理、仓储管理及交易管理,主要实现对地块、大棚、育苗环节、茶叶苗圃种植计划等关键数据的采集,使生产运营实现数据化,帮助农业用户完成农活,提高生产运营效率。
4.4.专家诊断系统
专家远程诊断系统主要是专家登录帐号对茶叶苗圃生产全过程的长势、环境数据及生产操作等实现远程诊断,如:移栽、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给予远程指导。
专家诊断知识库包括对诊断知识、虫害、病害等知识的提供,保障种植户对种植知识的获取。
通过物联网监测数据、种植户打卡数据获取生产实时数据,专家将诊断结果发送回系统,从而把控生产操作标准,保障茶叶苗圃能够按照既定的操作规程进行生产,保障茶叶苗圃的品质和产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4.5.物联网全程监测服务平台
物联网全程监测服务平台主要是对茶叶苗圃生长过程中所处的土壤状况、气象环境、长势及动态生长进行监测,通过物联网设备随时掌握茶叶苗圃生长影响因子的动态数据,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和可积累性,为后期关于大数据分析生长环境各类因子与茶叶苗圃种植关系打下数据基础,进一步优化茶叶苗圃种植技术。
4.6.茶叶苗圃全程溯源管理
茶叶苗圃全程溯源管理主要是以单个品种为批次,通过生产运营数字化管理对基地基础溯源、基地大棚溯源、基地育苗溯源、种植计划溯源、生产作业溯源管理、生产资料使用溯源管理、物联网监控溯源管理,实现对茶叶苗圃基地、种植品种、生产数据、生长数据、生资数据及采摘数据等全程信息追溯,通过先进分拣设备对茶叶苗圃追溯数据,将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