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港观察
10月24日程序员节,#大龄程序员都去哪儿了#话题冲上热搜,还有人总结出“当了程序员才知道的真相”。“程序员是不是要被互联网大厂抛弃?”、“说来都是泪,面试造火箭,工作拧螺丝”、“他们总以为程序员只是在互联网行业,他们家的电饭锅、冰箱、电视、车都有大量程序员在给他们编。”……一时间,35岁的程序员在网上引起“emo”一片,对于未来职业道路如何走,各方观点碰撞火热。
“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并对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作出了系统部署。我国将发展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创新定位为国家战略,这意味着数字职业将面临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数字职业、数字人才在数字化转型的当下,正在成为各领域的“香饽饽”。或许,程序员“解困”的第一步,就是扩大赛道,等待自己的并不是想象中的“那道坎儿”,而是数字职业发展的新天地。
数字职业,前景如何?
数字职业面临较大缺口
《光明日报》:《开启数字人才刚需时代》
从数字职业的产业分布来看,目前在我国数字经济五大产业类别中,大部分数字职业集中在数字技术应用业,数量占比46.4%;数字化效率提升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的数字职业占比分别为19.6%及17.5%;数字产品制造业和数字产品服务业的数字职业占比分别为9.3%和7.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修订专家委员会数字职业标识组组长、中联研究院院长刘建军以此分析认为,制造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服务业是社会经济发达的增量产业。从长远趋势看,随着制造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这些领域的数字职业将进一步增加,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