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哪些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中国日报10月29日电(记者蒋成龙)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年)》(人社部发〔〕65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推动技能人才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负责人就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贯彻落实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和作用。
答:技能人才是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宝贵人才资源。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培育经济新动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时期,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
(一)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措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书记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肯定了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当前,我国技能劳动者比例偏低且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这已经成为新常态下制约我国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瓶颈。目前,全国技能劳动者1.65亿人,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高技能人才万人,仅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29%。未来十年内,我国技能劳动者需求将继续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人才强国任重道远。
(二)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解决就业矛盾,特别是结构性矛盾的根本举措。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年底人口总量约13.8亿人,劳动年龄人口9.07亿人,预计到年之前,劳动力规模都将保持在8亿人以上,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就业总量压力将长期存在。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技术革新步伐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劳动者技能水平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近年来,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的水平,技工紧缺现象逐步从东部沿海扩散至中西部地区,从季节性演变为经常性。职业培训是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提升就业质量的根本途径。无论是解决就业总量矛盾,还是结构性矛盾,都必须坚定不移地广泛开展职业培训,积极推动与经济转型相适应的培训转型,不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全面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三)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工作的着力点是转方式和调结构。一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要更多地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人力资本创新来实现;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一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0亿元、.3亿元和.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4%、39.9%和56.5%。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占比最高的产业,作为第二产业重要支柱的制造业也正在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这些转变都需要培养更多适合中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实施方案是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问:近年来,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
答: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为指针,锐意进取,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勇于担当,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就业创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职业技能竞赛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年,组织开展中国上海申办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作并成功获得举办权。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批准申办工作,在中国申办报告上作书面致辞、申办现场陈述环节发表视频讲话。李克强总理亲切接见第44届世赛中国代表团,观摩世赛成果展。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国以15金、7银、8铜、12个优胜奖的成绩居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首位,荣获参赛选手最高奖项——阿尔伯特·维达大奖,实现了申办、参赛双丰收。同时,每年组织60余项国家级各类竞赛,全国每年有多万企业职工和院校学生参加竞赛,技能竞赛的蓬勃开展为加强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和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发挥了重要作用。
技能扶贫助推三大攻坚战。制定《深度贫困地区技能扶贫行动》和《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全面推动技能扶贫工作。年1月至8月,已开展贫困劳动力培训万人次,在全国技工院校共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2.26万人。加大定点帮扶安徽金寨、江西宁都工作力度,协调11家院校和多家企业结对帮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技能脱贫”、“技能成才”等主题的公益报时。年10月,职业能力司被评为中央和国家机关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技能人才激励工作取得明显发展。相继出台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意见等政策措施。国家层面已建设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共表彰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名“全国技术能手”,名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实施省部共建技能强省、技工大省工程,组织开展高技能领军人才休假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交流研修等活动。
职业培训工作全面推进。制定出台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加强创业培训等政策措施。基本构建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健全了普惠性培训补贴政策。大力开展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行动、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春潮行动”、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特别培训计划、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计划、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等。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开发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创新“互联网+”培训模式。全国每年开展政府补贴职业培训近万人次。
技工教育实力持续增强。出台《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等政策。紧密结合就业和市场需求,构建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化体系,全面进行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加强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全国技工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约万名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每年对社会开展各类培训余万人次。截至年底,全国共有技工院校所,在校生万人,当年招生万人,实现招生人数“两连增”。
技能人才评价“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关于职业资格清理规范要求,印发《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改革方案》,分七批取消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公布81项技能人员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组织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版)》,修订目录内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研究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制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推进企业自主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等多元评价改革。全国每年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约1万人次,约万人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技能人才宣传工作亮点纷呈。将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贯穿人才工作全过程,纳入人才培养评价的重要内容。推进工匠精神进学校、进课堂、进企业、进车间。加大技能人才宣传力度,举办“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世界技能大赛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组织开展技能中国行、“走基层、技校行”、世界青年技能日等宣传活动,与央视开办“中国大能手”栏目,举办《匠心筑梦》大型技能综艺晚会,开设“技能中国”、“世赛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