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上学时读过一些杂志上的文章,里面的主角是欧美国家的三产服务人员,像理发师、洗碗工、卡车司机啊,文章说发达国家就是经济好,还藏富于民,人家即使底层劳动者收入也比发展中国家同行高多了。从那时我就一直疑惑背后的原因,同样是剪剪头发,他们理发师难不成剪出花来,所以能挣几倍甚至十倍于我们的钱?
后来学习工作后渐渐有了些认识和理解。普通人为个人家庭生计忙碌,很容易被自己的一亩三分田限制眼界,倘若从国家从整体角度看,当然这也是那些为政者和学者智囊的必备素质,就会看到,社会各行各业的紧密联系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分工协作,还有看不见的资金资本的价值流动,正是这些隐形流动形成了一个国家财富的分布与平衡,也影响了一个国家未来经济战略的展开。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国企改革越来越强调要从管企业到管资本去转变。
话说回来,为什么发达国家的托尼老师们剪头发就能收费那么高?其实道理相当简单,因为他们坐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大船上,特别是沾了本国高科技高利润产业的光。有的人一时想不通,主要因为没有全面广泛联系,没有作全局动态思考。因为发达国家占据着现代产业几乎所有高利润环节,收割了剩余价值的大部分,跨国公司赚到了大量利润,其员工拿到可观的收入,就敢在如美容美发等第三产业上花钱消费,同时政府也收到大量的税收,再通过福利政策进一步补贴民众,这几次价值流动下来,摊到托尼老师手里时,可就比发展中国家理发师傅多出不少了。
大疫快三年了,再加上各种外忧内患,中国的经济也到了更为艰难的时期,我也特别能感受很多朋友生活困难的情形。然后越是到这种紧要关头,国人就更应当沉着冷静共克时艰,剖析我们的发展局面,探索破局之长策方略。因为世界各国无不在经历困境,而大国竞争靠的是定力和韧性,坚忍不拔者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就笔者观察分析,中国经济的困难首先源自不断加深的内患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然后是叠加了剧烈复杂的外部因素,以疫情和俄乌战争为代表。这内患简言之就是,以房地产金融和中低端制造业为主导的发展路径没有被及时转换。
90年代为了进一步刺激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国家通过分税制和住房市场化两大改革,开启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发展路径,经过多年的滚动发展,房地产行业最后成为中国经济总量腾飞的主引擎。客观上整体看,房地产经济对中国有利有弊,这个全看从什么角度什么时空来解读。
从90年代的时空来看,发展房地产行业无疑是比较好的政策选项,解决了发展第一桶金的问题,发挥了一举多得的作用。通过金融化向未来预支信用,房地产行业首先为地方政府带来了大量的土地财政收入,有了这些资金才能更好的提供公共产品和发展地方经济;第二也实实在在解决了当时人们的住房短缺问题,并大大改善了住房居住条件,要知道那时等着分福利房是相当困难和漫长;第三则是房地产行业带动相关联产业的大发展,从建材、装修到家具家电等,间接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然而从12年后新时代来看,房地产行业越来越扮演着不光彩甚至危险的角色。在大城市房价越来越高,高到人们再也买不起,或者要为此背上沉重债务成为房奴,而土地稀缺越来越少,土地财政也就难以为继,同时在三四线以下小城市和县城,由于人口净流出多,当地开发的速度超过实际的市场需求增长,导致大量住房库存卖不出去,土地财政也因此熄火。另一方面,房地产带动的中低端制造业开始产能过剩,还伴生有环境污染破坏的问题,相关联行业也开始萎靡,却没有相应的转换出路。
房地产行业就像一罐会吃完的蜜糖,对它形成的路径依赖容易使地方政府和一些人丧失清醒。政府以为能继续维持土地财政循环,改革动力不足,一些人则以为房子能无限增值下去,通过开发和投资进来分一杯羹。经过几十年的金融化累积,大量资本资金沉淀在房地产的大池子里,绑定了地方政府和利益群体,他们不但不愿寻求彻底解决之道,甚至会阻碍相关改革措施。这就是房地产问题对中国最大的危险所在,处置不好不及时,它会让中国经济失去未来。
过去依赖的房地产业和中低端制造业不能帮助中国突破壁垒,同时我国的外部世界也发生巨大变化,主要就是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和俄乌战事,两者不但对全球供应链稳定造成冲击,还大幅推高基础生活生产物资的价格,加剧了通货膨胀。这些影响不但给我国经济增长发展造成很大的直接压力,而且也引发世界各国局势混乱重构,特别是傲慢的不甘的以美国为首的反华集团,在情急之下难免不会使出更狠更阴的招数,企图遏制我国的上升势头。这些严峻局面都要求我们必须尽快进行发展动力转换,巩固经济实力以更好应对后面凶险的挑战。
二十大指出我国已从高速增长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个关键的换档需要有产业上的抓手。好在国家超前的战略规划逐渐落实到具体效果上,好在中国人的不屈服和创造力正在结出果实,我们已经看到若干产业初露锋芒,显现出堪担转型升级大任的潜质。这些被寄予厚望的产业有新能源电力、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芯片、航空航天和生物医药,其中又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有着巨大终端市场体量和很强产业链带动效应,一旦成功实现突围,美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工业制造优势和利润收割态势都将荡然无存。
新能源汽车是新能源大产业下主要两大分支之一,另一是新能源电力,就是光伏、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汽车的巨大潜力在于它是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一场革命,好比电气化替代蒸气动力一样是时代趋势,汽车制造业又是世界产值最高的产业之一,每年高达数万亿美元的庞大规模,而且有着技术规格高、附加值高、关联度高的特点,老牌制造业强国德日两家无不是以汽车制造为立国之本,汽车产业就是美西方经济霸主王国中最高大的堡垒。
目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的产业全链优势已经初步显现。以比亚迪、吉利为代表的传统国产车企和以蔚来为代表新势力车企,正在对外资和合资品牌发动逆袭之战。其中比亚迪的崛起势头令人瞠目结舌,作为全球第一家停止燃油车生产的车企,仅凭新能源汽车就能在汽车市场上大杀四方。就在刚过去的10月份,比亚迪再次打破自己9月创下的新纪录,总销量来到了21.7万辆,同比大涨%,是排名第二的特斯拉中国销量(7.2万辆)的3倍。同时比亚迪海外扩张步伐也在加速,在欧洲、日本、东南亚和南美都有大规模布局,产品一经发布上市就引起当地消费者的追捧,虽然10月出口合计还只有多辆,但随着比亚迪产能抬升,相信其海外销量也将很快迎来爆发式增长。
透过数据再深入观察,比亚迪是凭借先进的产品技术和高性价比打动了消费者,其纯电和插混系列新能源汽车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驾驶体验,甚至重新定义了汽车的产品属性,又凭借前瞻性战略规划和深厚的供应链体系征服了市场,自主掌控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产品交付的全链条全要素生产,再也无惧美西方的制裁封锁。而反观德日等国的老牌车企,或者傲慢地躺在历史荣誉簿上不愿革新,或者心胸狭隘想一家垄断技术不给他人活路,结果就是现在正在被中国车企换道超车,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将在这场历史性的市场争夺战中,光明正大地战胜欧美日发达国家阵营。
然而笔者还看到,比亚迪等自主品牌的崛起,不仅是其公司层面的事件,更是我国产业和国运的争夺战,它代表着中国创造力和塑造力的勃勃生机,是中国向中高端产业链迈进和实现优秀产业结构的冲锋队。以下从三点分析来谈谈我对这层重大意义的理解。
首先是为我国制造业升级,从中低端为主到切入中高端蛋糕做出重要贡献。以往我们虽然能造不少汽车,但核心技术并没有掌握在手中,外资品牌及其在国内设立的合资企业,主宰了汽车市场的节奏,而我们的自主品牌在其技术专利和市场垄断的双重压制下,拿不到多少市场份额,没有足够的市场营收,也就没钱创新技术,就这样艰难生存了多年,直到迎来新能源的春天。一旦我们拿下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和主要市场份额,外资品牌在中国割韭菜,从中国人民身上搜刮血汗钱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而且我们技术迭代升级的良性循环也顺利开启,用汽车电动化电气化赚来的钱,支撑燃料电池等更先进动力技术路线的研发,从此我国在汽车制造业这一中高端领域将牢牢站稳脚跟。
如果说第一点分析是国强,那么第二点就是民富。我们自主品牌车企的成功将会为国人供给一大批中高端岗位,包括应届毕业生在内的大量机械、电子、计算机等专业的人才都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前景;同时也会给我国中底层劳动者创造相当大规模的有高性价比的岗位,以比亚迪为例,其在全国各地设立生产基地,包括整车、动力电池和零配件,而且主要选址中西部二线三线以下城市,如合肥、西安、抚州、襄阳,甚至直接在县城建厂,比如比亚迪总裁王传福的家乡无为,就上马了多亿元的动力电池大项目,员工薪资在当地属于较好的水平,这些人不用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在家门口上班还能照料家人,另外这些动辄几万人的生产基地必然刺激当地餐饮、娱乐等行业,溢出效应又解决更多人的生计问题。自主品牌车企除了向政府上缴可观税收外,还通过工资分配和拉动当地经济的方式促进共同富裕,中国人民的辛苦钱再也不用分一大半流到欧美日的外国人口袋了。
前两点是开辟未来,第三点是接续过去。前面笔者分析过,房地产引擎带动中国经济已经日渐吃力,甚至会产生反噬作用,这个问题必须得到妥善解决,那么接替它的新动力是什么呢?就是上述所说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天生逐利的资本,过去在中国没有多少去处,好的投资标的更是稀缺,扎堆挤在房地产行业的资本已经积成巨大泡沫,而中高端产业的发展,无疑为资本提供了很好的投资方向,甚至能通过一些技术和手段腾笼换鸟,将房地产中的巨量资本逐步析出,减轻消解其金融泡沫,从而实现房住不炒,让房地产行业回到它本该在的位置上,房价也会回落到与老百姓收入匹配的水平。新兴中高端产业不但极大增强我们经济的实体结构,而且还能间接地平衡金融虚拟经济,金融服务实业,实体滋补虚拟,避免经济转型升级中的硬着陆风险,实在是一箭双雕的幸事。
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中高端产业,一旦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后,我们的产业结构与经济生态都将焕然一新。在这个产业结构中,既有尖端制造业,保障我们的科技优势和国家安全,又有一批中高端产业作为实体主力,获取大量利润增加税收和富裕人民,还会保留一部分中低端制造,主要用于解决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在这样的经济生态中,中高端工业刺激科研和教育形成良性循环,中低端兜底保障民生;一个强健均衡的工业实体,再加上一个稳固安全的现代农业,也就意味现代化中国的立身根基就此扎实;强大工业会给金融业创造潜力巨大且可持续的投资市场,也会为其它第三产业的繁荣提供充沛的动力,而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又会推动加速工业等实体业的发展。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兴起的本质,莫过如此,套用一句名言,繁荣发达的经济大同小异,落后凋敝的经济却各有各的陷阱。
讲到这,笔者还想联系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古老智慧,来解读经济发展的一些现象和基本规律。用阳阳和中医理论来看,在现代经济中,实体行业为阴为精血,金融业为阳为气,阴主收纳包容,阳主运动扩张,实体为民众提供生活所需,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好比人体根基之精血,金融为经济活动提供资金资本,引导价值流动,类似于人体气之运动。阳变阴合,阴阳互补,同时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所以只有实体与金融之间相互调合,该国经济体才会有健康的“身体体征”、强健的“身体素质”。
以美国经济为例,从中医诊断视角看来就是典型的阴虚火旺。美国工业在冷战结束后逐渐走下坡路,而金融业却高歌猛进,虚拟资产的泡泡越吹越大。依靠美元霸权周期性地掠夺全球人民财富,美国渐渐患上金融依赖症,就像亢奋的瘾君子不嗑药无以为生。制造业和跨国公司外迁生产线,实体经济不断空心化,知名大学高材生纷纷涌入华尔街搞金融衍生品,整个国家气象开始呈现烦躁易怒的虚火旺盛症状,美国再也没有以前那么自信了,剩下的是一如既往的傲慢,挥舞制裁大棒更加频繁,反映出它由于阴血亏空产生的不安恐惧。
又举一正向例子,近年我国确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就是因为清楚地理解了国内经济活动的战略地位。从对比视角看,中医更为重视扶助人体自身的主体性和免疫力,只要气血充盈运行通畅,就不会害怕外面病邪侵入,而西方思维则是强调消灭外界病毒细菌。放这里讲,双循环格局中以内循环为主,就是在对我们经济的内力正气进行培本固元,因为我们有全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和产业体系,把这个经营好我们会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面对外面的惊涛骇浪,相反美国等国家,本国经济搞得一团糟,不反思自身原因去改革,却一味找各种理由怪罪中国。
行至文末,我突然想起国内外的很多华人精神“跪”族,明明国产品牌和产品已经不输外国同行甚至超过,他们却看不到,也或者不愿意看到。我之所以为中国产业升级呼喊,除了不忍心更多国人继续被西方人割韭菜,还有重要一点是,我想叩问,中国人曾经的那份自信豪迈何时能归来?我们吃精神文化上自卑自轻甚至自贱的亏难道还不够多吗?当我第一次看到比亚迪汽车仿篆体车标时,秦汉唐宋元,大气且典雅,内心的文化归属感和民族魂都被唤醒共鸣了。悠悠历史岁月,中国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优秀代表,中国人骨子里沉淀着不可磨灭的坚韧,而今天,我辈一定要也一定会接续下去再创奇迹,从产业崛起到文化复兴,使中华重振,为人类开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