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延吉市不断优化就业结构,经济增长对就业产 [复制链接]

1#

一、初期“探路之役”延吉市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

一九七八年到一九九二年,是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关时段。我国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上的约束逐渐被突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发展比较和谐,在产业发展思路上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开始重视农业和轻工业。

在农村进行了农村体制改革,大力创建了乡镇小型企业。这时期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还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于乡镇企业的发展水平,而这些水平给国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增长效益。不仅如此,这一时期,国家还进行了经济调整,从各方面调动了提高经济的积极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动力”。

二、深化“十年疾行”期延吉市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

我国持续深化体制,私营经济规模不断增,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外资企业逐渐加入我国市场的竞争,这些经济发形势加快了延吉市第三产业成长。

虽然延吉市是老工业基地,有较好的工业基础,但技术水平较低、设备普遍老化、自然资源短缺、重工业污染环境严重,加上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大多数企业因无能克服问题、无法得到效益,被迫停产停工,因此失业人数逐渐增多,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阻碍了延吉市第二产业的持续发展。

一九九八年,国家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为劳动力效率低、经济效益低、经营机制不适的国有企业解决了一些问题。受国家体制改革的影响,这个时期,延吉市经济结构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产业结构持续下滑,产业比重降低了0.2%。受自身影响和国际环境影响,一批企业停产停工,因此第二产业由上升的趋势,逐渐变为下降的趋势。

二零零三年第二产业的比重比一九九三年的第二产业比重降低了4.1%。相反,第三产业比重有上升特点,由一九九三年的46.2%提高到二零零三年的56.3%,提高10.1个百分点,拓展了城镇就业渠道,延吉市产业结构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格局。

虽然这一时期延吉市产业结构有所优化,由2.2:51.6:46.21调整到2:41.7:56.3,但就业结构调整较快,由14.6:39.3:46.1调整到10.6:18.8:70.6出现了“一降二降三升”的情況,即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减少的人数分别为人和人。相比,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了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减少1.2个百分点。

这一时期,延吉市年均经济增长率水平较高,为12.96%,也就是说,延吉市经济增长对第三产业就业有拉动效应,但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就业有挤出效应,改革个疾行逐步显现。

三、结构调整探索期延吉市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

结构调整探索期间,我国加快发展了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活力,使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延吉市为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使保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积极探索产业结构优化,并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注重调整农业结构,不断使房地产、教育、旅游、信息等产业得到较好发展,此阶段延吉市经济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是延吉市市经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

二零零四年延吉市产业结构占比为2:41.2:56.8,直到二零一二年,延吉市产业结构调整到了2:46.4:51.6。这个时期,第一产业比重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二零一二年的延吉市第二产业结构比重和二零零四年的比重进行对比,能看出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5.2%,因此第三产业结构同比减少了了5.2%。这期间就业结构方面也发生了变化,从二零零四年的10.8:18.5:70.7的就业结构变化到了8.6:13.8:77.6。

二零零四年的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为10.8%,二零一八年的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为8.6%,二零一八年和二零零四年相差2.2,说明,农村多余的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其次,二零零四年和二零一二年的的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分别是18.5%和13.8%,二零一二年比二零零四年高低4.7个百分点,说明农业和工业多余劳动力都向流入到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提高幅度为6.9。

随着我国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延吉市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规模逐渐变大,提供了较大的就业空间。这一时期,延吉市年均经济增长率和年均就业增长率都非常高,达到了19.06%和7.12%,就业总量比二零零四年增加了人,延吉市经济增长对就业有带动的效果。

从经济增长率19.06%和就业增长率7.12%数值来看,就业增长低于经济增长率,因此,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效果虽然存在,但不是很明显,表明这一时期延吉市在结构调整方面还不够完善,就业不充分问题还是存在。

这一时期延吉市把重点放在充分就业上,不断完善了经济结构,实施扩大就业积极政策,有效缓解了延吉市就业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比较严峻时,为了实现了就业持续稳定增长,以最大化的程度减少对就业的冲击,延吉市实施相应政策措施,有效化解了新增劳动力就业、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等问题。

四、新时代发展机遇时期延吉市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我国提出了推动改革创新的新的发展理念,加快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延吉市也积极跟随我国的结构调整步伐,积极的态度应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变化形势,以全面提高就业为现阶段的重工作目标,从各个层面实施了提高就业的相关政策。

并不断提高了延吉市民营经济、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提高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有效分配劳动力,实现了就业人数持续增长的较好的成果。二零一二年至二零一六年,延吉市年均经济增长率和年均就业增长率都比较缓慢,为7.16%和5.56%,就业总量比二零一二年增加了人,其年均增加约人。

延吉市产业结构水平得到了持续的改进,三次产业结构从1.9:45.6:52.5调整至1.6:37.1:61.3,二零一六年比二零一二年相比,第一产比重业与二零一二年的1.9%相比降低到了1.6%,第二产业比重与二零一二年的45.6%相比下降到了37.1%,第三产业比重与二零一二年的52.5相比上升到了61.3%。

二零一二年至二零一六年,延吉市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从7.9:17.9:74.2调整至6:104,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与二零一二年7.9%相比下降到6%,从降低幅度为1.9。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与二零一二年17.9%相比下降到10%,降低幅度为7.9。三产就业比重与二零一二年74.2%相比上升到84%,上升幅度为9.8。年延吉市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出现大幅下滑,经济增长率为-19.35%,就业增长率为-39.03%,是两个最低谷点。

二零一八年延吉市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稍微有回升趋势。总的来说,二零一二年以来的新时代发展机遇时期,延吉市的经济发展特点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总占比逐年减少,第三产业总占比一直保持增长趋势。

这期间,延吉市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不断扩大就业总量,不断优化就业结构,经济增长对就业产生了积极地带动作用。因此,未来几年,延吉市一产和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仍将下降的发展趋势是,第三产就业比重将会持续稳步增长。因此,第三产业的对就业的拉动效应会不断增强,成为提高延吉市经济增长水平,实现更充分、更高水平就业的“主力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