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具有不可撼动的中心地位。条条大路通中国,谁想孤立中国,就会发现自己被孤立。”
“美国一个政客开玩笑地说,中国建一个桥,两年建成,美国建一个桥,十年以后还在讨论这个桥应该叫什么名字。”
在东方卫视12月20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第期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的院长张维为教授和太和智库研究员刘扬声先生,与观众一起通过中国交出的这份供应链成绩单,探讨中国产业链和供应链对世界的影响。
张维为:
众所周知,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美国,正在经历通货膨胀和供应链的危机。根据美国农业部最新数据,美国感恩节食品价格普遍比去年上涨10%以上。美国最大的连锁超市Costco(开市客)和Walmart(沃尔玛)也开始限制部分商品的购货数量。对于即将到来的圣诞节购物季,一些零售商也开始打招呼说,许多顾客期待的货物今年年内无法收货。这种商品短缺的情况,在过去的西方国家是比较少见的,但今天却发生了,而且更麻烦的是,这种局面可能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调查显示感恩节晚餐成本上涨14%。来源:美国农业部
导致供应链危机的原因有好几个,第一,就是疫情带来的劳工短缺,疫情确诊最多的是美国的下层劳工,当自己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时候,辞职者众多,短短几个月,数百万人辞职。特别是卡车司机、码头工人严重短缺,大量货船无法进入港口卸货,导致货物配送大面积停滞。
第二,是疫情带来的运输成本剧增,一个集装箱从中国运到美国洛杉矶的成本,已经高达美元(折合人民12.7万元),是去年10月的四倍。第三,疫情后美国政府滥发货币造成的通货膨胀。第四呢,是特朗普时期开始的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美国对华发动的愚蠢的贸易战,结果是美国公司和消费者承担了90%以上的税负。
自特朗普时期的中美贸易战,特别是“与中国脱钩”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埋下了这次通货膨胀和供应链危机的祸根,这几乎完美地诠释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自美国宣布要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之后,许多跨国公司把视线投向越南、印度这些国家。当时有个流行的说法,叫做“中国+1”战略(ChinaPlusOne),其意是各个企业应该考虑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中国这一个篮子里。那么为了安全起见,跨国企业应该把部分产业转移到中国以外的第三国。
“中国+1”战略(ChinaPlusOne)来源:油管
“中国+1”战略听上去很“丰满”,但现实非常“骨感”,现实就是这个世界已经离不开“中国制造”、中国的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中枢。制裁也好、关税也好、脱钩也好,一觉醒来后,最后美国自己受伤最重,“条条大路通中国”,而美国想把通往中国的路堵上,结果是美国自己自作自受。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是难以撼动的,而“世界工厂”需要充足的熟练工人、稳定的政治形势、上下游零件完美的一种供应链、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对物流、港口高效的管理等等。
我曾实地走访过多个国家,从而得出一个非常简单的结论:走遍世界,再也找不到像中国这么完整的产业链、这么多训练有素的熟练工人、这么多超级能干的工程师、还有这么热心支持企业发展的政府、这么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和最大的投资市场。
此外,产业供应链本质上是一种“生态文化”,中国各个商家有自己的运作模式,但总体在协调沟通上比较顺畅。国际业界普遍都公认:中国供应链仍然是世界最强大的,中国最突出的优势是产业集群。在江浙沪地区,在东莞等等地区,一个产业所需要从产品设计、创新、包装、到咨询,到物流等等各类服务,而这些服务都可以在方圆几十公里内找到,这是在其他国家无法实现的。
探访华为荣耀东莞工厂。来源:搜狐
更何况产业链迁移本身是需要涉及许多部门的分工协作,一些企业想转移产业链,从制定规划到落实,往往几年都落实不下去。那些执行了产业转移的国家,往往也只能转移部分产能到越南、印度,应付所谓“贸易关税”、“贸易战”种种挑战,但他们的研发部门或者服务中国的部分,大部分还留在中国。
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后,中国疫情防控的成功再一次显示了中国制度优势和综合实力。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复工复产的国家,我们是年全球唯一一个,实现经济和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为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作出了最为重要的贡献。年1月1日即将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ComprehensiveEconomicPartnership),将进一步推动亚太地区,以中国为核心的产业链与供应链的整合。
那些把企业从中国迁往越南、迁往印度一些国家的公司也意识到事实,最后还是“条条大路通中国”,无论迁到哪里,还是有很多供应商继续从中国采购零部件,甚至采购原材料。
疫情暴发后,越南一度还控制得住,后来连连失守,连工人都凑不齐,而印度的战“疫”更是溃败,企业大面积停产,许多迁往印度的企业后悔不已。苹果、三星等跨国公司都在印度设了工厂,富士康投资了10亿美元在印度盖工厂,三星斥资百亿美元在印度建立储存芯片厂。而疫情使大量的印度企业不得不停工停产,造成苹果等品牌手机的供应缺货以及全球的汽车缺芯。
越南因疫情影响,众多工人逃离胡志明市。来源:BBC
和中国相比,这些国家还缺乏发达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缺乏港口设施,美国本身的港口设施现代化水平也远远落后于中国,这都是造成这次全球供应链危机的原因。
另一方面,一些跨国公司选择迁回美国,而这些企业还难于扭转过去几十年形成的,将制造业外包的传统。美国国内的传统制造业已经空心化,缺乏生产一线的工程师、熟练工人、资产设备等等,这一切都让这些企业仍然面临重重的挑战。
作为最早控制住疫情的国家,中国则接到世界各地最多的订单,导致全球的商船都往中国挤,但现在出现了集装箱严重短缺的问题。全世界的货物运输都依赖中国制造的集装箱,中国的干货集装箱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6%以上。
但问题出现在美国主要港口堵塞,造成大量的空箱积压,带起了连锁反应连累了中国,造成中国港口空箱严重短缺。据报道,今年前6个月,中国的干货集装箱的产量比去年同比增长%,但还是供不应求,交货期明显延长。
年中美贸易战时,当时我们都做过判断,我们认为美国将输掉这场贸易战,理由很简单,美国对中国产品的依赖超过了中国对美国产品的依赖,贸易战会两败俱伤,但美国受到的伤害将更大,承受伤害的能力更弱,如果美国还要打贸易战的话,我们一定是奉陪到底。
疫情暴发后,现如今的世界将以更快的速度向中国倾斜,通过供应链危机可以看出,美国大部分的市场离开中国产品后,基本上无法生存。美国大多数老百姓的生活,离开中国产品,他们的生活将会变得相当的艰苦;越来越多的国家也意识到,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具有不可撼动的中心地位。
“条条大路通中国”,从设计、生产、储仓、物流等等,谁堵了通往中国的路,谁就堵了自己的财路;谁想孤立中国,就会发现自己被孤立。三年多前还呼吁与中国脱钩的美国政府,今天不得不呼吁与中国重新挂钩。
而美国还是继续采取以邻为壑的金融放水的做法,鉴于此,对此,中国的企业应该普遍提高向美出口产品的价格,同时中国要积极考虑在经济领域内给美国立下必要的规矩。美国正面临美元贬值、债务悬崖、政府信誉江河日下等多重危机,我们要抓住美国的要害的问题,坚定有力地“出牌”。
在过去的六年中,美元的份额以每年约1个百分点的速度下降。来源:wolfstreet
我们要从超出拜登任期,以及更长的时间段来思考问题,该给美国立规矩的时候要立起来,要让美国知道依赖美元特殊地位,从世界疯狂敛财的游戏终将走向终结,要让美国为其全面围剿中国,付出经济上的沉重的代价。“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原则也同样适用在中美关系上。
在第四届进博会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有14亿多人口和4亿以上中等收入群体,每年进口商品和服务约2.5万亿美元,市场规模巨大。中国将更加注重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习主席还特别提到:“10年来‘世界开放指数’不断下滑,全球开放共识弱化,这值得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