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个好消息2021年,中国制造业占GDP [复制链接]

1#

1

今天看到了一个数据,大受振奋,那就是: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7.4%;比年的26.18%,提升了1.22个百分点。

可不要小看这1.22个百分点,提升幅度虽然不高,但却是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首次上升。

年,中国制造业占GDP比重为32.06%,其后连年下降,至年,已跌至26.18%,和韩国比重一样;但显然我们的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人均GDP,还远未达到韩国的水平。

国民未富,就先‘去工业化’,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当然了,一个国家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制造业占GDP比重下降,是客观规律;但如果下降过快,在制造业整体升级到高端制造前,就完成了去工业化,那就芭比Q了。

2

原因也很简单:如果一个国家,能在“制造业占GDP比重跌破20%”之前,成功升级到高端制造;那么,这个国家就可以用高端制造业的高利润和高技术,打造为其配套的高科技产业和其他服务业。

比如:美国正是有了强大的“计算机制造业”和“芯片制造业”,才会衍生出为之配套和服务的IT互联网产业,并最终引发了第三次工业革命。

同样,欧美正是有了先进的制造业(航空航天、汽车、发动机、顶尖材料等),才会诞生出为之服务的各种工业软件,如图纸设计CAD、芯片电路设计EDA、3D渲染设计3DSMax等等。

只要向高端制造业升级成功,一个国家的就业岗位,非但不会随着制造业比重降低而减少,就业岗位的平均工资反而会攀升。

整个国民收入会持续增长,国民经济进入良性循环。

但如果向高端制造升级失败,那么一个国家的就业岗位,就会随着制造业比重的降低,而极速减少。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劳工数量不变,而就业岗位骤降;这自然会引发劳动力市场的供过于求,企业也必然会降低薪资招人。

反正,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嘛。

这样,整个国民经济就会陷入“工资停滞或下降”、“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恶性循环。

这个循环,有一个如雷贯耳的学名,叫:中等收入陷阱。

因此,为了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个国家必须与“制造业比重不断下降的囧况”,争分夺秒,在临界点前升级成功。

所以,年,中国制造业占GDP比重,10年来首次上升的消息,才让人振奋。

3

而年,中国制造业占GDP比重,10年来首次上升的原因,大致有三个:

一,年欧美陷入疫情不可自拔,本土的制造业恢复能力有限。

这种状况,不但延迟了欧美跨国企业,准备将部分中低端产线转移出中国的计划,还刺激了中国出口制造业(特别是中低端制造)的疯狂增长:

年,中国货物出口21.73万亿元,同比暴涨了21.2%。

二,年中国服务业(第三产业),因为疫情和监管的原因,增长放缓。

文旅、餐饮等行业,因为人流和交通限制,营收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而金融、互联网、教培等行业,因为受到监管,结束了疯狂扩张史。

第三产业增速放缓,反向增加了制造业在整个GDP中的比重。

尽管如此,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依然达到了60.97万亿元,同比增长8.2%;-两年平均增长5%。

在文化旅游受限、金融互联网受管的大背景下,中国服务业还能够实现增长,最大的功臣,当属于“高科技服务业”的爆发式增长。

比如:年,中国芯片设计行业实现销售额亿元人民币,同比年暴涨36%。

再如:年,为各种制造业服务的中国工业软件行业,实现营收亿元,同比年猛涨24.8%。

也就是说,虽然年,中国第三产业整体上增速放缓,但质量上却有很大的提高。

因此,我们眼睛不能只盯着文娱、餐饮、教培和金融互联网,觉得这些才是服务业。

事实上,芯片设计、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研发、自动驾驶和工业4.0,这些也是服务业,而这些服务业的强劲增长,才是我们服务业发展的核心方向。

正如去年主流舆论所说的那样:不要只盯着老百姓那几捆白菜,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才更让人心潮澎湃。

4

第三个原因:正如我们前文所说,强大的高科技服务业,一定是为高端制造业服务的。既然我们注意到了,年中国高科技爆炸式增长的事实,那就意味着:中国高端制造在年,也实现了爆炸式增长。

事实也是如此。

年:中国先进制造业(包括5G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制造业等)增加值实现了18.2%的高速增长,远高于8.1%的GDP平均增速,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增速(9.6%)。

同样在年:中国汽车出口翻了1番,至万辆,成为全球第五大汽车出口国,仅次于德日美韩;汽车制造业,特别是电动汽车制造业崛起势头明显。

同时,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增加了45%;芯片产能增长了33%......

一切的一切,都显示中国在产业升级方面,小有成就;中国高端制造的产值,正在迅猛上升,成为高端制造强国,不是梦想。

5

而通过以上三个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年的“疫情危机”,对我们而言,是有‘危’有‘机’。

‘危’是:疫情打击了我们的文旅、餐饮等行业,导致国民经济增速放缓。

‘机’则是:疫情也让欧美跨国企业,暂时延迟了将中国的部分中低端产线,转移到东南亚和印度的计划;给我们转型高端制造,进行制造升级,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这个宝贵的时间,现在已持续两年,可能还将会持续1-3年,希望我们可以趁着这个宝贵的契机,不要再搞价格战,全力向效率、技术和质量型的中高端制造升级。

属于中国高端制造的时代,可能真要在5-10年后,到来了。

加油,中国制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