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白癜风外用药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jfh8jo2/(报告出品方/作者:湘财证券,蒋栋)
1、估值回落,政策边际缓和
1.1、医药板块表现居中,疫情受益表现优秀
年受政策压制以及疫情导致的行业基本面下行等因素影响医药板块整体表现较弱,截至年12月18日,医药生物行业报收.72点下跌21.50%,对比各一级行业全年涨跌幅来看,在全行业中按涨幅由大到小排名第19位,排名居中,跑赢沪深指数1.00个pct。医疗服务报收.29点,下跌33.14%,跑输沪深指数10.65%。
医药子板块分化较大,医疗服务跌幅居前。年受疫情管控叠加新医改医保支出―腾笼换鸟‖大背景,医药细分子板块分化依旧明显。从涨跌特点上来看,医药商业(+0.36%)、中药板块(-12.65%)涨幅居前,主要原因是防疫政策优化后防疫药械需求大幅提升相关的药店、医药配送企业及中药抗疫药品业绩受益;医疗服务(-33.14%)、生物制品(-30.06%)跌幅较大,其中医疗服务跌幅居首,主要是受板块内医药外包服务相关公司受医药投融资下滑及疫情下业务开展受影响,医院相关公司受全年疫情防控政策较严,院端就诊受阻影响较大。
1.2、上市公司业绩好于医药工业,细分行业现分化
1.2.1、医药工业受疫情影响营收及利润双降
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下,随着医改的深化,医保控费药品零加成、药品集中采购、两票制等政策措施的加快推进及医药行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我国医药行业进入整体增速放缓的新常态。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行业年初营收及利润出现负增长,之后逐步回升,年我国多地疫情反复,对医药工业影响较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年Q1-Q3我国医药工业实现累计收入.5亿元,同比下降2.2%,增速低于全国工业整体收入增速10.4个百分点;利润总额.8亿元,同比下降29.3%,增速低于全国工业整体利润增速27.0个百分点。医药工业增速总体虽然受疫情影响营收及利润出现下滑,但预计随着新冠疫情防疫政策优化,医疗需求有望迅速恢复。
1.2.2、医药板块业绩稳定增长,医疗服务、医疗器械表现出色
前三季度医药板块受疫情影响行业增速有所放缓,但上市公司业绩显著优于医药工业整体水平。医药行业上市公司Q1-Q3实现营业收入1.72万亿元,同比增长9.3%,实现归母净利润.4亿元,同比上升7.5%,营收及利润双增长。
年前三季度各细分板块中医疗服务板块、医疗器械营收及利润增长表现较为亮眼。从医药生物细分子行业看,前三季度出现了一定的分化,生物制品、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业绩表现突出,主要是由于疫情的加速推动,尤其医疗服务板块中CXO行业新冠药Paxlovid订单兑现业绩,医疗器械板块中IVD(体外诊断)相关公司核酸检测和抗原自检兑现业绩推动行业营收及净利的持续高速增长。
1.3、医改继续,政策边际缓和
1.3.1、三医联动下的医改继续
年5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任务》),明确了年深化医改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工作安排。年医改工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着力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医药卫生高质量发展。同时围绕主要内容《任务》提出了二十一项具体举措。
1.3.2、医改持续推进,新药研发热度继续
年1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规划》对过去医药工业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提出提出了具体目标,医药工业营收及利润、研发投入有望稳健增长。―十四五‖发展目标医药工业营收入、利润总额年均增速保持在8%以上,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提高到5%左右;行业龙头企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全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到年,创新产品新增销售占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量的比重进一步增加。
我们认为,医药工业营收及净利润持续稳健增长将成为医药创新投入的重要支撑,在全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的目标之下,预计医药工业企业对医药研发投入的积极性将继续高涨,从而有利于创新产业链相关公司发展。此外,随着供需两端利好创新药企业,国内医药企业近年来愈发注重研发创新,研发投入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中国医药研发大军,越来越多的创新药从临床前走进临床,年临床登记数再创新高,达件,截至年12月16日临床试验登记数达到件,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带量采购大环境下,创新研发热度继续。从国内近年药品审评审批情况来看,药品审评的数量大幅增加,创新药的受理占比呈现上升趋势,随着审评审批效率的提高,新药上市的时间周期不断缩短。年受理IND件(个品种),同比增长79.23%;受理NDA65件(45个品种),同比增长18.18%。国内审评审批政策的导向也即加强药品全过程监管、提高审评审批效率、鼓励研发创新。年批准/建议批准创新药注册申请件(个品种),以注册申请类别统计,IND件(个品种),同比增长65.32%,NDA69件(47)个品种,同比增长.00%,新药研发热情持续升温。
1.3.3、医保压力犹存,集采价格降幅趋于稳定
疫情影响医保收支增速下降,控费压力犹存。-年基本医保收支增速保持双位数,而年基本医保收支增速均为近十年最低,医保基金收入增速显著降低主要是受疫情影响。截至年9月份,我国总体的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人数达13.6亿人,比年底增加万人,增长2.8%。年1-9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5.5%。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支出.93亿元,同比下降0.5%,主要是去年同期有支付新冠疫苗及接种费用,本期相关支出大幅减少。基金累计结存4.03万亿,虽累计结存相比年有所上升,但随着覆盖面的提升,且医保支出区域不平衡,医保支出的压力逐步增加。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继续推进药品和高值耗材集采、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分级诊疗等将使得医保资金的支出继续优化,预计未来医保局将继续通过医保谈判及时将新获批药品纳入医保,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集中采购、DRG等手段继续压缩医保不合理支出。医保控费有利于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及医药创新。
1.3.4、集采趋势不变,政策边际缓和
自从年的4+7城市带量采购开始后,目前带量采购已经进行了7次,前六批药品集中采购平均降幅53%,年7月18日第七批国采公布中选结果共有60种药品采购成功,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48%,最高降幅高达92%,但集采平均降幅目前已经趋缓,仿制药集采的边际影响会大幅减弱。截止目前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覆盖种药品,重点公司的核心仿制药几乎均已涉及集采,国家组织集采节约费用亿元以上。
集采趋势不改,但政策已边际缓和。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国办发??2号),从覆盖范围、采购规则、保障措施、配套政策、运行机制、组织保障等多个方面提出指导意见,推动药品集采的常态化制度化开展。预计带量采购作为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药品招采的新手段,逐步扩大品种覆盖或成必然趋势。
但随着集采的持续推进,目前政策也出现边际缓和的趋势。年8月24日,国家医保局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在集中带量采购之外留出一定市场,为创新产品开拓市场提供空间。年9月3日,国家医保局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由于创新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尚未成熟、使用量暂时难以预估,尚难以实施带量方式。年9月9日,冠脉金属支架国采接续存有涨价预期(以首次国采最高价元限价)据国家联采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