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到什么医院好 http://www.xxzywj.com/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就一直对印度施压,希望印度加入到对俄制裁的队伍中来。然而印度非但不追随美国,反而在欧美最看重的能源问题上加大了与俄罗斯的合作。
在美国看来,印度站自己的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此前印度已经加入了诸如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之类的小圈子,是“自己人”无疑了。
所以面对印度的不配合,美国不得不对其进行了一番敲打,拜登直接批评俄是“不值得信赖的伙伴”。可莫迪不仅装作没听到,还靠着倒卖俄罗斯石油挣了不少钱。
回击美国施压,实现大国梦仅一步之遥。
最近,美国国务院又在故技重施,指责印度对俄罗斯的国防装备和能源过度依赖。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巴格奇则强势回应称,印度不是一个你施压就能得到结果的国家。
巴格奇强调,印度只做符合自己立场和利益的事,与俄罗斯进行防务、能源合作就是其中之一,并没感到来自美国的压力。
据悉,印度不仅拒绝对俄制裁,同时还是俄罗斯最大的武器进口国,70%的装备来自俄罗斯,军购合作十分密切。
在此前的上合峰会上,莫迪与普京进行了会谈,双方强调两国友谊将会一直持续下去,双边伙伴关系也会达到全新高度。在全球问题上,莫迪呼吁和平,普京也承诺尽快结束战争。
本来两家谈得好好的,西方还要插进来挑拨离间,添油加醋地渲染莫迪“羞辱”普京,大肆报道印度“批评”俄罗斯攻击乌克兰,妄图在舆论上把印度拉下水。
结果印度实在看不下去才做出了回应:假的,印俄关系很好,奉劝西方不要多管闲事。
印度之所以这么强硬,主要还是因为美国确实不会拿印度怎么样,对志在重返印太的美国来说,印度是不可或缺的区域盟友不得不争取,为此他们还在国际事务上给了印度不少好处。
但是莫迪精明得很,知道大家都是互相利用的。再加上泽连斯基这个活教材,莫迪绝不会让印度成为美国对抗中俄的棋子。
从地缘上看,印俄本来就是天然盟友,哪是远在重洋之外的美国所能挑拨的。
外交上的强硬必然有实力上的支撑。莫迪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敢于对“政治绑架”说不,得益于印度的经济实力日益增长,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成为多方势力拉拢的关键伙伴。
那么,实现大国梦的历史机遇近在眼前,莫迪能抓得住吗?
超过英国,追赶德日,印度经济到底什么水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9月初印度经济总量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且领先优势还在逐步扩大。
印度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13.5%,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甚至有赶超德日的趋势,莫迪由此表示,印度将在年成为发达国家。
不过印度经济看似发展迅速,成绩瞩目,其中的水分也不少,总体经济形势并不乐观。
第一、印度经济年第二季度增长了20.1%,纯粹是疫情触底反弹的影响,现在疫情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13.5%的增长其实已经低于预期了。
第二、从经济增速变化来看,年下半年两个季度的经济增速只有8.4%和5.4%,大大放缓,今年第一个季度更是只有4.1%。
第三、第三产业和出口是印度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全球通胀加剧,印度将跟随美国出台加息政策,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第四、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营商环境极其恶劣,沦为跨国公司坟场,资本持续逃离印度。
第五、基础设施落后,制造业乏力,产业链欠缺更多;第六、政府治理太差,央地矛盾尖锐,中央无法统筹地方经济建设。
当然了,虽然印度还存在着各种问题,但在巨大人口红利和市场潜力的加持下,他们已经拥有了强大竞争力,完全能够快速崛起成一个实力超群的经济体。
至于近期西方媒体频繁炒作“印度赶超中国”,各种“唱衰”中国、“捧杀”印度,无非是想证明与西方制度、价值观相同的印度比中国更加成功,以此来抹黑中国。
“赶超中国”是伪命题,奉劝印度脚踏实地。
必须要承认的是,印度发展的确很快,潜力的确很大,但想在短期内赶超甚至取代中国的地位显然是不现实的。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两个经济体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那么目前印度到底相当于中国什么时期的发展水平呢?
首先,从GDP来说。中国年名义GDP17.7万亿美元,印度3.08万亿美元,接近中国的1/5,相当于中国年经济水平。
落后15年就算了,印度GDP的水分还很大。以房地产为例,年中国房地产GDP约亿美元,售出约万套商品房;同年,印度房地产贡献GDP约亿美元,但只卖了不到50万套,难道他们的房子是金子糊的?
年,印度GDP相当于中国的90%;年是40%,年是25%,今年已经不到20%了。如果算人均水平的话,印度“高速发展”了30年,人均GDP增长量还不如我国90年代几年的量。
为什么印度GDP水分大?因为没水分根本看不了。年印度经济占全球的3%,年仅上升到3.2%;年印度经济占亚洲的12%,到年就只有8%了,不进反退。
其次,从衣食住行来看。年印度人均穿衣消费50美元,平均摄入热量千卡,均相当于我国年的水平。
印度每千人拥有22辆汽车,相当于我国年的水平;高速公路里程约公里,和我国年相当;铁路6.8万公里,和我国年相当;人均预期寿命刚刚突破70岁,相当于我国年的水平。
最后,就工农生产而言。印度耕地面积超过1.55亿公顷,我国仅1.21亿公顷,但在年,印度产量约3亿吨,还不如我国分田到户前的水平,人均产粮公斤,跟我国解放初期差不多。
年,印度发电1.7万亿千瓦时,只有中国年的水平;消耗石油2.2亿吨,相当于中国年的水平;钢铁产量1.18亿吨,相当于中国年的水平。
印度制造业产值占GDP的约15%,中国是27%左右,但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份额25%以上,而印度仅3%,整体生产力水平停留在中国千禧年前的水平。
所以西方说印度赶超中国?至少也得有赶超的趋势吧,可现实是差距越拉越大,印度连中国的尾灯都看不到。
可能有人又要找理由了,说中国起步早,改革开放都40多年,而印度改革才30年,起步晚十多年,所以落实十多年也正常。
可问题是,印度起步的台阶一开始就比中国高,怎么现在反倒落后了呢?所以说印度要实现大国梦还早了些,而他们之所以发展得如此坎坷,根本原因还是体制。
中国56个民族团结一致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而印度与其说是个国家,不如说那只是个地理概念,其中央和地方更像是松散的联盟,力都不往一处使,怎么能搞好经济呢?
莫迪上台后的确也开始了各种改革,但都没有触及根本,学习中国也只是学其形没有学其实,反而是国内的问题比中国当年复杂得多。
实际上印度的地缘条件真不比中国差,但不脚踏实地深入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一味地“放卫星画大饼”怎么可能实现大国梦呢?
印度疯狂示好,中国的态度很关键。
联大会议期间,印度外长苏杰生表示,印度的确在高速发展,但中国的崛起更引人注目,掩盖了印度所取得的成就,两个新兴大国和谐共存是外交政策中上的重中之重。
这话说得不错,中国和印度的相似点很多,虽然在边界问题上存在矛盾,但并不妨碍两国寻求更多更深层次的合作。
两国同为上合组织成员国,中国理应为印度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帮助,印度也有义务与中国管控分歧,共谋大计,引领亚洲腾飞。
实际上此次印度主动示好中国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谋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入常”这件事上,印度真的很执着。
第一次申请,英美支持,俄罗斯反对;第二次英美支持,法国反对;第三次美俄支持,英国反对;第四次俄罗斯支持,美国反对;第五次美英俄支持,中国反对。
所以说这次,印度在俄乌冲突中选择了中立,谁不得罪,于是中国的态度很关键,加上之前中印有过那么一段不愉快,所以现在更要努力讨好中国了。
从以上分析来看,印度是绝对的人口大国,经济大国也有指望,目前在全球局势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渴望成为政治大国的诉求可以完全理解。
其实不止是印度,德国、日本、巴西都有“入常”的夙愿,西方国家有意拉拢印度,俄罗斯和印度关系也不错,所以印度的可能性最大,不过前提是中国也点头。
出于这一目的,印度外长苏杰生向中国释放善意信号,还在经济发展上来了一波商业互吹,就是暗示希望中国抬自己一手,好处则是让中印关系完全正常化,携手共进。
如果印度是真心诚意地想改善中印关系,我们当然欢迎,但这必须拿出实际行动,中国人向来都是听其言观其行的,想真正达到中国的预期,印度要做的还很多,不是说两句好听话就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