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8年江苏省经济运行情况分析GDP同 [复制链接]

1#

中商情报网讯:年,江苏省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核定,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5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2亿元,增长7.9%。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粮食总产保持增长

全年粮食总产量.3万吨,比上年增长1.4%。粮食亩产.6公斤,比上年增加10.1公斤,增长2.3%。全年蔬菜播种面积.7万亩,比上年增长1.2%;蔬菜总产量.1万吨,增长1.5%。累计出栏生猪.9万头,下降4.4%;猪肉产量.5万吨,下降4.1%。全年共出栏家禽万只,下降2.9%;禽肉、禽蛋产量.8万吨、万吨,分别下降4%和3%。农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占比达19.6%,高标准农田占比达61%,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4%,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8%。

二、工业运行总体稳定,中高端行业增势较快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5.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5%,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4.1%,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长3.5%。分行业看,列统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0个行业增加值比上年有所增长,增长面达75%。其中电子、医药、汽车、专用设备等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3%、10.4%、7.2%、12.5%。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2.5%,低于规模以上工业2.6个百分点。全年高技术行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1%、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6个和2.9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43.4%和74.2%,比上年提高13.3个和16.6个百分点。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8.8%和1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2%和43.8%。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3D打印设备、智能电视、服务器等新产品产量比上年分别增长.9%、.1%、51.4%、36.4%和26.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8.8%。工业企业盈利能力提升,年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4%;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6.41%、6.69%,同比提高0.03个、0.04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较快增长,新兴服务业发展良好

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9%。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亿元,增长7.4%;金融业增加值.9亿元,增长7%;房地产业增加值.8亿元,增长1.8%。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年1—11月,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不含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金融及房地产业)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7.1%,调查的31个行业大类和4个中类中,有27个行业营业收入保持正增长,增长面达77.1%。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3.7%、10.9%和41.6%。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高新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3.2%、13.3%和13.6%。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高出规模以上服务业6.9个百分点。全年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长6.7%,铁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长5.6%,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增长16.2%、4.5%。年1—11月,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9.1亿元,同比增长4.6%。

四、投资增长保持稳定,内部结构继续优化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5%。民间投资增长10.8%,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71%,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7.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7%。第二产业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1.2%,制造业投资占项目投资比重为59%,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79.9%。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7%,比全部投资、工业投资分别高出5.2个、2.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5.2%,占全部投资比重达13.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电子及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办公设备、新能源、医药、智能装备、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3.9%、22.6%、19%、14.9%、14.8%和11.4%。第三产业投资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6.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2.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8.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4.1%,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4.4%。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万平方米,下降3.6%。

五、消费品市场增势较稳,网络消费快速增长

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7.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增长7.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增长9.7%。从消费品类值看,限上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4%、7.6%和9.5%。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代表的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0.8%,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书报杂志类增长15.9%,家具类增长11.8%。石油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2.2%,占限额以上批零业零售额的12.1%,拉动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1.4个百分点。网上消费快速增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增长25%;住宿和餐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餐费收入增长49.4%,分别领先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21.4个和45.8个百分点。

六、进出口规模继续扩大,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全省完成进出口总额.4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出口.7亿元,增长8.4%;进口.7亿元,增长11.3%。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额.6亿元,增长10.9%;占进出口总额比重达48.7%,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占比超过加工贸易9.4个百分点。从出口主体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出口额.2亿元、.2亿元、亿元,分别增长17.7%、3.6%和15.1%。从出口市场看,对美国、欧盟、日本出口额.4亿元、.6亿元、.5亿元,分别增长6%、6.9%和5.5%,对印度、俄罗斯、东盟出口额.7亿元、.2亿元、.2亿元,分别增长4.4%、10.5%和13%。从出口产品看,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4亿元、.2亿元,分别增长8.9%、8.5%。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出口额.6亿元,增长8.9%;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4.2%,对全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25.7%。

七、财政金融运行平稳,支出结构持续改善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亿元,增长5.6%,增速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税收收入.7亿元,增长12%,其中增值税.5亿元,增长8.7%;企业所得税.7亿元,增长14.6%;个人所得税.4亿元,增长21.1%。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84.2%,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亿元,增长9.8%,比上年加快3.4个百分点。部分民生支出增长较快,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5.5%,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2.2%,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0.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9.7%,节能环保支出增长9.1%。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18亿元,增长7.5%,比上年末提高0.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亿元,增长13.3%,比上年末提高1.2个百分点。年末,制造业贷款余额.9亿元,比年初增加.5亿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余额.7亿元,比上年增长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贷款余额.6亿元,增长12.6%。

八、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回落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3%。分城乡看,城市上涨2.3%,农村上涨2.4%。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上涨2.3%,衣着上涨2.2%,居住上涨2.4%,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3.4%,交通和通信上涨2.5%,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4%,医疗保健上涨1.2%,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2%。食品中,粮食上涨1.2%,食用油上涨0.2%,鲜菜上涨8%,蛋类上涨12.5%,水产品上涨0.2%,畜肉类下跌3%。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购进价格分别上涨2.8%、4.6%,涨幅比上年回落2个、5.1个百分点。

九、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创新高

城镇新增就业继续增长,全年创下万人的历史新高,超额完成万人的预期目标。全年扶持30.1万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3万人。失业保持较低水平,年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2.97%,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全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5.5万人,转移率达75.2%,比上年末提高0.9个百分点。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9.5万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31.9万人,比上年分别增长11%、26.6%。

十、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工资性收入元,增长7.6%;经营净收入元,增长7.8%;财产净收入元,增长15.7%;转移净收入元,增长9.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8.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1缩小为2.:1。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增长6.1%。

十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

加快淘汰低水平落后产能,制造业发展提质增效。全年压减钢铁产能80万吨、水泥产能万吨、平板玻璃产能万重量箱;关闭高耗能高污染及“散乱污”规模以上企业多家;关停低端落后化工企业家以上。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去库存成效进一步扩大。年末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积.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7%;其中住宅待售面积.2万平方米,下降17.5%。去杠杆积极稳妥,企业经营更趋稳健。年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3.16%,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见效,降成本成果显著。年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23元,同比减少0.14元;多措并举为企业降低成本亿元以上。着力聚焦提升民生福祉,补短板扎实推进。全省个补短板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亿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