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端型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新时代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形势预判与走向前瞻(上)》选编,转自《老龄科学研究》年第11期
老龄产业作为未来新兴的重大基础性产业,需要遵循三条逻辑线。
第一条逻辑线就是一般市场逻辑线,也就是价值规律等。
第二条逻辑线就是一般产业组织的成长逻辑线。严格来说,这一点无须赘言。但现实是,目前大多数老龄产业企业特别是老龄服务企业刚刚起步,与公司化运营还相距甚远。这一点我们需要向国外同行学习相关的企业内部管理理念、经验和规程,尽快成长为公司化运行和高效运转的企业。需要强调的是,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中国的老龄产业企业还要学会对内强化管理,对外强化形象和品牌等基本发展思路。企业自身的发展逻辑实际上是对内对外两条关联紧密的逻辑线。客观地说,目前,许多老龄产业企业之所以运行困难,甚至如前述有些人认为“老龄产业留不住人”,主要原因出在企业的自身和内部(如市场定位、市场战略、资本链条设计、人力资本路线等)。这是需要认真检讨的。老实说,绝大多数盈利状况不好的老龄产业企业的问题都主要出在这条线上。甚至有些知名企业在运营老龄产业时,也把自己当年成功的秘诀忘记了。实际上,再成功的企业进入新领域也是学生。卖酱油改卖花,当然需要从头学起。这个道理十分浅显。
第三条逻辑线就是老龄产业自身独特的逻辑线,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理论上的老龄产业发展逻辑即理论逻辑,实际上也就是全生命周期的需求逻辑。人们在年轻时存钱,这是发展老龄金融产业的客观基础。退休之后虽然身体依然健康,但住房等硬件设施将会越来越难以适应年老后的身体状况,这正是老龄宜居产业的存在依据。同时,保健、养生、休闲、旅游等需求也催生了老龄服务中面向活力老年人的产业板块。个体随着年龄增长和衰老特别是机能退化,半失能和失能现象以及所患慢性病日益增多,老龄服务中的居家、社区、院舍服务和医疗服务应运而生(也就是目前社会上所讲的“养老服务”。这个概念显然过于狭小,只适合面向失能人群的长期照护服务,两者可以划等号)。同时,这些需求的满足也需要各种辅助器具的支持,从而助推了老龄用品业特别是老龄制造业的发展。个体到达生命终端时,便需要长期照护、临终关怀和殡葬服务。可见,对于整个老龄产业来说,人们在年轻时存钱即老龄金融产业是前提,住房等硬件改造等老龄宜居产业是重要条件,老龄用品产业是实体支撑,而老龄服务产业是根本保障。这就是从理论上应当把握的老龄产业发展的基本逻辑。
第二层次是现实中老龄产业的发展逻辑即现实逻辑。由于中国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现在的老年人在年轻时大多没有足够的金融准备,不仅对于改造居住硬件设施没有足够的意识,而且也买不起像样的老龄用品。低龄健康老年人对于旅游养生等活力老龄服务的需求与供给很难建立关联。他们一旦面临失能,不仅缺乏购买服务的意识,关键是也没有足够的购买力。这种状况加上市场主流的房地产市场急于寻找新的发展出路,在所谓“养老服务”*策的引领下,中国老龄产业的实际发生发展路线与产业逻辑出现背离,基本上是老龄房地产业先行,老龄服务产业及时跟进,老龄用品业的发展困难重重,至今尚未有重大起色,而老龄金融产业更是发展滞后。着眼长远来看,老龄金融产业是老龄产业其他板块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虽然目前来看其是最大的短板,未来却蕴含着重大的发展机遇。不过,如果不抓紧时机,这一短板将深刻制约未来整个老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层次是面向未来老龄产业的发展逻辑即未来逻辑,说穿了就是面向有效需求逻辑。沿着客群现有需求延伸,从单方面需求的供给做到多层次供给再到全方位持续供给,这是老龄产业集团公司从现实走向未来,从小企业走向集团企业,从单产业走向多产业线的基本逻辑。这其中有六个方面需要认真把握。
一是锁定客群逻辑,即要学会“摘葡萄”。分散的客户从严格意义的商道上来讲并不是真正的客户,找到“葡萄藤”才是真正的“摘葡萄”能手。这里主要是对所定位的客群需求清单要做到心中有数,对这些客群链接方式要做到“挂一得万”,同时,对客群的持续需求在供给上要做到定心丸式的信用保障。
二是加强客群需求管理,学会混业经营。现代经济是需求经济,企业竞争的实质是利用先进的理念、管理模式、科学技术和钢铁团队始终抓住需求进行导弹定位式供给。但是,老龄产业客群对象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是不断随着个人生命周期和家庭功能而延展变化的。近年来我国老龄产业运作的突出观念误区是,就老龄产业做老龄产业,跳不出老龄产业的圈子。老实说,即便是中老年人的需求也是和家庭功能紧密结合的,而且是与其他需求和相关产业紧密相连的。老龄产业的客户对象与其说是个人毋宁说是家庭(这正如一些养老院的院长深知老年人的子女才是真正的客户)。因此,老龄产业企业的方向是针对客户家庭功能变化滤清真正的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上既提供核心服务,又旁及其他连带服务,做到客户需求满足的广覆盖(例如提供入户长期护理服务的公司不能不管老年人的家*服务),为此就要做到公司内部混业。如果做大了,可以联合专业公司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实现外部混业运营。一句话,不懂混业即不懂老龄产业。
三是把握产业内部业态的优势和劣势,既做到产业线有基底又能开放包容。服务必须是面对面、人对人的,这就决定了老龄服务特别是长期照护服务(含院舍住养服务和入户服务)发展有一个天花板效应。这也是目前不少老龄服务机构感到产业线太短、形成规模困难较大的原因。在老龄服务达到一定规模时,如何冲破天花板,充分延长产业线,这是未来意欲打造集团企业的老龄产业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就需要分析和研究老龄产业内部各板块、各行业、各业态的所长所短,找到自己做强做大的方向。总的来看,低龄健康老年人的服务没有天花板,老龄用品产业或者老龄制造产业也没有天花板,老龄金融业更是海阔天空。但是,风筝飞得再高也需要有把控线。因此,对于老龄产业企业来说,要明确自己的基底产业定位是什么,然后进行有效的产业线链接,不能固步自封,而要开放包容。今天,老龄产业才刚刚起步,未来的竞争将十分激烈,只有开放包容,多产业运作,保持产业线有效延伸,方能持久持续。
四是塑造核心竞争力,做到面对竞争时游刃有余。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根本。严格地讲,任何企业的成功经验都是别人无法完全复制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老龄产业企业还很年轻,大多还没有建构起应有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今后各老龄产业企业的永久“作业”。做好核心竞争力构建,不仅企业可以持续运作,关键是可以在未来老龄产业井喷期面对竞争对手时游刃有余,实现最大限度占据市场份额的核心目标。其中,硬件方面的建设固然不可忽视,但软件方面的建构也至关重要,而团队建构则更为根本。没有人,一切核心竞争力都只能流于空谈。
五是适时把握融合战略,做到不可或缺。不同于只能成就少数巨无霸企业的互联网经济,老龄经济和老龄产业可以成就一大批巨无霸企业和更多中型企业。需求经济从根本说是让客户离不开、离不了的经济。一旦形成供方经济,对于客户来说,企业就是独立的,而客户则是依赖方。但是,对于同行来说,企业之间是可以一方吃掉或者兼并另一方的。未来,随着跨国公司深度进入中国老龄产业市场,特别是随着国有企业大举进*老龄产业,对于今天的老龄产业企业来说,如何做到不可或缺,是业态融合发展背景下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大企业有大企业的难处,大资本有大资本的劣势,这是未来老龄产业企业的努力方向。其中的要点是客户需求痛点的未来延长线,在这条线上布满企业造就不可或缺供方战略的据点。现在的任务就是找到这些据点,择一而为。
六是倡导先进理念,力求引领新经济。步入长寿时代,迈入老龄社会,人的需求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生活性需求,另一个是生命意义的需求。其中生命意义的需求层次更高,人们的预期也更高。目前,老龄产业发展层次相对不高,主要是面向客户的生活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鲜有更高层次的创新产品和服务。一位入住高端养老院的老经济学家曾经说:“现在做老龄产业的,似乎都把客户当成了吃喝看病的被动主体,产业做得见物不见人,生命尊严和价值缺失。”这一评论可谓一语中的,反映了目前我国老龄产业在发展方向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未来,随着老龄产业市场的逐步成熟,能够占据市场主位的企业应当是在保障客户生活需求满足的同时,能够在观念上引领客户开辟新生活,在行为上引领客户崇尚新生活方式。从老龄经济来说,和传统经济不同的是,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生命经济,其宗旨在于为客户带来生命价值。这就要求老龄产业企业基于新经济和生命经济新视野,着力从生命经济角度为客户打造实现生命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这既是老龄产业发展的最高逻辑,也是未来老龄产业顶层设计中的顶层设计。
(未完待续。请参阅《超老龄社会的来临》,*俊武著,华龄出版社,年出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