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中国二季度经济成绩单全部出炉。数据显示:
(1)经济增长方面:二季度,我国GDP当季名义增速为5.3%,当季实际增速为3.2%,上半年,GDP累计名义增速为1.3%,GDP累计实际增速为-1.6%,不论名义值还是实际值,GDP增速都已触底快速反弹,相较一季度-3.3%(名义值),和-6.8%(实际值)均出现了大幅回暖。
(2)通货膨胀方面:6月份,CPI同比增长2.5%,PPI同比增长-3.0%,均较5月份环比回升,且CPI/PPI喇叭口有所收敛。
(3)工业生产方面:6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较5月份4.4%的水平进一步回升,已经超过年10月份水平。
(4)投资方面: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为-3.1%,虽然仍处于负增长区间,但仍较5月份-6.3%环比大幅回升;其中,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2.7%,前值为-6.3%;房地产投资增速为1.9%,前值为-0.3%。固定资产投资仍较疫情前水平具有较大差距。
(5)进出口方面:6月份进出口数据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出口同比增长0.5%,进口同比增长2.7%,前值分别为-3.3%,-16.7%。进出口的回暖已经基本接近疫情前水平。
(6)消费方面:6月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前值为-2.8%,仅较上月小幅回暖,较疫情发生前8%的平均水平仍具有较大差距。
图一:上半年各项宏观经济指标
主要结论:从二季度宏观经济表现来看,数据整体比较亮眼,甚至GDP增速、进出口等数据都出现了超预期的增长。但是分析数据结构,我们发现,第二产业的快速修复是拉动二季度经济反弹的重要原因,第三产业仍处于低位增长阶段,其增速距离疫情前水平具有较大差距。如果以非典冲击为基准,结合当前居民可支配收入下滑及失业率攀升的状况,我们认为疫情对于第三产业的冲击尚未结束,且其增速也难以回升至疫情前的水平。结合这一判断,我们认为今年三、四季度经济增长斜率会放缓,增长斜率最大的阶段已经过去,第三产业可能是未来拖累经济增长的最大短板。这一变化对于债券市场的最大影响就是,投资者需要逐步修正对于经济非常乐观的预期,对于三季度的市场预期至少应转为中性,在市场预期逐步转变的过程中,会存在着阶段性的交易和配置机会,建议投资者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