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苗长虹强化中心城市工业经济对黄河流域三大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m.39.net/pf/a_5727229.html

编者按:00年11月1日,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十七次专题研讨会在河南省郑州市*河迎宾馆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为“*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沿*中心城市的地位与使命”。现将特邀嘉宾河南大学*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苗长虹在专题研讨会上的主旨发言予以全文刊发,与网友共享。

尊敬的*奇帆市长、郑新立主任,尊敬的徐立毅书记、王新伟市长,

尊敬的张大卫省长、范恒山秘书长、金碚会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来自河南大学,*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是年教育部批准建设的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作为来自地方高校的一名学者,近些年对*河流域、*河文明、沿*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做了一些研究和思考。今天站在这里诚惶诚恐,我把自己学习的一些心得给大家简要做一个汇报。我汇报的题目是:《强化中心城市工业经济对*河流域三大城市群的支撑和引领能力》。

我的汇报分以下三个方面:

一、*河流域工业经济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当中的机遇和挑战。

内需与外需取决于人口规模和结构、收入水平和结构以及贸易的便利程度。经过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轮的全球化,世界各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定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国家迅速成为世界工厂、也成为以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来参与国际分工的一个大国,与创新型国家、资源型国家相比,我们恰恰处在产业链的中间位置,所以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国家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和关键。*河流域与东南沿海和长江经济带相比,参与国际大循环的能力和水平不足,但是最近这些年,伴随着内陆地区扩大开放,增长速度很快,同时参与国内经济大循环的产业基础非常好,特别是资源型经济、劳动密集型经济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占比比较高,但是另一方面正像刚才郑新立先生所提到的,*河流域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低8个百分点。

我们统计了一下,除了四川之外,*河流域八省区的工业规模和长三角四省市实际上可以进行很好的比较。可以看到,工业从业人数占全国的比重,*河流域八省区是1.1%,长三角是19.44%;从营业收入来看,*河流域是0.95%,长三角是1.50%,可以看出,就业总体规模二者不相上下,但*河流域人均生产效率明显要比长三角低。从产业构成来看,*河流域八省区在石油和天然气开发、煤炭开采、有色金属采掘方面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一些指标占全国半壁江山,但先进制造业存在短板,特别是与长三角相比,*河流域的短板是非常明显的。

*河流域由于缺乏像长江那样的*金水道,各省区之间的经济联系特别是中间产品投入联系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利用年省区之间的投入产出表计算省区之间的主要联系,河南和江苏、广东、浙江联系很紧密,恰恰和最临近的山东的联系上并不是那么紧密。这体现出*河流域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怎样增强各个省区包括中心城市之间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在*河流域八个省区中,河南、山东、陕西、内蒙古之间的联系相对比较紧密。

*河流域在畅通国内国际大循环中的地位独特,作用非常突出。现在进入海陆文明统筹的新全球化时代,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河流域会有更大的作为。*河流域贯通东西、有利于畅通国际大循环,联结南北、有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特别是*河流域在“平衡南北方、协同东中西”的区域发展战略格局中具有非常重要枢纽地位,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能源革命、陆海统筹发展和辐射大西北、贯通中亚、联结欧盟方面,其区位和交通纽带的作用非常突出。

二、鲁豫陕在全国和*河流域的重要地位及三大城市群的发展。

*河流域中下游鲁豫陕三个省份占全国的比重,人口占全国的16.85%,GDP占16.55%,粮食产量、工业增加值、利用外资占全国0%左右,但财*收入只占7.97%,进出口占8.1%。这意味着*河流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经济增长质量比较低,财*收入的来源有限。从变化趋势看,山东、河南和陕西的情况各不相同,GDP占全国的比重陕西在稳步增长,但山东的下降很明显。

从*河流域来看,鲁豫陕三省占*河流域8省区的比重,人口、GDP、粮食等指标都在70%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用外资、对外投资等在80%以上,进出口在90%以上。这三个省区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支撑和引领整个*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三省的变化趋势看,河南省的发展态势较好,财*收入占比在持续增长,而山东、陕西的占比近年在下降。河南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地位非常重要,工业追赶山东的速度也非常快。进出口河南与山东相比还有差距,但是最近这些年的增长也非常快。总体来讲,*河流域工业调整在加速,但是调整成效可以说有喜有忧。污染密集型产业像煤炭、纺织、造纸业的占比在减少,但是各个省区的优势产业,其发展还是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如青岛,其在文体用品方面表现突出,但是原来有优势的像电子、电气产业的比例则锐减;济南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新世纪头10年表现非常优异,但“十二五”下降却非常明显;郑州市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比仍然比较高,但是煤炭去产能成效非常突出,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异*突起,成为举足轻重的主导产业;洛阳石油加工业地位锐减,但资源深加工和机械工业优势还是明显的;西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地位大幅提升,但医药制造业的地位下降明显。

从年五普的营业收入来看,各城市优势产业的地位更加突出,青岛、济南、郑州、洛阳、西安,工业结构占比超过10%以上的就—3个行业,郑州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占到31%。看深圳的工业结构,其电子信息产业占到整个营业收入的56.6%。这意味中心城市在参与全球分工和国内大分工的过程中,呈现出优势专业化产业进一步集聚的态势。

三、构建西安—洛阳—郑州—济南—青岛先进制造业走廊和高质量发展轴带。

*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需要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引领,城市群的发展主要是网络一体化,都市圈要从实体地域的角度来进行规划建设。在迈向空间一体化的时代,由于山东、河南、陕西在*河流域的重要战略地位,它们之间的一体化,特别是*河中下游山东半岛、中原、关中三大城市群一体化,在国家*河战略实施过程中是一个重中之重的关键。

从历史和现实看,关中地区和中原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比较紧密,但是河南和山东之间的联系仍然是个薄弱环节,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在迈向流域空间一体化的时代,要构建具有国际影响的先进制造业走廊和国际*河文化旅游带,既需要强化西安-洛阳-郑州高质量发展和科创走廊建设,也需要将其向东延伸到济南和青岛。因为要构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廊道,离不开青岛这个*河流域省区的经济出海口,也离不开山东、河南两个人口和经济大省的密切合作。以*河中下游5大中心城市为核心,持续推进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设,着力培育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强化其融入国家和全球价值链的能力,持续提升其在全球生产网络和全球城市网络中的能级。从营业收入看,青岛和郑州的工业规模都是一万多亿,济南、洛阳、西安基本在-亿,这些城市需继续加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和深圳相比,还有很大的潜力。

*河流域中心城市工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需要平衡好行业专业化和多样性的关系,以制度和技术创新突破优势行业专业化达到一定程度后所面临的天花板,着力培育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将拓展产业链同改善营商环境并重,进一步提升优势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全面提升产业集群参与国内和国际双循环的能力。同时,要立足*河流域的特色优势,着力围绕农产品、矿产品的精深加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提升产业链、价值链以及产业化多样化水平。最后,要强化*河流域工业结构调整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的约束,这是*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要通过硬约束来倒逼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谢谢苗教授给我们从数据分析上提出了关于*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判断,供我们大家思考。我们这一节六位嘉宾都已经发言完毕。从郑州看河南、看*河流域、看世界、看全国,也为我们下一阶段的圆桌论坛提供了很好的开端。

作者简介:苗长虹,河南大学*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来源: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秘书处00-11-01)

责任编缉:祁国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