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痛经、抽筋、痤疮都能治?难道这个方子才是家庭必备么?
春季严重的咽喉疼痛可以用引火汤吗?
生活妙方
你怕冷的原因,都总结在这里了
生活妙方
很多人对我说:“我为何总是怕冷呢?需要怎么补才好呢?”
到底有哪些原因会引起怕冷呢?
0
阳虚之人会怕冷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体的生命之火不足。
这样的人,周身怕冷,一年四季都四肢冰冷,风吹草动就着凉,身体总是感觉疲倦欲睡,脸色苍白或者黧黑,小便清长,大便容易溏薄,性欲和性功能都减退,舌质淡白,脉迟弱。
单纯的阳虚者不难识别,最难搞的,就是那种混杂了其他情况的人。
比如,有的人上热下寒,有的人里寒外热,有的人,明明是阳虚,可是一补阳就出现上火的症状。
此时补阳,是需要技巧的,比如有的时候先要打开脾胃,吃一些消食导滞,通畅气机的药物,然后再温阳,则会比较顺畅。
火神派四川卢家写的很多医案,开始往往都是用的南山楂等药物,这就是我常讲的开路方,打开通道,然后再温阳。
但是,只要是阳虚者,需要坚持温阳,我的看法是,即使出现上火的情况,那也是假象,要坚持下去,就会发现火自己下去了。
阳虚之人,用药可以请教医生,用些比如四逆汤,金匮肾气丸等等方子,自己食疗,可以用些姜糖等,都是可以的。
艾灸对阳虚体质,作用突出。
推荐的穴位是:阳池、涌泉。
艾灸是利用艾绒在体表穴位上的烧灼,借助燃烧产生的温和热力以及艾叶的药理作用、腧穴的功能,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传导,起到温经通脉、舒经活络、扶正祛邪的作用。
艾灸法性属温阳,能温通经脉,祛邪散寒,改善虚寒体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增强精力,改善总体健康状况。而且艾灸产生的热量还能降低肌肉的紧张性,促进血液循环。
阳池穴
阳池穴,意思指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之气。
阳池三焦经的穴位,在手腕背横纹中,在指伸肌腱的尺侧凹陷中。翘起手掌,在腕背横纹能摸到一束(2-5指)肌腱,这束肌腱靠近小指侧有一个凹陷,就是阳池。
◎图片由紫图图书图解*帝内经提供
涌泉穴
涌泉穴为肾经的起点,肾主一身之阴阳。
涌泉穴在脚心,在第2、3脚趾趾缝和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每天治疗一次,5~20min/次,隔日一次,2周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效果。
注意事项
环境安全:施灸过程中,室内要注意通风。施灸途中一定要防止烧坏衣服及床单等,艾灸完毕之后必须要确保艾火完全熄灭,防止火灾发生。
不宜艾灸的情况:过饱,过饥,大渴,情绪激动,醉酒,极度疲劳时不宜施灸;妇女经期不宜施灸;孕妇及婴幼儿不宜施灸。
艾灸不慎烫伤,可涂抹万花油;起疱时,小者可以自行吸收,大者需消*针刺破,放出液体,外敷消*纱布,胶布固定。
此外,再配合适当的运动,促进血液运行之外还能产生热量,早日将“寒冰掌”变成“火云掌”!
02
血虚之人也会怕冷
血液是带着温度循行身体的,如果血液不足,则四肢容易冰冷。
很多女性因为生孩子导致气血大亏,只要养血,身体会立竿见影地恢复的。
血虚的时候,同时伴随出现的情况是,夏天手脚温暖,冬天手脚冰凉,这与阳虚的夏天手脚也凉不同。血虚者容易失眠,尤其是从生孩子过后出现的失眠。
同时,血虚之人劳累过后,容易头晕心悸,非常容易疲惫。蹲在地上找东西,站起来,就会瞬间头晕眼花,眼前一黑。
血虚往往是和其他因素混杂的,比如肝气不舒,比如痰湿,因此,我建议,如果有肝气不舒的情况,舌头形状是尖尖的,就要先用疏肝理气的方子用几天,然后再养血。如果有痰湿的,可以先化痰湿几天,再养血,然后几天后再去痰湿,然后再养血,这样逐渐增加养血的比例,最终变成全部养血。
有的朋友养血的时候反映上火,其实,我倒是觉得上火是好事,说明在滋补,是正常的反应。
血虚的调理,我一直建议大家服用清朝名医王孟英创立的“玉灵膏”,此方效果极佳,而且是食疗的方式,大家比较容易接受。
03
肝气不舒也会怕冷
很多反映四肢冰冷的人,本来以为是阳虚,结果是肝气不舒。肝气不舒,会导致气机不畅,将阳气滞留中宫,而四肢则会逆冷,中医也叫四逆,著名的“四逆散”就是治疗此症的。
这种肝气不舒之人,往往舌头的形状是尖尖的,或者是胖胖的。同时往往有喜欢叹息,嘴里感觉苦,嘴干,眼干,眩晕,胃胀胃痛,情绪紧张时容易腹泻,心烦,爱发火,容易恶心,呕吐酸水,嗳气,胸闷心悸,肋骨有胀痛的地方,失眠,多梦。
这些症状,如果有两三个,与舌像吻合。肝气不舒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
对于肝气不舒的调理,可以用泡脚的方子解开忧郁。这个方子尤其对肝气不舒引起的失眠效果较好。只是孕妇忌用。
方子
柴胡六克、*芩六克、法半夏六克、*参六克、炙甘草六克、桂枝六克、茯苓三十克、煅龙骨三十克、煅牡蛎三十克、郁金六克、远志六克、香附六克、石菖蒲六克、丹皮六克、炒栀子六克。
如果舌头无苔,则加生地九克、白芍九克。
??这个方子,熬水四十分钟,药汁分成两份,早晚各用一份,兑入温水,泡脚,水温不必太热,水量淹过脚踝即可,每天泡两次,每次二十分钟。
04
瘀血也会怕冷
如果瘀血是全身性的,则全身气血运行缓慢,也会导致气血无法温煦四肢,所以也会导致怕冷。有的会出现四肢颜色变得铁青的情况,甚至青筋显示很黑的颜色,嘴唇容易冻得发紫。
此时,需要活血祛瘀,让气血通畅起来
当年我母亲患慢性肾炎的时候,就是非常怕冷,夏天穿厚厚的毛裤,一般人会想,这是肾阳虚吧?肾病多是肾经瘀阻,怕冷只是假象,所以坚持凉血活血,等到母亲的肾病痊愈了,则彻底不怕冷了。用凉血活血的方法,让人解除怕冷的症状,这是有中医的理论指导才能做到的。
05
有外邪导致怕冷
平时阳虚的怕冷,中医里面叫畏寒,说的是多披件衣服,就不怕冷了。而外感导致的怕冷,中医叫恶寒,这个披衣服是不起作用的。
这种恶寒是人体的奋起抵抗的一个标志,分清寒热,认真清除外邪。
在怕冷这个症状里面,除了阳虚,其实假象很多的。
有的朋友会说:“我怎么感觉这些因素我都有?”
我要回答:我的天啊,那您之前对您的身体有多不好啊?!给自己身体上挂了这么多定时炸弹!
现在,您需要一个炸弹一个炸弹地清除。
顺序:疏肝、养血、温阳、化瘀!
————————————————
“以简驭繁”
其实中医是复杂又简单的啊,西医仅仅皮肤病的名称,就有几千个。
中医内科的调理,就是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这四个虚;
阻碍经络运行障碍,大致只有瘀血、痰湿、气郁这三个。
中医大致用这七个类型,对应西医成千上万的病名,哪个更复杂吗?
日常调理常用方剂
附子理中丸:温脾散寒,止泻止痛。用于脾胃虚寒、手足不温等。组方:附子、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归芍地*丸:肝肾阴虚(妇女)。滋阴养血、柔肝补肾,妇女经期失血过多会伤阴。
组方:六味地*丸(熟地*、山萸肉、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当归+白芍
适用病症:妇女肾虚而引起的崩漏、头晕、乏力、腰腿酸疼、耳鸣、足跟痛等。桂附地*丸: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的腰膝酸痛、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老人尿频。组方:六味地*丸+肉桂+附子
主治:肾阳虚和阴阳两虚
适合人群:阳虚者,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舌苔色淡而多苔者。适用病症: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适用人群:肾阳虚伴随着小便不利,腰腿不便。组方:六味地*丸+桂枝、附子、牛膝、车前子。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用于体倦乏力,内脏下垂。组方:*芪(蜜炙)、*参、甘草(蜜炙)、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生脉饮: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自汗。组方:人参三克、麦冬三克、五味子七枚玉屏风散:补益剂,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组成:防风、*芪、白术。*芪建中汤:温养脾胃,治疗虚寒性胃痛,腹中拘急疼痛,自汗。组成:*芪、桂枝、白芍、生姜、炙甘草、大枣、饴糖。人参归脾丸: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月经量少,色淡。组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芪、当归、木香、远志、龙眼肉、酸枣仁。人参健脾丸: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组方: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炙*芪、当归、酸枣仁、远志。加味逍遥丸:为和解剂,具有疏肝清热,健脾养血之功效。组方:柴胡、当归、白芍、白术(麸炒)、茯苓、甘草、牡丹皮、栀子(姜炙)、薄荷。
四逆散:为和解剂,调和肝脾,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组成:柴胡(6克)枳实(6克)芍药(6克)炙甘草(6克)
方解:柴胡既可疏解肝郁,又可升清阳以使郁热外透,用为君药;芍药养血敛阴,与柴胡相配,一升一敛,使郁热透解而不伤阴,为臣药;佐以枳实行气散结,以增强疏畅气机之效。
适用:调理肝气不舒导致的气机郁滞,出现身体表里、上下不能调和,阳气郁闭于内,四肢逆冷的情况。
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血虚兼血瘀证适用。
组方:当归、熟地、川芎、白芍、桃仁、红花。
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四逆散+其他
组方:当归九克、生地九克、桃仁十二克、红花九克、枳壳六克、赤芍六克、柴胡三克、甘草三克、桔梗五克、川芎五克、牛膝九克。
功效:调畅气机,活血化瘀,养血。用途甚广,严重低估。
罗大伦博士:原文作用被远远低估的血府逐瘀汤
生活妙方
八珍汤:四君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物汤(熟地、当归、芍药、川芎)
功效:具有益气补血之功效。主治气血两虚证
十全大补汤:四君子汤+四物汤+*芪+肉桂
功效:温补气血,治诸虚不足。
桔梗元参汤:桔梗9克元参9克杏仁9克橘皮9克法半夏9克茯苓9克甘草6克生姜9克。
功效:调理脾胃气机升降,调畅肺气(清鼻涕的肺气虚寒型鼻炎患者才可以,儿童用量减半,没有中成药)。
方解:茯苓祛脾中湿气,升脾之阳气,半夏降胃气,甘草和中,桔梗宣发肺气,元参(玄参)清咽利喉,起肾水上行,杏仁降肺气,陈皮开肺气,生姜暖中散寒。
中医惠民,惠及苍生!
正安答摩一学就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