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看“艾草”的养生之道
神农尝百草是中国传统饮食和医药相结合的开始,中医“药食同源”理论便源于此,而且民以食为天,古人早在几千年前就以鲜艾入膳,陈艾入药,明确指出“煎服者宜新鲜,灸火者宜陈久,生用则寒,熟用则热”。
·艾草的生理特性
艾草为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本品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花期7-10月。
·产地
艾草主要产于安徽、湖北、河南、浙江、山东等地,其中河南汤阳的“北艾”、浙江宁波的“海艾”、湖北蕲州的“蕲艾”为上品。
·采摘季节
清明时节到端午节前后都是艾草生长旺盛的时节,清明时节野艾茸茸,正是采食艾草的好时机,叶嫩汁多,可做成艾糍、艾米果、艾草茶、艾叶鸡蛋汤等;另外史书记载:艾草“生于山阳,采以端午”,此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有特异香气,花未开时采摘。
·艾草治百病
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里说到艾草:“味苦,微温,无*。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捣叶以灸百病,亦止伤血。汁,又杀蛔虫。苦酒煎叶,治癣甚良。”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也提到艾草可以:“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所以说以艾草为媒介做成艾绒、艾条、艾柱等可以治疗诸多疾病,艾草也被称为“百草之王”,其药用价值十分高。
·艾草的功效及应用
1.散寒祛湿
艾草用于治疗下焦虚寒证,表现为腹中冷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以及带下量多清稀等证。生用也能够温通经脉,逐寒湿而止冷痛。常配合当归、香附、吴茱萸、肉桂、附子等同用。寒湿泻痢不止者,可与干姜同煎。
2.温经止血
艾草用于治疗出血之证。艾叶能温经止血,主要用于虚寒性的出血病证,对妇女崩漏下血尤为适宜。常炒炭用,并可与阿胶、地*等药配伍,如胶艾汤。至于血热妄行的衄血、咯血,也可用鲜艾叶配合凉血止血的鲜生地、鲜侧柏叶、鲜荷叶同用,即四生丸。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胎动不安,心腹冷痛,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泄泻久痢,带下,湿疹,疥癣,痈肿,痔疮。
3.外用
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在人体的经络、穴位或病痛部位进行熏灸,借助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从而激发经气、温通气血,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艾灸适用于风湿痹证、神经性麻痹、月经病、妇科疾病、腰痛、腹泻及广泛性皮肤病等多种病证。
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4.艾草油有止咳、祛痰、平喘作用
艾草油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萜品烯醇,可以镇咳平喘、祛痰、调节中枢神经,如萜品烯醇直接作用于气管,对药物性哮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将艾草油放在患者胃部外敷,能明显缓解喘息、咳嗽症状,对哮喘型支气管炎有很好的疗效。
·日常应用
艾草泡脚:取30-50g干艾草煮水泡脚,药水没过脚踝上三寸(三阴交)为宜。
泡脚期间应当注意,同时多喝温开水,少吃寒凉的食物,注意休息。发烧和患有低血压、糖尿病的人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艾草泡脚。
艾草鸡蛋汤:鲜艾草30克,鸡蛋2个
做法:鲜艾草清洗干净后切碎,放入到打散的鸡蛋中拌匀,入烧热锅煎好,再加水适量煮沸,放适量食盐调味即可吃。
适合脾胃虚寒或下焦虚寒的人群,表现为胃痛或腹痛拘急暴作,伴有腹鸣,得热则痛减,或月经不调,经期腹痛,口淡不渴,形寒肢冷,大便溏烂,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腻,脉沉。
艾叶熏香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可芳香辟秽,艾草泡水熏蒸以达消*止痒,用艾叶熏蒸母婴室可抑制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等10多种常见细菌的生长,并且熏蒸后空气参数可以达到正常,对产妇和新生儿*性小、刺激小,因此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
·禁忌
本品药性温燥,阴虚血热者慎用。有小*,不可过量长期服用。
专家简介
曾英坚: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具有丰富的西医临床、中医临证及中西医结合诊疗经验。擅长恶性血液病、肿瘤化疗后的中医调治及不能耐受化疗恶性血液病、肿瘤的中医治疗;擅长中西医综合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贫血、过敏性紫癜、难治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擅长中医药联合个体化减*增效化疗方案、去甲基化方案、最新医学技术及转化医学方案综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和老年恶性血液病。目前中西医结合诊疗血液疾病的技术水平处于省内领先及国内先进水平。
还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更年期综合征以及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头晕乏力、心慌失眠、抑郁心烦、自汗盗汗、手足心汗、畏寒燥热、月经不调、口苦口干、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等内分泌失调性疾病的中医调治和中医疑难杂病的治疗。
学术任职及荣誉: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病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中西医整合医学学组委员,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血液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主任委员,医院学会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分会主任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疾病诊疗专家组专家成员,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中青年专家,全国第四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江西省首批中医药中青年骨干人才,获江西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卫健委抗疫“记大功”奖励。
坐诊时间:总院门诊:周一、周四上午,周三下午;体检中心诊后专家门诊:周五上午;红谷滩国医堂:周一下午。
张大玲,女,住院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分会委员、江西省康复养生协会针灸推拿康复专委会委员。长期从事血液疾病的诊治,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等各类血液病的诊治。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