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小耳尖治病多 [复制链接]

1#
山东白癜风科医院 https://4001582233.114.qq.com/

耳尖,既是一个解剖名词,又是一个经外奇穴名。卷耳取尖上即是。耳尖一般不针刺,可灸,但用的最多的是三棱针放血。

耳尖放血的作用主要是清热泻火,镇肝潜阳、清脑明目,特别是泄胸膈以上之火。中医认为“火性炎上”,故上火症状多表现在咽喉以上部位,所以选择耳尖部位放血是比较合理的。另外,耳尖在经络中为肝经所主,肝在中医里被称作“将*之官”,和情绪活动关系密切,肝脏功能失常,容易产生肝火症状,此时就可耳尖放血。

操作方法

1、按摩耳廓:先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

2、消*:双手消*后戴上无菌指套或手套后,用碘伏棉球严格消*。

3、针刺手法: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三棱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约1~2mm深,随即出针。

4、放血: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的耳廓,使其自然出血,然后用棉球吸取血滴。出血量一般根据患者病情、体质而定。每次放血约5~10滴,每滴如*豆大小,约5毫米直径大小。

常见治疗

1.高热

这是耳尖放血最常用最有效的适应症,适用于感冒、肺炎、扁桃体炎所引发的高热,尤其是在以上疾病经过几天后仍持续高热的情况下,用耳尖放血可迅速退热,

两次放血即可(可结合十宣、大椎)。

2、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属中医"风热乳蛾"范畴。本病多因细菌感染而发,主要症状为咽部红肿,以扁桃体最显著,耳尖之穴最善泻肺胃之热,疏解上焦风热之邪。故运用耳尖放血疗法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可取疏风泄热,利咽止痛之效。

3.流行性腮腺炎(中医称作痄腮)

每日1次,一般3-6次腮腺肿胀可以消退。

4.麦粒肿(俗称针眼)

每日1次,一般2-5次即可。

5.口腔溃疡

每日1次,一般3-5天能结痂而愈(如果溃疡多时可在太阳穴放血为最好)。

6.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中医称之为火眼)

单侧患病取病侧,双侧患病取双侧。出血量达3-5滴即可,一般1-3次可治愈。凡红眼病初起,麦粒肿未化脓者,刺血太阳穴(挤7-9滴血),双脚中趾尖(挤3-5滴血),则今天刺血,明天可愈。

7.痤疮(俗称青春痘,又叫面疱、粉刺、暗疮等,中医称肺风粉刺)双耳尖、大椎、肺俞刺血。

8.失眠(中医称不寐)

耳尖刺血有很好的效果,如果结合间谷、行间,再加风市穴效果更好。耳尖刺血,除了活血化瘀以外,可以镇定祛风,交通心肾,所以它是治疗失眠很好的穴位。

9.湿疹、荨麻疹

耳尖点刺放血能使湿疹、荨麻疹得到有效控制,且不易复发。特别是对肝胆经脉所循行之处,如面颊、耳后、胁肋、腹股沟及会阴部等部位的湿疹,针刺耳尖能明显减轻瘙痒缓解症状。

10.高血压

注意:出血性疾病、孕妇及体质虚弱和过敏性体质者,禁用上述耳尖穴放血法。总之,耳尖放血因其简便效验广泛适用于由胸膈以上,尤其是头面部的热性疾病,耳尖穴是最常用于放血的穴位之一。

很多孩子怕痛怕打针,但耳尖放血反而容易让孩子接受,只需要用针头在孩子的耳尖上扎一下,放出几滴“瘀血”就行了,往往孩子还未感觉到痛,治疗就完成了,操作起来比打针、喂药还快捷方便。该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适应症广,减少内服药,无药物副作用。目前病房里发热的患儿,耳尖放血后,退热效果显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