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是(1)西陵峡:宜昌的南津关至秭归县西的香溪口,66公里。(2)巫峡:巴东县官渡口至巫山县城东大宁河,46公里。(3)瞿塘峡:巫山县大溪乡至奉节县白帝城,8公里。第二天宜昌的游览都在西陵峡区段内,上午游览三游洞,下午游览三峡大坝景区。中晚餐都在“神知缘”享用,晚上到秭归县的长江游轮码头上船,溯江而上。本集记叙三游洞的游览,下集再叙三峡大坝。宜昌是个发展很快的城市,我们进入宜昌时在沿江大道行驶,在天然塔附近用晚餐,然后沿江行驶一段路后再到酒店,第二天前往三游洞。车观沿途的街景,对宜昌留下一点印象。宜昌是湖北的一个地级市,辖13个区县,2.1万平方公里,万人口。市区的东大门为五一广场,导游正介绍广场中的“三峡明珠”雕塑。图为广场附近的一所实验中学,学校围墙上是法典宣传画。宜昌本是进出川渝的物资集散地,由于兴建了两座水利电力枢纽,就成为世界级的水电之都、中国的动力心脏了。市*建设也因此带动起来,图为五一广场附近的大酒店。大巴行驶在沿江大道上,一边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建筑,一边是景色迷人的长江河岸。中心城区沿江一字铺开,构成一道不可多得的美丽风景线。经过中心城区的至喜长江大桥、夷陵长江大桥、铁路大桥等,也是宜昌的美丽景观。图为王家河公园,一条高架铁路桥从公园上空腾起,跨江而过。(由于本人的车位在右侧,没法拍到左侧沿江的照片。)宜昌的意思就是“宜居之地,昌盛之城”,没错,在沿江大道上一路浏览,是能感受到这里是昌盛之城。宜昌还是楚文化的摇篮,巴文化的发祥地。沿江的天然塔就是其中的一个文化标志。天然塔是清乾隆时重建的古建筑,成为夷陵古城的城标。图为夜间亮灯时的天然塔。晚餐后,来到下榻的睿柏云酒店,酒店坐落在发展大道上。睿柏云酒店拥有风格各异的各式客房百余间,顶层宴会厅可同时容纳人就餐,酒店外有很大的停车场。清晨醒来,看窗外,晨光下的发展大道,欣欣向荣。酒店下面有个运河公园,清早起来到这里散步。早餐后出发,前往三游洞,图为港虹路的街景。大巴正经过*柏河大桥,*柏河是宜昌的主要河道,发源于夷陵区黑良山,长公里,在桥的下游几公里处汇入长江。沿着夜明珠路的山路向前,直到景区的停车场。停车场对面山顶上,一座白色的塔状建筑格外醒目,不过这与景区无关。下牢溪汇入长江的河口就是南津关,这里有二个4A级景区。一是快乐谷,这是西陵峡口景区(葛洲坝至三峡大坝)的一部分。二是我们要游览的三游洞景区,我们将沿着步道逆时针环游一圈,在图中标示的景点处一一打卡。一下车,在停车场的平台上看,就觉得这里景色不错。对面悬崖壁上的山洞,就是三游洞,跨越下牢溪的大桥叫三游洞大桥。向三游洞桥方向走去,回头看桥下的深谷,下牢溪在谷口汇入长江。谷口建有一个观光平台,一条栈道沿悬崖边修建,从平台通往三游洞,我们将会在那里走过。这是三游洞大桥,游客走行人道,从桥面下穿过。在行人桥上观看三游洞全貌,是个绝佳的位置。悬崖、洞穴、植被,一个天然的山水大型盆景。山顶上的楚塞楼也在画面中。从桥下穿过,来到桥北,这里是快乐谷游乐场。
快乐谷景区有游览观光、极限运动、住宿休闲、拓展训练等项目。在我们回程时,还看到勇敢的年轻人在挑战蹦极。
下牢溪峡谷,风景秀丽。峡谷悬崖间串起一条悬索桥。远处是三峡公路通过下牢溪的大桥,下午前往三峡大坝时,将在那儿经过。下牢溪北岸悬崖壁上,建有餐厅,号称“全球九大岩洞餐厅”。边走边看,从人行桥上跨过了下牢溪。三游洞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个小小的山门是景区的出入口。我们可以优先进入山门,门内的匾额“三游雨霁”意思是雨过天晴后,三游洞的风景更加别致美妙。三游洞的名称来自两个典故,一是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一同来游过此洞,人称为“后三游”。二是早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个人曾一同游过此洞,人称“前三游”。图为唐代的三位诗人塑像,安放在山门内小广场边。游玩三游洞景区,一是了解人文古迹,二是观赏自然风光。这里是长江三峡的下游端头,即西陵峡的起点位置。站在观光平台上,欣赏美丽的西陵峡风光。图为上游方向的长江。这是下游方向的长江,前方河道向东转南拐弯,那里正是下牢溪河口,是三峡的起点。我们游览的路线是从长江北岸开始,逆时针沿江绕回到下牢溪南岸,一一观看途径的景点。这里有个南宋*事遗址,南宋时期曾在此建过三游洞城。这是楚塞楼,它与三游洞、至喜亭同列为西陵三大胜景。楚塞楼始建于宋代,现在看到的是重修过的古建筑,楼高三层。楼内展出《巴楚乐宫》复仿制乐器97件,三楼还展出古代女尸及各种文物。不过没有开放。从楚塞楼下来,是一片印章石园,这是我国唯一一处以印章为主题的石园。印章石园共征集到吴作人、关山月、张仃等位世界知名华人画家作品件。印章遍布在山坡走道边。精心刻制的印章,风格各异、自然天成,将画家常用章放大成印章石雕。这里还有三游洞的抗战遗址。抗战期间,曾是武汉国民*府要员的办公地,抗战部队的指挥所。这里有个休息亭,名为“山谷亭”,是为纪念宋代诗人*庭坚(字山谷)而建的。站在山谷亭处,看到东南方有个石雕及平台,下去看看。这个平台是“张飞擂鼓台”。据说三国时期,汉将张飞曾任宜都(今宜昌)郡守,曾在此擂鼓督练兵士,训练效果显著。于是在擂台上方,修建了张飞擂鼓台雕像。张飞目光如炬,左手扶宝剑,右手扶战鼓,脚踏巨石,威风凛凛,不怒自威,令人震撼。张飞擂鼓台边,竖起了“三峡起始点”的石牌,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打卡地。平台处于悬崖上方,没有视线的遮挡,的确是拍摄西陵峡景色的好位置。上游,滚滚江水天上来。下游,涛涛江水向海洋。景区东边的山峰上,有一座亭子,过去看看。它就是至喜亭。至喜亭始建于宋朝欧阳修任宜昌县令时期,后被损毁,年新建。新建的至喜亭,飞檐红柱,重檐三叠,玻璃瓦面,青石雕花栏杆,通高18米。至喜亭底层,保留有欧阳修专为此亭作的记文,即《峡州至喜亭记》,因而使此亭成为西陵三大胜境之一。至喜亭原是为方便船夫和商旅休憩而修建的。新建的至喜亭中部有螺旋式楼梯,游客可以登顶观光。来到高高的至喜亭顶楼,遥看西陵峡起点的四周,欣赏美丽的山水胜景。图为南面景象。东面的景象,长江在此进入江汉平原。北面的景象,是下牢溪河口的景观区。西面的景象,西陵山脉层层叠叠,平原地带从此进入连绵的山峦地带。从至喜亭下来,看到了东面河岸边的古*垒。向河岸走来,岸边又有一处“西陵峡”的打卡点。从江面算起,这里是西陵峡的起始点。虽说滚滚长江东逝水,由于葛洲坝的建成,这里已是“高峡出平湖”。西陵峡原有的暗礁被淹没在水下了,险峻的航道如今成了旅游的胜地。来看看古*垒遗址吧。古人称此为“险隘之区,如郑之虎牢,秦之幽谷”,在汉代这里曾称“下牢戌”或“下牢关”。古*垒始建于东汉晚期,延用至六朝,是峡口唯一的古*事遗迹。年在修建滨江长廊时发现该遗址,南北长10余米,东西宽9米,残高3米,形若倒置的升斗。如今修复的古*垒遗址,成了一个观光点。观西陵峡口之美景,感古代雄关之雄壮。遗址挖掘中,出土了许多文物。在遗址北侧出土有二处南宋刻石,据此,古*垒是在宋代也曾被修复过。图为古*垒内的展厅。从古*垒走下来到东边江岸,有几个看点,一是崖壁边展现了一排碑刻。二是山崖边的大悲洞,曾作僧舍,已存在千年。洞外岩壁上刻有佛像浮雕,充满禅意。三是一座小亭,叫津亭。唐代大诗人杜甫曾来此,并留下一首七律诗,后来为了纪念杜甫又重建了津亭。津亭下是游船码头,我们经过码头沿下牢溪河岸返回。沿着下牢溪南岸的栈道往回走。这里有个观江平台,图为下牢溪的下游方向,北岸为西陵峡口景区。这是下牢溪的上游方向。继续往回走,美丽的峡谷景观又呈现在眼前。这里的栈道是沿着崖壁开凿出来的。部分路段还凿洞而过。脚下的栈道,唐宋以来留下了无数来客的足迹。现在来到了三游洞。此洞为石灰岩的天然溶洞,深有30米,宽23米,高9米,距今已有5、6亿年。三根似圆若方的钟乳石柱,将溶洞隔成了前后相通的两个大厅。石柱旁有《三游洞记》石碑。前厅明旷,诗文满壁。后厅幽奥,旁有耳洞。洞内也有“前三游”白居易、白行简、元稹的雕像,石碑《三游洞序》为白居易所作,该文是三游洞的精髓和灵*所在。后室顶部空圆若悬钟,以石投击,其声如钟,石子落地,其响如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三游洞景色奇丽,曾被古人喻为“幻境”。历代途经夷陵(宜昌)的人,大都到此一游,并以楷、隶、行、草各种字体和诗歌、散文、壁画、题记等形式写景抒怀,镌刻于石壁之上。三游洞西边的石壁上刻有“鬲凡”两字,意思这里为仙境与凡间的分界处。古人把三游洞喻为仙境,从西边过来,经过这里,也就进入了仙境。我们是反向走的,也就从仙境回到凡间。好了,看到了前面的小门楼,就算走出了三游洞。回头看,这才是“三游古洞”的正门,正门旁的崖洞里,也有《三游洞记》石碑。观光结束,原路返回。还是特别欣赏下牢溪的美景:溪水清澈见底,碧澄如玉,溪流蜿蜒曲折,峰峦叠嶂层层,大桥飞架而过,两岸奇峰竟秀,美!现在前往三峡大坝景区,大巴先返回城区,再转三峡专用公路,图为大巴经过*柏河大桥。然后经过下牢溪大桥。图为下牢溪上游方向的峡谷。山高谷深,地势险峻,景色秀美。三峡专用公路穿梭在崇山峻岭中,穿过长长的5段隧道,来到了长江北岸,现在正沿江而行。三峡大坝景区到了,不过先去用午餐。餐厅在一个庭园内,这个庭园也是一个小景区,叫“神知缘”。进入大门,迎面而来的是水池中的神女雕像,优雅安详。右边是“神芝园”,内有灵芝种植区和灵芝博物馆。左边通往灵芝园生态餐厅。去餐厅要走过一段长长的水榭长廊。庭园内木桥溪流,静池喷珠,柳绿竹翠,静雅安宁。庭园后方还有中药观赏区、中华鲟观赏区、梅花鹿园等景点。还有神农雕像和实景表演区。以及神农台和千年神树林。这个园区说得那么神,其实没感觉到有多神。不过餐后走走看看倒也不错。然后去参观三峡大坝,见下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