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季度,南通徐州和常州GDP出炉,谁将 [复制链接]

1#

文:青黎

年一季度,GDP十强城市已经出炉。根据数据统计,从GDP总量来看,今年第一季度的GDP排名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南京和武汉。如果从实际增速的角度来看,那么十座城市的排名顺序就变成武汉、重庆、成都、北京、苏州、南京、广州、杭州和深圳。再看增量,前十城中增量超亿以上的城市有4城,上海、北京、苏州、重庆,超亿的有4城,武汉、广州、成都、杭州。

可以看到,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增速和增量方面,江苏的表现都是比较突出的,不仅有两座城市进入十强城市榜单,而且在经济增速方面,两座城市也都排在十强城市中靠前的位置。实际上,江苏虽然在经济总量方面落后广东,但各城市的发展一向十分出色。在年gdp百强城市中,江苏13个城市全部进入百强,足以证明江苏各市的能力之强。

在江苏的众多城市中,一般认为能力最强的三座城市分别是南京、苏州和无锡,而截止目前,三强的格局也是相当稳定的。但除了三大强市外,江苏其他城市将迎来新的大洗牌。那么未来的江苏第四城又将属于谁呢?

综合来看,南通、常州、徐州三大城市之间的竞争将相当激烈。

首先来看南通。南通坐落于江苏省东南部地区,是我国最开始推行扩大开放的沿海地区城市之一。年一季度,南通全市的GDP总量为.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具体按产业来划分,南通的第一产业增加值65.1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1亿元。从数字来看,南通在经济总量方面的优势还是十分明显的,特别是工业的发展潜力更是十分巨大。

除经济优势以外,南通的区位优势也让其在竞争中更胜一筹。一直以来,处在大上海经济圈的地位和港口城市,南通的区位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而这也为其争取到更多发展资源。展望未来,南通将加快建设“一枢纽五城市”,更深层次对接上海,更宽领域融入苏南。可以说凭借区位的优势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南通的未来更加不可限量。

再来看常州。作为工业明星城市,常州的制造业不容忽视。年,常州实现制造业增加值.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3%,高于GDP增速2.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7.9%,高于GDP两年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1.5%,高于全省平均5.7个百分点,比重较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

此外,截止目前,常州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家;独角兽(含潜在)企业15家、瞪羚企业家;上市企业已达到79家;“隐形冠*”企业多家;中国工业大奖、工业强基工程项目、制造业单项冠*数量均列全国地级市第一,由此足以可见常州制造业实力之强。

而从地理位置上看,常州的优势也十分明显。东西走向,常州位于沪宁走廊,并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南北方向,常州处于江苏省中轴区位,并且避开了太湖的天然阻隔,充分具备争取战略资源、构建南北向通道的优势条件,具有打造长三角交通中轴的基础与潜力。

年一季度,常州全市实现GDP总量为.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其中,常州的第一产业增加值21.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亿元,可以说在地理位置和制造业优势的带动下,继续取得十分不错的成绩。展望未来,以“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为建设目标的常州,也一定会写下新的辉煌。

徐州作为江苏省“资格”最古老的城市,地理交通优势明显,号称是“五省通衢”,在普铁时代就走在各大城市前列,陇海铁路和京沪铁路两大干线在此交汇,还有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绝对是全国非常险要的铁路枢纽城市。

近年来,徐州经济发展十分出色。年,徐州市GDP突破亿大关,同比增长8.7%,经济增速持续好于全国、全省。年第一季度,徐州实现GDP总量为.96亿元,可比价同比增长4.6%。

从经济规模来看,虽然徐州暂时落后于常州和南通,不过徐州与常州的差距并不大。分具体产业来看,徐州全市的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84亿元、.53亿元和.59亿元,分别增长5.2%、5.8%和3.8%。特别指出的是,徐州的三产服务业占比较高。而展望未来,到年徐州GDP预计将超万亿元,可以看到徐州的发展潜力还是十分巨大的。

总体来看,三座城市各有各的优势,例如南通的经济规模出众;徐州的地理区位、战略意义、医疗水平、科教实力、常住人口等领域,甚至已经堪比不少省会城市;而常州的发展水平在国内都称得上顶尖实力。

但三者又都有各自的短板和弱势。如南通在软实力领域还需加强;徐州的经济规模是其弱势;而反观常州,欠缺区域南北向通道目前是其关键短板。那么究竟谁能成为江苏第四城,关键看哪座城市能首先保持优势,突破短板,迎来更好的发展。你说是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