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红出北疆城川红色教育培训基地走向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https://m-mip.39.net/m/mipso_5153151.html

城川,

祖国北疆的一个小镇,

鄂托克前旗的东南端,

无定河载着这片土地千年流淌。

一幢幢灰色小楼映掩在绿树丛中,南北十字路恰似小镇的坐标系,“隆起”在鄂尔多斯高原的西南角。作为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北部屏障,这里是中国共产*在内蒙古最早建立的红色*权、革命年代*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摇篮、*的民族*策的发源地、民族统战工作的桥头堡……血染的家国情怀在新时代更加激荡,爆发出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深挖“红色矿藏”

联动阵地满足多元化需求

穿过一条两边柳枝低垂、浓绿滴翠的公路,一片正在施工的场所在柳林间豁然眼前,综合研学实践区、素质拓展实训区、野外训练战斗区、生态科技科普区都在加紧施工,刚下过雨的场地里还有些泥泞,但五六个工人正在安插木桩建造迷宫,旁边的挖掘机也在轰隆隆地作业……

“看,拓展训练的器材正在安装,我们要依托当地柳林、湿地、水库等自然资源,打造一个集*性教育、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应急救援培训、体能素质提升及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红色研学、游学基地。”负责人马志庆介绍说。

这不过是城川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的一个点。

一辈辈各族革命先烈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的诞生而筚路蓝缕、赓续奋斗。

红色,是这片土地最闪亮、最深沉、最令人动容的颜色。鄂托克前旗深入发掘“红色矿藏”,变红色资源为基地优势。

今天,以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为核心,以三段地革命历史纪念馆、阳早寒春三边牧场陈列馆、城川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站陈列馆、王震井纪念园、马良诚顾寿山烈士纪念陵园、滴哨沟战场纪念园和城川红色拓展基地为补充,以城川红色拓展基地、国防教育展厅、场景式教学馆为延伸……城川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犹如一块历史的“展板”,让一段段被时光封藏的红色岁月“复活”,从烽火连天中走向国泰民安的新时代。

三段地革命历史纪念馆

王震井纪念园

阳早寒春三边牧场陈列馆

城川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站陈列馆

马良诚顾寿山烈士纪念陵园

为进一步突出红色培训教育的创新性、实训性、实践性,鄂托克前旗深入挖掘红色培训和红色研学潜力,在各镇打造红色培训教学体验户30多户,并规划建设了一批红色延伸项目。年,新建了城川红色拓展基地,包括*员干部拓展培训基地、青少年素质拓展基地、应急救护实训基地、民兵预备役训练基地。同时,在城川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城川拓展训练基地、国防教育展厅、场景式教学馆、体验教学点、实践教学点、红色研学户等各个阵地之间成功探索出“资源共享”模式,形成了“旗红色教育培训中心承接,旗红色文化教育培训有限公司服务,旗委*校、红色教育集训中心、青少年红色研学中心联动”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了以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主体,以鄂托克前旗委*校、红色教育培训中心、红色教育集训中心、青少年红色研学中心为延伸和拓展的多元培训服务架构。

“基地统一调度培训班次日程安排,统一提供培训后勤服务,分批次疏导学员进馆参观,使学员培训与场馆使用合理衔接,既提升了基地培训承载力,又拓宽了培训受众面,为同时满足多个研学团体的多元化需求夯实了基础。”鄂托克前旗红色培训中心主任薛照幸仔细描述了互动阵地的作用和意义。

鄂前旗还借助大数据的东风,在“i前旗”智慧移动平台上开设了红色研学专题模块,实现研学报名、课时设置、课程分类、线路安排、研学培训、服务保障全程“线上”运行,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受到学员们的广泛点赞。

目前,一个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连面成体、多点联动、资源共享、相互协作、一体运行的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已经成为中国西部红色教育的一张新名片。

丰富“红色食粮”

创意教学彰显特色化理念

“我要成为这世界最美的种子,让世界因我而美丽……”在一首动听的歌曲中,来自东胜区两所中学10个班的孩子开启了一段红色研学之旅。在青少年活动中心红色教育实践基地为期3天的集训中,他们会在体验、拓展、感恩教育中理解什么是爱国主义这个宏大的命题。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城川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始终从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出发,开设了感恩时代、智力闯关等余项青少年红色研学项目,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增强了红色研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为青少年儿童擦亮人生底色,用红色资源培养一代代“红色传人”。

在其他研学点,一些学员正在自给自足制作红*餐,一些学员正在革命历史展厅认真聆听来自历史的回音,一些学员在“徒步拉练”的体验式教学中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团结就是力量”……在这块毛泽东、周恩来、习仲勋、乌兰夫等老一辈革命家最早探索*的民族理论的“试验田”,“红色食粮”正在通过一堂堂创意教学课转化为少年成长、青年成才、*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强大动力。

“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的优良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红色教育事业的殷殷嘱托,正在万里之外的鄂托克前旗开出最美的花。

基地形成了不同培训时长、不同课程类别、形式多样的红色研学菜单,探索形成了集培训、体验、实践于一体,以理想信念、民族团结、*策理论等为主题的“四段式”培训体系,让红色教育入脑、入心、入行。

第一段课堂教学打牢理论基础,把红色主题“突”出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课程和民族团结进步等特色课程为主题,形成了《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蒙古的成功实践》《中国共产*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历程》等30堂精品课程。

第二段现场教学坚定时代信仰,让红色基因“承”下去。围绕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各教学点和红色遗址遗迹的不同史实内涵,提炼了爱国、奉献、忠诚、担当、信仰、团结、服务7个教学主题,设置了“延安民院师生的民族理论*策探索”“草原深处的统战记忆”“信仰的力量”等现场教学课程。

第三段体验教学激活内生动力,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突出课程的多样性、丰富性和民族性,通过搭建红色课堂、开展红色体验、组织红色活动,进行自制红*餐、骑兵拉练、徒步行*、战地营救、激情教学、情景教学、素质拓展等体验类教学。

第四段实践教学提升专业能力,把红色精神“融”进去。以“集体经济示范点、红色研学户、民族团结户”等“实践教学点+红色研学户”为载体,研发了“农民老师、干部学员”田间课堂、“扶贫济困”爱心课堂、“矛盾调解”实操课堂、“碧草蓝天”生态课堂等10个课堂,引导学员支援革命老区建设,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四段式”培训体系不断丰满着城川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的血肉肌理,首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革命战争时期*在蒙古族地区开展民族*策理论研究和民族统战工作初期的实践历程,展示了城川红色老区革命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为培训学员展现了最生动直观立体的实践成果,使*员干部在与历史事件、革命人物、红色精神的对话中,不断引燃“头脑风暴”,化作红色实践的强大动力。

打响“红色品牌”

文旅融合实现链条式发展

“你看我们这环境多好,根本不像个小镇嘛,而且自从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以来,我们的生意就好了,一年收入个10多万元不是问题。”在城川镇经营着一家日用品商店的王彩霞乐呵呵地说。

而相隔百米远的聚兴阁大酒店,老板赵国正忙前忙后地为研学班准备6桌的晚饭。“从3月份开始就接待了多人了,旺季才开始了,除了团体餐,散客也很多。收入肯定是比以前翻番了。”赵国毫不掩饰对这个小镇变化的褒扬。

“环境好了,人气聚起来了,财气更旺了”。这是人们对城川镇最直观的感受。

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如一张“王牌”,一“落地”,既带动了环境的优化,也盘活了当地的文旅产业。

按照全国特色小镇的标准,全面改造城川红色小镇,形成了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智慧化、立体化服务能力。创建了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国家卫生旗、全国科普示范旗、全国园林旗,荣膺“首批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地区”称号。贯通了鄂托克前旗至银川高速公路、S线敖勒召其至掌高图、乌审旗通史至城川二级公路3条连接城川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的主干道。为红色教育培训提供了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研学环境。

4月26日下午,鄂托克前旗通用机场试飞仪式举行,标志着鄂尔多斯市首个通用机场建成并具备通航条件。开通了鄂托克前旗敖镇通用机场至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延安二十里堡机场、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机场3条航线。这为保障和运行红色培训、红色研学、红色旅游事业架起了重要的空中运输桥梁,真正使鄂托克前旗成为内蒙古西南出口的重要支点和关键枢纽。

环境先行,发展亦步亦趋,以“红色”为内涵的全域旅游快马加鞭。

围绕夯实全域旅游红色底蕴,凸显红色旅游教育功能,进一步放大红色旅游的品牌效应,鄂托克前旗构架起以城川为核心、辐射周边的红色文旅产业体系。在各红色培训教育基地配套建设了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并同步推进民族博览园、城川寨子民俗园、水洞沟(北区)等景区建设,城川红色文化旅游区成功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的“品牌力”正在转化为生产力,红色研学游的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升,年接待游客量达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亿元。同时,积极构建“研学+旅游+商贸”的链条式产业格局,以农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红色文化产品为主的“城川寨子”旅游产品,进行线上线下配送,实现地方特色产品就地转化增值。并通过打造集文化展示、产品制作、旅游休闲、购物娱乐为一体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配套发展吃、住、游、购、娱等业态,推动红色文化与蒙元民俗文化体验、农畜产品生产销售、工矿企业参观调研等各类资源的互融、互动、互进,实现地方特色产品就地转化增值,带动第三产业全面提质增效。

一条红色文化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从鄂托克前旗“起步”,不断延伸出新里程。

截至目前,累计承接了来自北京、*、广西、宁夏、陕西、内蒙古等9个省市区的*员干部职工培训班和青少年红色研学班等主体班次期,接待研学团队余个,培训学员31万余人次,吸引各地游客30多万人。

唯有江河伏大地。来自鄂托克前旗的红色记忆、红色精神、红色文化,在历史的风烟中交织成河,奔流到温暖而明媚的今天,便积淀、升华成为红色品牌的海拔高度。时代引流,这一抹“红”正在汹涌奔流——出北疆,向远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