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中国经济交出怎样的成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患者QQ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3803.html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年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

国家统计局表示,前三季度,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着力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狠抓各项*策落实落地,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解读:中国经济稳在哪?

三季度经济增速放缓,压力加大?怎么看待?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都在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中央及时出台了一系列逆周期调节*策,较好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从前三季度主要指标来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怎么看经济下行压力和经济增速的放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

第一,从增速本身来看,尽管有所放缓,但是这个速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里是名列前茅的。前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是6.2%,比上半年小幅放缓0.1个百分点。初步预计,在全球经济总量一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中,这个速度是最快的。我们现在这个速度和自己过去比是中高速,但是放在全球看,实际上仍是一个高增长。

第二,从多个角度来看,尽管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主要宏观指标仍然保持在合理区间。从就业看,9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和上个月持平;从城镇新增就业来看,前9个月基本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从价格看,居民消费价格9月当月尽管涨幅有所扩大,达到3.0%,但扣除食品和能源之后的核心CPI涨幅是1.5%,还是有小幅回落的。从前9个月累计来看,CPI的平均涨幅是2.5%,应该说还是一个温和上涨的水平。从收入看,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1%,和经济增长速度基本同步,还要快于人均GDP增长速度。从名义增长看,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还是比较好的一个增长。从生态环境看,前三季度能耗强度继续下降,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比例继续提高。

第三,从下阶段来看,尽管外部存在不确定性,但是国内确定性的支撑因素还是比较多。

一是服务业支撑能力在不断增强。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7%,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增长速度。现在从服务消费的一些指标看,比如消费市场、居民消费中的服务消费支出看,服务消费的增长速度超过10%,服务消费保持比较快的增长,将拉动服务业较好增长,服务业“稳定器”的作用会不断巩固。

二是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60%以上,特别是随着居民收入保持比较快的增长,消费环境不断改善,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会不断加强。

三是转型升级态势持续发展。从制造业来看,9月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比上月加快4.9个百分点;9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速度也超过9%。从投资来看,短板领域投资、高技术领域投资持续保持比较快的增长,1-9月高技术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增长速度都在13%以上。

四是*策效果持续显现。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度减税降费的*策,效果在不断显现。同时还增加了地方专项债的规模和加快了发行进度,效果也不断显现。最近几个月固定资产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在逐步回升。金融领域不断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促进实际利率下行等方面也是有成效的,有些效果在显现,有的效果后面会继续显现。

总的来看,尽管外部环境比较严峻复杂,但国内有力的支撑因素比较多。下一步经济保持平稳运行还是有条件、有支撑的。

物价走势如何判断,是否会制约货币*策?

毛盛勇:关于猪肉价格、CPI以及对货币*策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CPI最近几个月涨幅有所扩大,9月同比上涨3.0%,其中食品价格涨幅要大一些,贡献超过70%,食品中猪肉的贡献又更大一点,猪肉涨幅接近70%,猪肉对CPI的拉动是1.65个百分点,贡献率是55%。怎么看猪肉价格对CPI的影响呢?CPI尽管涨幅有所扩大,但主要是结构性因素影响,主要是猪肉等少数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上升。从核心CPI来看,9月只上涨1.5%,从累计来看,CPI平均涨幅是2.5%,也是温和上涨。所以,9月CPI涨幅扩大主要是以猪肉为代表的少数食品价格上涨因素带来的。从下阶段来看,工业消费品供给比较充裕,价格比较稳定。服务价格是温和上涨态势。全年农业生产较好、粮食生产可能获得丰收,为食品价格的基本稳定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关于猪肉价格,由于当前非洲猪瘟疫情得到了比好的控制,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稳定生猪生产的*策,随着*策效果的不断显现,猪肉的供求关系会逐步得到缓解,价格经过一段时间会回归到正常区间。

从消费价格来看,有的人认为价格逼近3%,出现了通胀,也有人说,价格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比上半年是回落的,PPI同比是下降的,是不是通缩?实际上没有通胀,也不存在通缩,价格总体还是平稳的。这样的话货币*策还是有比较充裕的操作空间。所以,货币*策会根据经济运行的情况变化相机抉择。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是否可持续?对经济拉动有何影响?

毛盛勇:关于房地产市场,第一还是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基本定位。当前从房价来看比较平稳,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长速度,今年1-9月累计增速基本稳定在10%以上,投资也比较平稳,房地产的销售略有下降。从这几个主要指标看,房地产市场总体比较平稳。另外,从其他几个方面的情况看,包括房价的情况、土地销售的情况,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了基本平稳的走势。

第二个房地产的拉动作用。房地产的定位很明确“房住不炒”,也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拉动刺激经济的手段。房地产的发展,总的来看是平稳、健康、有序的。

当前实体经济运行是否困难?未来投资增长还有没有空间?

毛盛勇:关于投资,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投资增速总体平稳。1-9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为5.4%,比1-8月小幅放缓0.1个百分点,和去年同期持平。当然也要看到,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最近这几年投资增速总体是在放缓的,但当前总体还是比较平稳。第二,投资结构继续优化。1-9月份,第三产业投资增长速度为7.2%,属于较快增长。再看一些社会领域和高技术领域的投资增长也比较快,1-9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增长速度在13%或以上,这样有利于我们补短板,增强发展后劲。第三,最近制造业投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包括民间投资,这也说明现在实体经济还是面临不少困难,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落实好中央出台的*策,在支持实体经济、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方面,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产权保护、加强融资支持等等,增强企业家信心。尽管在这些方面已取得一些成效,但还要继续加大力度。

至于说投资有没有潜力和空间,我认为还有很大潜力。经济学里讲消费是最终需求,有最终需求就需要供给,要形成供给就要增加投资,投资在经济学中又叫“引致需求”,投资是一头连着需求、一头连着供给,不要简单把投资看作需求,它是消费的重要变量,也是供给的重要内容。比如说,我们增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就不仅仅是增加投资本身,还能扩大消费,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企业扩大再生产投资,就可以增加供给能力和提升供给水平。企业增加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就可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层次,还能带动技术进步。从这个角度来看,扩大有效投资不仅仅可以扩大需求,还能够扩大供给水平,提高供给质量,优化供给结构,推动技术进步,促进转型升级。所以,不管是从需求端还是从供给角度看,中国投资的潜力和空间还是巨大的。

证券日报评论:中国经济韧性不断增强唱空论可休矣

中国经济怎么样?从国家统计局10月18日公布的三季报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分季度看,第一季度同比增长6.4%,第二季度同比增长6.2%,第三季度同比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7.0%。

怎么看?统计局称,总体来看,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也要看到,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式依然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笔者认为,判断中国经济怎么样,还需要从各方面综合考量。因为从多个角度来看,尽管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仍然保持在合理区间,显示经济韧性不断增强。

比如,作为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我们看到,如今,内需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8.2%,扣除汽车后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1%。

这源于居民收入的增加。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1%,要快于人均GDP增长速度。而从名义增长看,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应该说,这一增长速度还是比较不错的。可以预期的是,今后消费的基础性作用还会不断加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更是判断宏观经济是否稳定运行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就业数据的好坏,是中国经济三季报的一大看点。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9.7%。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月持平。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万人,增长1.1%。

今年,我国首次将就业优先*策置于宏观*策层面,制定的就业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应该说,在就业优先*策下,稳就业已初见成效,制造业企业用工状况得以改善。因此,今年实现就业目标也是可期的。

综合以上两方面,笔者认为,鉴于当前失业率趋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几近完成,叠加汽车销售的降幅收窄,以及随着消费结构升级、消费规模稳步扩大、消费模式不断创新,蕴藏着大量的消费升级需求,消费引擎有望保持温和反弹趋势。

当然了,支撑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没必要过于悲观。无论从发展的基本面看,还是从不断累积的积极因素看,中国经济都不会滑出合理区间,我们也有信心巩固良好的发展态势。唱空中国经济,可休矣。(证券日报评论员择远)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解读及证券日报评论整合

本期编辑:李波、王江浩

我就知道你“在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