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疫情过后,对商业环境线下行业互联网产品的 [复制链接]

1#
北京青春痘哪家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10117/8598820.html

近段时间由于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那么作为产品人应该如何理解疫情带来的影响呢?产品人又该如何应对呢?

我问一个朋友:“你觉得疫情对我们带来的影响是什么?”他回答:“大家生活会更加倾向线上化吧。”

朋友的答案确实是我们最直观的感受,疫情肆虐了数月,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改变了很多东西。作为一个社会人,切身感受最直观的就是在线买菜、在线娱乐、在线上课等在线化的生活体验。

作为产品经理,应该更多的去思考和分析这些改变和影响,思考疫情对自己的产品、对消费者群体、对社会将会产生具体怎样的影响,以及产品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影响和变化,“深度思考”是优秀的互联网人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

一、疫情对宏观经济影响

1.对经济影响损失巨大,间接影响更大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力和冲击面都已经远超了年的非典,并且持续呈现全球化蔓延的态势。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企业停产、工厂停工,全国人民居家隔离,贸易也受极大的冲击。随着疫情蔓延,对全球经济也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损失,尤其随着全球确诊人数超过10万,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更加不容乐观。

2.中国经济全年长期向好基本面不变

疫情爆发确实导致了极大的短期经济下行和创伤,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增长潜力还是非常乐观的:全年消费需求和第三产业的增长,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应该不会大幅度减少,并且在疫情过后预期也会迅速回升。

3.整体行业的影响

第一、第二产业弹性较小,疫情过后回弹相对迅速,国家也鼓励各种生产类一、二产业公司积极有序复工,以保障国民所需。

第三产业遭受了相对最为巨大的损失,目前也是复工企业里要求最为严苛的,绝大部分线下休闲娱乐企业截止03.08都还不许复工,受疫情影响无疑是最大的,并且消费者对该行业需求弹性最大,必要性相对最弱,可预见行业回弹时间也最长。

(图例对比年非典前后的中国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趋势)

年非典期间,中国第三产业占比42%,截止年这一比重达到54%,上升了12个百分点;消费支出占GDP贡献上升到57.9%。大趋势里来看,用户需求不会骤然减少,只是阶段性下跌,在此期间,更多的影响可能是从供给侧的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次疫情导致十亿人宅在家里一个半月,大众休闲时间几乎都转移到线上,很多休闲娱乐需求几乎都有线上化的模式:手机游戏、在线狼人杀、在线云蹦迪、短视频、直播电商等花样繁多。

两个月时间习惯下来,不管是小娃娃还是老阿姨,以后的娱乐方式无疑都会随之发生较大改变,互联网应该会迎来一波新的下沉用户增长高峰,尤其是50以上的中老年人互联网用户群体,增长或许会迎来一波小高潮。

二、疫情对线下行业的影响

1.制造业预期回弹乐观,趋势向好

受春节假期+疫情的持续影响,工厂停工导致制造业损失惨重。但是,制造业相对第三产业会更加迅速的回弹,复工复产规模会持续扩大,全年仍会整体向好。中国的制造业体系仍然是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也是全球相对最完整的。

加上目前国内疫情进一步得到有效控制,全国每日新增病例降到20例以下,但是国外感染人数持续迅速攀升,导致全球很多国家的制造业生产受到非常大的冲击,甚至停产,导致全球其他国家对中国制造业产品的进口需求更加强烈。

因此,国内的线下制造业肯定会迅速恢复到之前的状态,甚至同比还会增长。

2.旅游业遭受重大打击

旅游业遭受的打击几乎是完全致命性的,甚至比餐饮业更加严重,毕竟餐饮还是可以通过外卖平台和商家自建外卖渠道进行销售,但是旅游业这种更加强依赖线下体验的行业却极难通过线上化的方式持续获取商业化收入,更多的是只能通过在线直播、短视频和其他内容包装形式的输出来保持跟客户的链接和互动,以便在疫情过后可以召回更多的消费者。

此外,疫情过后的短期内,很多旅游景区虽然也会有突如其来的一波客流小高峰,甚至爆园,但是处于风险考量,普罗大众的旅行意愿还是难以迅速恢复的,所以我们看到更多的新闻报道景区人满为患其实是聚集在市区内公园或者行程较短的短线踏春游为主。对于其他类型的体验休闲旅游,尤其是长线游需求,还是很难快速回弹,出国游就更不用指望了。

3.餐饮业遭受重大打击

餐饮业前几年每年的行业规模一直在四万亿以上,目前直观可以看到的是一季度基本上餐饮业除了年前1月份还算正常,2-3月份基本没有太多空间。

也就是说,仅餐饮业一季度已知损失就在亿元左右,如果加上疫情延续到二季度的影响,仅年上半年疫情对餐饮业预期将造成至少亿~亿元的经济损失;

再加上,餐饮业本身就是一个高毛利、低利润相对依赖现金流的行业,业务的持续低迷,大部分餐企现金流根本无法支持庞大的房租、人力成本,很多都濒临破产。春节期间老乡鸡和西北莜面村等连锁餐企老板向社会喊话叫苦可见一斑。

4.线下商业综合体

除了餐饮和旅游,购物中心和百货可以算是线下商业的典型代表,在此次疫情期间也是非常惨,尤其是在多地传出聚集性病例是在商场传播的之后,全中国的购物中心几乎都关门了,并且即便是在2月底陆续开门营业,但是客流远不足以往的情况。

(图为朋友03.08日拍摄的杭州西溪龙湖天街)

在此背景下,如何防控疫情、激发消费者消费需求并且通过新的渠道和形式促成交易是购物中心们急迫要解决的问题。于是,可以看到购物中心也开始了线上的狂欢:直播带货、社群促销、VR逛店、小程序卖货、搭建自营外卖平台提升餐饮销售……形式多样,目不暇接。

可是真的是有效果的吗?

赢商网发布的分析文章里有这样一张如下截图,可以看到作为百货业态转型的标杆企业天虹百货的一份战报,貌似很红火。

可是下图仅仅是展示了线上成交的到家业务的订单量增长趋势,却没有提到的是这份到家业务订单量和金额占平时线下业务订单的比重(线下关门,只有线上渠道开放的情况下,线上的订单量当然会增加),因此我们无法真正得知购物中心的线上化自救到底可以挽回多少损失。

疫情期间,面对线下客流断绝的境况,也折射出线下商业综合体经营的窘境:

除了线上电商渠道分流严重、营业时间限制,线下商业客流聚集能力还有着不可避免的脆弱性,这样就导致很多企业盲目的要求线上化,要求搭建线上商城,要求服务商务必提供直播卖货的能力。

可是根据近些年来的观察可见,除了银泰商业的喵街作为线下商业综合体的线上化电商平台实践还算“成功”(有巨额成本支撑的情况下),其他尝试者几乎无一有更好的成绩单拿得出手。

反而是那些持续做好、做深数字化运营和数字化会员平台建设的企业,那些真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