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华西证券,孙付)
核心观点
新兴经济产业将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
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等长期问题,叠加后疫情时代世界供应链格局的重大转变,均对我国产业升级转型提出新要求。以高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驱动力的重要来源。
高技术产业规模增速回落,但研发指标仍在提速
高技术产业在营收、利润与投资等方面增速有所放缓,但在专利申请量、新产品研发经费等指标仍有提速。
高技术制造业:行业分化较大,总体潜力好于传统制造业
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披露的数据显示高技术制造业相比传统制造业在过去十年发展速度更快,占全部制造业比重有所提高。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与总产出增速超过制造业平均。就业人数方面计算机通信制造业拉动就业人数与企业法人单位增长,高于制造业平均。行业周期导致不同行业短暂出现投资增速低迷期,高技术制造业增速水平总体超过制造业平均。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长期偿债能力良好,同时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负债水平提升的空间在逐渐压缩。
高技术服务业:总体呈快速发展趋势,但市场份额有待提升
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但是依然低于传统服务业。年后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超过传统服务业,年后高技术服务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开始回升。就业方面虽然高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增长高于传统服务业但总体占比较低,企业法人单位数、增长均低于传统服务业。-年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速呈下降趋势但高于第三产业平均。高技术服务业A股上市公司短期负债能力存在提升空间,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速低于第三产业平均但跌幅收窄,结合未来政策的支持,仍有动力扩大投资。
促进企业升级创新的政策
为支持和促进新技术产业平稳快速发展,、年国家发改委、国务院相继出台关于推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指导;除此之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近年来通过推出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优惠等配套及保障性政策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
1.为何研究我国经济结构变化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年6月以来,消费对GDP的拉动超过投资,消费成为国内经济的首要拉动力直至疫情爆发前。“十二五”规划以来,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持续上升,从年的43.9%上升至年的63.9%,而第二产业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
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等问题长期存在,叠加后疫情时代世界供应链格局发生重大转变,均对我国产业升级转型提出新要求,中国经济增长需要找到新的动力来源。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等重点任务,强调技术密集型产业与科技创新在我国发展中的地位。以高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服务、生物医药、高端设备制造业等,未来将成为我国经济驱动力的重要来源。
本报告将主要从高技术产业的角度探究我国新兴经济发展情况,重点对高技术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的现状和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兴经济发展的其他重要概念与促进产业创新升级政策进行梳理。
2.经济增长新动力:高技术产业
2.1.高技术产业简介
高技术产业是指用当代尖端技术生产高技术产品的产业群,是研究开发投入高,研究开发人员比重大的产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年5月6日)明确指出:“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要把发展高技术产业摆到优先位置,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在我国,高技术产业可以分为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服务业)。以年6月30日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为基础,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别在年与年更新到最新的分类标准,本文对高技术产业的界定也依据此(在后文叙述中简称为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
根据《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高技术制造业包括6大行业分类,分别为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以及信息化学品制造业。本报告将同时参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大类行业分类标准,在后文的统计口径中用近似的
大类行业重新归类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1包括9大行业分类,本报告将结合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分析以下6大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情况:专业技术服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2.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增速逐渐回落
(1)我国高技术产业企业数量整体呈现增加趋势,自年的不到一万家增加值年的超过三万家,企业数量每年增速基本维持在0至20%之间,而在年出现了45.3%的增速,在年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企业数量降低了23.1%。
(2)高技术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自年来均保持每年增加的趋势,从年的一万亿元增长至年的超过15万亿元,年以后其增速基本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但在年出现了一次明显的增速反弹,近五年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降至10%以内。
(3)高技术产业的利润也保持逐年增加的趋势,自年的.5亿元增加至年的超过一万亿元,其增速的波动较为明显:年、年以及年的利润增速较高,超过30%,其余年份的增速基本低于20%;近五年高技术产业利润增速在10%至20%之间。
(4)高技术产业新增固定资产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年达到亿元,近五年其增速水平基本处在20%左右,但值得注意的是年出现了8.2%的降幅。从与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看,年高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15%,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投资水平稳定较高;年高技术服务业投资从疫情冲击中恢复速度更快,但年下半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水平回升更高,截至年11月,高技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增速恢复至12.8%。高技术产业出口交货值亦整体呈现增加趋势,但由于世界经济危机出口交货值在年出现了负增长;同时其增速整体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近五年增速均低于5%。
2.3.高技术产业研发现状:边际仍在提速
企业研发情况方面,高技术产业RD机构数在年以前逐年递增且保持较高增速,年与年高技术产业RD机构数逐年回落,目前低于年数量;RD人员全时当量2增长自年开始趋于停滞,年恢复快速增长后年再次回落。
高技术产业RD经费呈现稳定逐年增加,近五年增速稳定在10%左右。高技术产业新产品开发经费增长在年以前与RD经费增长较为同步,年后新产品开发经费增长速度明显超过RD经费且近年来增速持续提升。
高技术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数逐年提高,每年新增有效发明专利数仍处于较高水平;专利申请数在年小幅回落后保持正增长且增速稳定,年专利申请数达到件。
3.高技术制造业现状:行业分化较大,总体潜力好于传统制造业
本章对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从经济普查,投入产出表,上市公司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地分析,由于我国对于高技术产业的界定并不完全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大类行业完全一致,因此在不同的分类口径中,我们都寻找最近似的大类行业进行代替。
3.1.从全国经济普查公报中看高技术制造业
第三次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均对高技术制造业的情况有所统计,其主要数据如表1所示。
(1)从产业规模的角度看,企业数量平稳增长: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从年的家,增加至年的家,再至年的家。同时高技术制造业就业规模扩大,主营业务收入也取得较快增长:年高技术制造业从业人员.7万人,比年增加36.9%,占全比制造业比重15.1%,比年提高2.9个百分点;年高技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亿元,比年增长.2%,占全部制造业企业的比重为12.8%,比年提高0.8个百分点。
(2)从创新能力的角度看,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年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投入研发经费.3亿元,较年增长.2%,增幅比其他制造业平均水平高8.7个百分点;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支出.1亿元,比年增长75.0%;年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支出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为28.4%,比年提高2.9个百分点。此外,年高技术制造业研发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1.75%,比年提高0.44个百分点,比其他制造业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而到了年高技术制造业研发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上升至2.27%,比规模以上制造业平均水平高0.93个百分点。创新产出水平也有所提高: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申请发明专利7.4万件,比年增长%;年发明专利申请13.8万件,比年增长85.8%,年发明专利申请占全部专利申请的比重为52.0%,比规模以上制造业平均水平高13.2个百分点。
(3)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利润总额在上升: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7亿元,比年增长.5%,增幅比其他制造业平均水平高出11.5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利润总额占全部制造业的比重为13.1%,比年提高0.5个百分点。同时,利润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之比在提高:高技术制造业利润总额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6.2%,比年提高1.3个百分点,比其他制造业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
3.2.投入产出特征
在投入产出表中,我们可以获取到各个行业增加值与总产出的信息。通过对比、、与年投入产出表可以计算出不同行业每个五年增加值和产值的复合增速。我们发现,制造业总体的增加值增速与总产出的增速均逐渐下降,在至这十年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与产值的增速均低于制造业总体平均增速,而至的五年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与总产出的增速反超了制造业平均水平。聚焦至年各个高技术制造业行业的增长,我们发现医药制品、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其他电子设备与仪器仪表这五个行业增加值的增速均超过制造业平均水平,而电子计算机和视听设备在增加值口径则出现了负增长。从总产出的角度看,各个高技术制造业在至的五年内均保持增长,其中医药制品、通信设备、雷达及广播设备、电子元器件、其他电子设备与仪器仪表这六个行业的增速超过制造业平均,电子计算机与试听设备的增速微弱,复合增速低于2%。
对于各个高技术制造业行业的投入产出特征,我们还可以通过增加值率与中间投入贡献系数来进行分析。增加值率指增加值占总投入的比例,反映了行业单位总投入中包含新创造价值的比例。中间投入贡献系数是一个行业增加值与中间投入的比值,可以反映单位中间投入对新创造价值的贡献。值得说明的是年的投入产出表中雷达及广播设备制造业没有作为单独的行业分项,而是合并在其他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中,与之后的投入产出信息不具备可比性,因此将年的这两个行业的观察值删去。从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增加值率还是中间投入贡献系数,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与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均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这些行业的增加值率在至年间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通信设备制造业、雷达及广播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和视听设备制造业的增加值率与中间投入贡献系数均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并且在年至年这些行业的增加值率依然在下降。
3.3.从业人员与企业法人单位情况
从第三次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中,我们可以获得各个大类行业从业人员与企业法人单位的信息。聚焦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这三类高技术企业,从业人员五年中在不同行业之间均有减少,全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数经过五年下降了17.85%,而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总体从业人数下降了3.66%,远低于第二产业的平均水平。其中医药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减少的幅度较低,分别为4.41%和1.27%,而仪器仪表制造业的从业人员减少的幅度达到18.07%。截至年末,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就业人员数占全部第二产业的10.19%,而到年末这一占比达到了11.95%,由此可见,虽然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在至年间下降,但高技术制造业的就业人数下降幅度低于第二产业平均水平,高技术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比上升。
全部第二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增幅为43.20%,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总体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增幅达到68.03%,高于第二产业的平均增幅。其中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增加幅度明显,年末相比于年末增加了83.56%,医药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的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增加幅度分别为36.84%和50.00%。年末,制造业高技术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占全部第二产业的比值为5.06%,至年末增长至5.94%。由此可见,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增速高于第二行业的平均增速,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也有所提高。
年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分别为.2亿元、.0亿元以及.4亿元,到年这三个行业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分别达到.2亿元、119.2亿元以及.8亿元。对比全部第二产业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的增速,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这三类高技术制造业行业的增速均超过第二产业平均的32.4%,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增速最快,在五年间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增长超过一倍。
3.4.固定资产投资
观察三个高技术制造业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值我们可以发现高技术制造业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总体跟随制造业的趋势逐渐放缓,其中三个高技术行业大部分时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于制造业平均。仪器仪表制造业固定资产增速在年降低到低水平后从去年后半年开始快速上升;计算机通信制造业在年开启了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阶段;医药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但在年出现了负增长,与受到医保控费、药品降价以及控制药占比等行业政策影响有关。
年以来,三个高技术制造业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受到疫情冲击,但高技术制造业受到的影响较制造业平均小。截至年5月,三个高技术制造业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快速恢复,累计同比均恢复正值。年5月后三个高技术制造业行业出现分化: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快速上升,截至11月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达到27.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年下半年稳中有升,11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14.5%;仪器仪表制造业今年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则有所回落。
此外,我们可以对比年与年三个高技术制造业行业的施工项目和全部建成投产项目情况。从表5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从年至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施工项目数量增速分别达到79.8%和71.2%,超过制造业的平均水平;医药制造业施工项目数量增速为56.9%,略低于制造业平均增速;这三个高技术制造业行业施工项目数量占全部制造业的比例从年的6.8%上升至年的7.2%。从全部建成投产项目数量看,医药制造业五年间的增速为74.4%,低于全部制造业的增速水平;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仪器仪表制造业全部建成投产项目数量的增速超过制造业平均增速,分别达到95.8%和99.4%;三个高技术制造业行业的全部建成投产项目数量占比在五年间从6.0%升至6.3%,有小幅提高。
3.5.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分析
本报告将从两个角度衡量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是否具有内生增长空间:
(1)企业资产负债率的水平,假设企业增加负债与增加投资相关。
(2)企业的盈利能力,从企业的净利润增长情况来看高技术服务业是否有动力进行投资扩张。
3.5.1.资产负债率
我们利用wind数据库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三个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分别计算出-年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与全部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负债合计、已获利息倍数与货币资金/短期债务等指标,计算方式采取市值加权平均方法。
对比高技术制造业企业与全部制造业企业资产负债率的情况,可以发现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水平低于全部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但相比于全部制造业资产负债率稳中有降的趋势,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水平有明显提升;从流动负债/负债合计的比例看,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短期债务占比水平较低,但在年这一比值有了快速的提升,年虽随制造业平均水平的下降有所回落但仍较前值有明显提升,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负债水平提升的空间在逐渐压缩。自年以来,高技术制造业的已获利息倍数提高幅度较大,从年的15提高到年的,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明显增强;但年这一指标有明显回落,且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同时高技术制造业货币资金/短期债务比例自年起一直稳定在较低水平,并且至年有逐步降低趋势,说明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存在提升空间。
3.5.2.净利润增速
从利润增长的角度看,高技术制造业净利润同比增长率的趋势与制造业整体趋势相同,在年之前高技术制造业净利润增速水平高于制造业平均,而年之后高技术制造业净利润增速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同时,年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大幅降低至-%,结束了年以来持续的净利润水平增加的趋势。年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明显修复,净利润水平恢复正增长,增速超过制造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4.高技术服务业现状:总体呈快速发展趋势,但市场份额有待提升
本节介绍高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发展情况。高技术服务业行业是采用高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服务活动的集合,对于推进高技术产业结构升级、提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本次行业分类参照统计局《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和证监会行业分类,对下列6个高技术服务业细分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专业技术服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4.1.行业投入特征
4.1.1.增加值变化情况:高技术服务业增速、占比上升,增加值率变化幅度较大
增加值是在产品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中有效劳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年,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复合增速为14.8%3,略低于传统服务业增速0.7个百分点。-年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上升至19%,高于传统服务业0.5个百分点。-年,高技术服务业复合增速与上期持平,而传统服务业增速下降7.2个百分点至11.3%。分行业看,-年,高技术服务业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研究和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以及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的增加值复合增速超过10%,增速分别为34.6%、26.0%、14.8%和13.5%;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的复合增速为3.3%。
-年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由8.7%上升至11.8%,上升了3.1个百分点,但依然远低于传统服务业的比重。年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餐饮住宿这几个传统服务业的增加值合计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2.3%,房地产和金融行业增加值分别为13.7%和12.7%(详见图27),均高于高技术服务业的占比,这说明高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比例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增加值率是增加值占总产出的比重,可以用来反映企业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衡量经济体的增长质量。增加值率越高,企业的附加值、盈利水平就越高,投入产出的效果越佳。考察不同时期的增加值率和变化趋势,可以用来判断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发展阶段,是靠更多的投入和消耗维持增长,还是高技术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增长。
根据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年,传统服务业增加值率变化幅度不大,浮动区间为52.9%~55.1%;高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率在-年略有小幅上升,从年的56.4%上升至57.5%;但-年却下降了15.6个百分点,反映了期间高技术服务业每单位投入创造的价值降低,行业增长的质量在下降。这主要是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由于1)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进出口长期以外资企业为主体,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盟4,这些地区在次贷危机中受到的打击较大,造成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大幅降低;2)高技术服务业需求的收入弹性较大,对经济下行比传统服务业更敏感。年,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率较年回升4.6个百分点至46.5%。分行业看,-年,5大高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率均有所上升,而中间投入占比下降。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率上升幅度最大,从年的35%上升至年的51.5%。这说明高技术行业每单位产值的GDP所需要的中间投入减少,换言之,每单位总投入中包含的新创造价值升高。年投入1元可得到0.42元的增加值,年投入1元可得到0.47元的增加值,这反映了我国高技术行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在提高。
4.1.2.中间投入贡献系数变化情况:高技术服务业出现分化
为了更好地反映增加值率的变动,我们运用沈利生、王恒()引入的中间投入贡献系数概念5。中间投入贡献系数r=增加值/中间投入,也就是单位中间投入产生的增加值。增加值率R和中间投入贡献系数r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表现为:R=r/(1+r)。沈利生、王恒()通过公式推导得出,中间投入贡献系数之所以下降,是由于新增加的中间投入的贡献系数小于原来中间投入的贡献系数。由于增加值率与中间投入贡献系数是同向变化的关系,当中间投入贡献系数持续下降时,也就表现为增加值率的持续下降。
观察中间投入贡献系数,-年,高技术服务业中间投入贡献系数大于1,说明1个单位的中间投入可以创造高于1个单位的价值;年下降至0.72,与增加值率同向变化。年回升至0.87,这说明同样的中间投入,产生的增加值开始升高,年高技术服务业1个单位的中间投入可以得到0.87个单位的新创造价值;换一种说法就是,为了创造同样的GDP所需的投入越来越少。第三产业中间投入贡献系数基本保持不变,和年分别为1.和1.。
-年,相较高技术服务业,传统服务业的中间投入贡献系数变化较稳定,且均大于1,这说明传统服务业1个单位的中间投入可大致得到1个单位或更多的新创造价值。
4.2.就业情况
4.2.1.从业人数增长高于传统服务业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演变,劳动力逐步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如图30所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持续上升,从年开始,第三产业就业占比超过第一产业,年达到46.3%。
根据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计算,第三产业劳动者报酬份额由年的45.4%上升至年的51.5%,体现了虽然劳动力成本上升,服务业整体吸纳的劳动力增加。年高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占服务业整体的5.6%,比年末上升1.7个百分点。这说明服务业的就业结构主要还是分布在其他传统服务行业,高技术服务业从业占比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年,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数由.5万人上升至.1万人,增长77.2%,高于传统服务业从业人数增长(31.1%),体现了高技术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提升显著,有助于促进我国就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高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分行业看,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从业人员增速最快,年从业人数为年的2.11倍。除此之外,研究和试验发展以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上升均超过1倍,两者的增速分别为.7%和.5%。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从业人员出现了下降,较年末下降3.2%。截至年末,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占高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的比重最高,为33.4%,较年末上升6.1个百分点;其次是专业技术服务业,占比为31.2%,较年末下降2.4个百分点。
年末,传统服务业从业人数比年末增长30.1%,其中,金融业从业人员增长最多,比年末增长.8%;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从业人数出现下降,下降7.4%。批发零售业从业人员依然是主力,年末占传统服务业从业人数的21.8%,年末占比为23.4%。
4.2.2.企业法人单位数、增长低于传统服务业
年末,6大高技术服务业分类中共有企业法人单位数.9万个,是年的3.7倍。研究和试验发展是增长最快的行业,增速为%。
按行业大类分,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比年末增长.2%,内资企业占98.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9%,外商投资企业占0.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比年末增长.2%,内资企业占98.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6%,外商投资企业占0.6%。(详见表8、9)。年末传统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是年末的4.7倍,共计.6万个,是同期高技术服务业的6.9倍
4.3.固定资产投资
截至年末,高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为8.7%,略高于第三产业同比增速8.4%。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速10.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速6.6%。-年,高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大于10%,和年增速更是超过了30%;-年高技术服务业增速超过第三产业,除年低于第三产业增速2个百分点,这说明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已高于服务业整体水平,成为热门投资领域。近年来财政部和税务局出台的一系列针对高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企业所得税优惠,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促进了服务业投资结构优化和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增长(详见5.促进企业创新升级的政策)。
4.4.高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本报告将从两个角度衡量高技术服务业投资除政策支持外,是否具有内生增长空间:
(1)企业的负债情况和偿债能力,假设企业增加负债与增加投资相关。
(2)企业的盈利能力,从企业的净利润增长情况来看高技术服务业是否有动力进行投资扩张。
4.4.1.偿债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存在提升空间
-年,高技术服务业A股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并且维持在区间34%-38%,结合高科技行业自身借债能力较弱的特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仍有提升空间。截至年末,高技术服务业全部A股资产负债率为34.15%,较上年同期下降0.76个百分点;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资产负债率较上年同期下滑5.92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年末基本持平,下降了0.13个百分点。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年末第三产业所有沪深股上市公司中,共有7家资不抵债企业(资产负债率1),其中有5家隶属于高技术服务业,且5家均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年末,高技术服务业流动负债占总负债比为88.43%,较去年同期上升1.64个百分点,短期债务占比仍居高位。从偿债能力来看,年A股高技术服务业已获利息倍数较上年大幅下降,而服务业整体已获利息倍数大幅上升(服务业整体已获利息倍数由年的62上升至,高技术服务业已获利息倍数由年的下降至60)。高技术服务业货币资金/短期债务比例走低至68.56,去年同期为77.56,短期偿债能力存在提升空间。
4.4.2.净利润同比增速跌幅收窄
从利润增长的角度看,年12月至年6月,A股高技术服务业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高于服务业整体并始终维持正值。研究和试验发展行业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在至年末处于较高水平,增速范围在27%至%之间。截至年末,专业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净利润增速为负,且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同比增速下滑至-.3%;高技术服务业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速回落至-83.1%(年6月为33.8%),主要是受到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的影响。上半年高技术和整体服务业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均有所回升,虽然高技术服务业的净利润增速依然为负,但是跌幅收窄至-8.4%。分行业来看,除了研究和试验发展、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的净利润增速为负以外,其他4个行业的净利润增速为正。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的同比增长率跌幅也大幅收窄至-73.61%。假设高技术服务业的净利润增速能保持上升趋势,结合未来政策的支持,依然有动力扩大投资。
5.战略性新兴产业
5.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年金融危机后,为提振经济和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挑战,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竞争优势,世界主要国家都瞄准了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战略新兴产业。在此背景下,我国自年起着手研究和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并于年10月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32号),表11梳理了年以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历程。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根据最新文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领域,该分类是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基础上,为涵盖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的产品和服务更新和指定的。
5.2.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的关系
从本质上说,高技术产业以研发投入作为评定的主要标准,是站在经济效益的角度,强调产业的技术密集性、高附加值、高效益性等特点,而战略新兴产业则是基于国家发展的战略性和全面性,强调产业对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社会经济进步、综合国力提升的作用。
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中国高技术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飞速发展,但也存在依赖外资、结构性不合理、创新能力较低等问题。经过了年的经济危机,我国急需找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支撑和带动未来长期经济可持续发展,而高技术产业以其新颖性、成长性和竞争性成为这一重大战略的一个主要抓手,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存在较高兼容性。
但由于战略新兴产业在“战略”上的要求和规划,二者在涵盖范围、发展侧重、产业风险、分类框架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例如许多战略新兴产业由于发展还处于萌芽状态,各企业在技术和战略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尽管对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有可以预期的支撑作用,但由于研发投入和技术密集度并未达到要求,加上高技术产业的认定又存在国际滞后性和国际可比性,这些行业最终只能游离于高技术产业之外。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是期望,在产业竞争格局尚未出现、技术垄断和贸易壁垒尚未完全形成时,抓住宝贵机会,通过加大对所涵盖产业的科技投入和政策引导,加速新业态的形成,抢占全球科技经济制高点,掌握核心竞争力。
总而言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作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补充提出的,二者交叉兼容,彼此带动,动态演化,相互之间为补充关系而非替代关系。
5.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
年11月10日,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组织近百位院士、专家编纂的《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下称“报告”)在深圳正式发布,报告指出,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数字经济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工业方面,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4%,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7个百分点;服务业方面,年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服务业企业营收增速达到12.7%,高于同期规上全国服务业企业总体近3%。
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表现优越,带动产业持续增长。截至年底,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世界强榜单中占有29个席位;A股上市公司中共有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上市公司总体的43.4%,其中,营收规模达到百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家,占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总数的11.1%。同时,年以来,在总体经济利润状况不佳的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利润率达到5.9%,仍处于较高水平。
6.专利密集型产业
专业密集型产业,又称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是在高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上提出的与我国新兴经济产业的又一概念。根据《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分类()》(国家统计局令第25号),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是指发明专利密集度、规模达到规定的标准,依靠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符合创新发展导向的产业集合,按照经济活动性质分为七大类:信息通信技术制造业,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业,新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医药医疗产业,环保产业,研发、设计和技术服务业。该《统计分类》明确了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至少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行业发明专利规模和密集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行业发明专利规模和RD投入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
行业发明专利密集度和RD投入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
由此可见,无论从定义还是分类条件角度,专利密集型产业都与前文论述的高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其相关数据也可以作为反映我国新兴经济产业发展的参照。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年12月31日发布的《年全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数据公告》,年全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7.0%;占GDP的比重为11.6%,与上年持平。专利密集型产业规模保持平稳增长,体现了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能转换的新进展,反映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成效,专利密集型产业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在《统计分类》划分的七类专利密集型产业中,新装备制造业、信息通信技术制造业、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较高,分别为亿元、亿元和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29.7%、20.1%和19.9%;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业、研发、设计和技术服务业、环保产业增长最快,分别同比增长17.2%、14.0%和7.2%。总体而言,制造业相关行业在专利密集型产业中所占比重明显高于服务业,达到71.9%,而服务业相关行业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制造业。
7.高新技术产品
高新技术产品是与高技术产业密切相关但又有所区别的重要概念,指以新原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生产出来的,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较高附加价值的产品,《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中产品的选择原则是:
产品的关键技术必须属于高新技术领域范围;
在关键技术上有较大创新,技术合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市场潜力大,产品目前处于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急需;
能替代进口或出口创汇,有国际竞争力。
参考《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和《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名录》,可将高新技术产品主要分为生物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光电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各省依据《目录》制定相应的评定实施细则。
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与高技术产业作为两个新兴经济的概念具有定义上的异同。首先,从二者定义来看,高技术产业根据技术资源密度,与传统产业进行区分的概念,研发投入是高技术产业的最主要评定依据;高新技术产品是在针对产品属性而言,强调产品本身的创新型(科技含量)和市场潜力(附加值)。此外,高技术产业强调以尖端技术生产高技术产品的整个产业集群,包括了制造业和服务业,涵盖了基础科研、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而高新科技产品指实体产品的分类。相比之下,高技术产业涉及范围更加宽泛。但从涉及的行业来看,高新技术产品与高技术产业有许多相似和重合的部分,例如计算机与通信业以及航空航天技术制造业等,因此高新技术产品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我国进出口贸易统计数据显示,在年11月至年11月的五年间,高技术产品出口金额保持平稳上涨,并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从细分行业来看,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在高新技术产品当月出口额中占比排名前三,其中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出口占较大比重,占比达到60%左右;其次为电子技术产品,占据超过10%的出口额,同时具有明显且稳定的上升趋势;生命科学技术虽然在出口产品中占比较少,但在近两年中增长较快。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受新冠疫情冲击,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仍表现优异,恢复速度较快:与一般产品相比,进出口累计金额同比增长较较高;从细分领域看,各技术领域均在疫情后2-3月出现反弹,特别是生命科学技术,在疫情平稳后其累计出口额同比增长保持在20%;相比之下,航空航天技术出口明显回落,年内同比增速持续下滑并有降幅扩大趋势。总体而言,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在全球市场有着较大潜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兴高科技产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有着乐观的发展前景。
8.促进产业创新与升级的政策
8.1.行业指导性政策意见
为支持和促进新技术产业平稳快速发展,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相继出台政策文件,对新技术产业特别是高技术服务业提出了规划要求和指导意见。
年5月国家发改委《关于当前推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服务模式,建立健全高技术服务业体系,从点到面,在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为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力支持。
年12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通过加大财税支持、拓展融资渠道、完善市场环境等政策措施,重点推进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八个领域9的高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
年底,为进一步推进“十四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挥支柱产业作用,国家发改委创新与高技术发展司于年5月发布《关于公开征集“十四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关问题和建议的函》,广泛吸收社会及专业建议。
8.2.规划性政策意见
高技术产业作为未来的国民支柱产业被纳入国家总体规划中,并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