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竞争越发激烈的现代环境之中,一个团结起来的欧洲尚且无法独霸世界,有意于脱离欧盟的英国更是渐渐失去了其原本的地位和能力,再次重建大英帝国的梦想已经变得遥不可及。
但是,作为曾经世界第一强国的英国除了现如今还剩下的强大武装力量外,它在现代国家建设之中取得的经验则更加值得借鉴与研究。
尤其是开启了现代化社会的工业革命的进行,更能够为各个国家日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经验。而与工业革命相伴随,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互相促进的城市化,则同样不可忽视。
一、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同样漫长曲折
1、英国城市的萌芽及起源并不算早
最早在公元前十三世纪,英国本土的大不列颠岛上就已经出现了人类生存与活动的迹象,其后更是直到公元前七百年左右才开始有了较大的文明进步,耕犁、货币等象征着文明社会的事物终于出现。
这相比于其他文明来说绝不算早,至少相对于中国来说已经晚了几千年。但偏偏,意外出现了。公元前50年左右,欧洲大陆上更为先进的罗马文明对大不列颠岛展开了进攻,将其变为自己统治范围内的一个行省,这种统治直到西罗马帝国陷入危机才完全消失。
若是不加干扰、由英国大不列颠岛上的本土居民自行发展,想必他们的社会发展进程将会更加漫长。但正是得益于罗马的统治,英国很快摆脱了原始的生活状态,城镇化也正式开始出现。事实上,早期的英国城镇只是一些罗马人建立的军事驻点,后来由于人口的增加便逐渐产生了市场需求。
有需求便有交易,有交易就能吸引到更多人来此,久而久之,一座座城镇便产生。此后随着英国社会的持续发展,城镇分布也越来越多。当然,由于人口的限制,这些城镇的繁华程度也只是相对而言。
2、中世纪的城镇发展较为曲折离奇
由于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限制,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英国直到中世纪时期依旧还是处于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状态当中。
它们对商业性城镇的依赖性并不强,甚至有时还会与之对立,农村村社则广泛遍布,成为那个时代的典型特征:最完美类型的村社是处于开广田野的中心,所有各家各户的围墙聚集在一起形成单一的紧密集体,村落四周有一道树篱环绕。也就是说,直到中世纪初期,英国的城市化进程仍不明显,处于一种较低水平。
但是,英国自身的自然条件却限制了其农业经济的发展。英国能够大量生产粮食的区域主要集中于其本土东南部地区,再加上中世纪时期并未取得巨大进步的生产技术和耕作方式,这就导致粮食危机在那个时代仍然较为常见。
因此,就算仅仅只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外出贸易对英国人来说的也是一件必然的事情,一些自身地理与人文条件较为优越的地区在这种市场需求的促使下,就逐渐转变为城市,成为英国早期城镇化的具体体现。
到了中世纪晚期,由于黑死病的大量传播,使英国乃至整个欧洲都出现了一种“逆城市化”现象。城市数量大幅度减少,城市人口也急剧下滑,剩下的人纷纷进入农村定居。
但是,这一现象的出现更多应该归结于早期城市发展的必然问题,尤其是城市公共卫生建设的落后更是主要原因。
再加上医疗水平的不足,大量城镇人口为了自保而前往农村实在也是正常现象。因此,等到黑死病过后,英国的城市化发展继续迈入正常轨道,直到最后伴随工业革命的进行进入顶峰。
二、英国特殊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其城市化的进行
1、市场贸易的迅速扩张是主要动力
作为一个相邻欧洲大陆的岛国,英国可以说是具备了海外贸易的条件和需求。一来,其本身并没有足够多的资源来供养人口,尤其是前文已经提到的粮食问题,更使英国人必须做出外出贸易的选择;二来,欧洲大陆距离英国较近且资源丰富,它自然便毫无争议地成为了英国商人们的首要选择地。
也就是说,从英国社会发展开始,商业贸易就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反观古代中国,恰恰由于土地资源的丰富和地形的限制才加重了小农经济的根深蒂固,这不得不说是一件令人唏嘘的事。
另外,海外殖民扩张运动的持续进行也是另一主要原因。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英国人意识到了海外殖民地所能带来的巨大利益,并且在皇室的主导和支持下,这种殖民运动越发兴盛,在整个英国境内广泛成风。
之后又伴随着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等标志性事件的出现,甚至连英国社会的性质都已经开始自主地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也得以更加顺畅的进行。而也正是在这种市场需求下,城市化进行的动力大大增加。
2、英国独特的社会改革为商业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当一部分英国人通过商业贸易的方式取得成就后,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他们便需要对占据了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却生产效率不高的小农经济发起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的圈地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事实上,早在十二世纪左右,圈地运动便已经出现,只不过那时无论是规模还是普及程度都并不算多。但到了十四、十五世纪,圈地运动的开展进入高潮,数量众多的底层农民被赶出土地之外,成为没有固定生计的流民。
但也正是这个原因,大量劳动力从土地之中的束缚解脱出来,他们或出于无奈,或主动向往,纷纷进入城镇当中寻找工作求得生存。一方面,农业在新兴资产阶级的统一管理下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农业商品化得以迅速实现;
另一方面,农民们进入城镇当中为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并再度为英国城镇化的进行提供了强大动力。可以说,英国的社会改革是基于商业贸易的发展,反过来也对商业贸易有促进作用。但无论如何,这两者都对英国城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工业革命的开展为英国的城市化带来了飞跃
1、提高了人口资源的利用效率
工业革命的最显著的特点便是机器工厂的大生产方式代替手工小作坊的小生产方式,生产资料与劳动力高度集中,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商品生产所需要使用的空间与时间。
人们不再需要如以往那般自己选购材料、寻找销路,相反,各个工人分工严密又相互配合,共同成为了工业生产的一颗颗螺丝钉。
同时,为了再度提高生产效率,各个产业之间往往要求集群效应。也就是说,不同产业的工厂需要在某一地区共同生产,数量较少的工人们融入当地城市,数量更多的工人们则直接自成一座城市,不可避免地加入英国城市化的浪潮当中。
2、科学技术的提高同样促进了城市化
正如一句话所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为推动城市化的进行所产生的作用是绝不可忽视的。一方面,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提高,才为机器大工厂的生产方式奠定了基础前提,蒸汽机、电等更加先进的劳动工具纷纷运用到工业生产当中,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包括轮船、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为人口与商品的大规模流动提供了前提,城市与城市之间、岛屿与陆地之间、国与国之间的沟通来往不再是主要问题,这毫无疑问为英国城市化的进行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
3、城市的地位变得越加重要
对古代封建王朝来说,小农经济越兴盛,他们的统治也就越加稳固,这也是我国一直以来都持重农抑商态度的重要原因。但是,当英国通过商业贸易与海外殖民活动牟取到巨大利益后,小农经济的重要性直接降到最低,圈地运动的进行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越多、越兴盛、分布得越广泛,政府王室以及数量众多的资本家们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也就越多。
再加上城市本身就具有的一系列优点,这使城市的地位已经远远超过了农村,成为一个国家的中心。而大量农民出于生计或其他原因,最终也还是只能选择融入城市。
四、总结
总的来说,英国城市化的进行是一项已经绵延持续长达上千年的运动。它不仅是英国人的自主选择,同样也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工业革命之前,由于生产方式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的限制,城市化虽然一直在进行当中,但始终难以取得巨大的进步;
但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城市化也在这种大变革下取得了飞跃性的成长,从广度到深度等各方面都无一例外被囊括其中。但反过来,若是没有之前城市化所奠定的一系列基础,工业革命的开展想必也是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