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办医从“高歌猛进”进入到优胜劣汰的整合期
大批药企“脱手”医院
药企们正在步入民营医疗“退出潮”。
近日,新华医疗发布公告称,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医疗”)拟将其控股子公司山东弘华投资有限公司和淄博弘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合计持医院管理有限公司12.85%的股权转让给自然人陈伟。
值得注意的是,年12月成立的上海辰韦仲德,控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
此次股权转让,也意味着医院的部分控制权。
新华医疗营业收入构成显示,年1月至12月份,医疗器械占比77.6%,制药装备占比13.17%,医疗服务占比7.76%。由此看来,医疗服务虽占比不多,但7.76%的占比也不是小数目,其转让理由为:“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其实,优化资源配置的药企不在少数。日前,东北制药卖房冲上热搜,处置闲置资产,唤醒沉睡资本,在这个都不易的年代,或许也是不错选择。
据观察,这已不是新华医疗第一次“脱手”医院。两个月前,新华医疗拟通过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医院有限公司43.3%的股权;年12月,新华医疗医院西院有限公司70%的股权;年4月,新华医疗拟出售医院有限公司80%的股权......
除了新华医疗,日前,作为“医院”模式的先行者之一医院陷入退市困境,被医院集团新里程“救火”重整;上市中药企业“通化金马”也曾发布公告医院、医院,医院各85%的股权......
然而,在药企资本从医院抽身那一刻,也不能湮没曾经有钱的药企作为“买手”的辉煌。
药企疯狂「买买买」的时代
从买手到卖家,行为主体都是药企。
年,被业界称为“社会办医元年”——这一年,国务院(办公厅)已经连续三年发布高规格文件,并推出数十条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措施。
也就在这一年,药企们乘着政策东风,携带大量资本进入民营医疗,医院相当频繁。据不完全统计,仅年至年2月,A医院案例达31起,涉及金额近60亿。
例如,年11月,海南海药以3.4医院;年9月,复星医药发布公告,全医院投资(集团)医院医院签订《投资合作框架协议》;年5月,恒康医疗公告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医院(医院、医院、医院)改制后有限公司的%股权......
其实,有业内人士曾表示,年之后进入的药企们或许在张望,民营医疗是个政策性、周期性较强的行业,也在等待更明晰的政策环境。
而年以前进入的药企们,恰好印证了上述业内人士的看法。早在年,北大医疗医院;复星医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拟出资不超过6.93亿元收购医院有限公司共计60%的股权;年初,康美药业拟整医院、医院.......
艾力彼GAHA创始人庄一强博士对赛柏蓝指出,回看社会办医近几年的发展,年、年、年是社会办医的高峰期,年热度开始回落,随后就撞上了新冠疫情。
在这个大背景下,社会办医从高歌猛进自然进入到了优胜劣汰的整合期。
其表示,到了整合期,一些医疗服务圈外的资本已经开始退出社会办医赛道,除药企外,早年介入社会办医的企业类型众多,从生产钢管的、做茶叶的,到搞养殖的、开发房地产的都有。
关于各类资本大举进军社会办医的热潮,庄一强认为,当医疗服务赛道充分享受政策利好时,一方面,确实被认为有利可图;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这边宣布进军这一赛道,那边股价就可能上升。
但资本看重的是盈利,药企进入民营医疗机构、收购医院也不例外。
急于脱手的药企高调转让、卖医院
药企没想到的是,由于医疗的周期性以及环境的变化——这几年,医疗机构在亏损。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年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亏损高达.57亿元,同期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亏损22.07亿元。
真金白银在流失,让医院感受到压力的还不止于此。
集采、医院全国大巡查、打击骗保、疫情、人们固有的就医认知习惯、国企改制后的大型医疗集团等,都是挤压民营医疗的几座大山。
集采的“指挥棒”医院,也到了医院身上。
从政策方面,年,山东省拟将医院和连锁药店纳入药品集中采购试行,截至当年7月,已有家民营医药机构参与药品集采试行;年6月,国家医保局在《医疗保障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表示,“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参与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今年8月,福建省医保局、卫健委提出,鼓励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通过省级采购平台采购医用耗材,同时,社会办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执行统一的医用耗材医保支付标准。
伴随集采无禁区般的扩围,近日,全国范围内传出种植牙集采消息,医院成为主要影响对象。
民营医疗大巡查行动,也让医院元气大伤。
年10月,内蒙古一医院院长被判无期徒刑;年2月,湖南一医院骗保万,院长被判10年;年1月,医院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被罚1.42亿元——这也被称为医保局开出的“天价罚单”。
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开展年度全国医院专项巡查行动》文件,要求对全国各级医院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巡查行动,巡查范围将覆盖约家民营医疗机构。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医院的压力,首先是税收,一般情况下,医院缴纳的税款占其营业额的30%,“至少是一半以上”;第二,是人才困境,医院医院人才,这限制了医院的发展;第三,政策不够明朗,虽然十七大报告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但这只是个大方向,具体落地操作不同,执行力度也不一样。
针对正在上演的大批药企急于脱手医院一事,庄一强向赛柏蓝分析道:“医院虽是药企的销售终端,但是药企投资医疗服务仍然属于圈外资本,因为药品生产属于第二产业、制造业,提供的药品属于工业产品,而医疗机构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提供的是医疗服务。”
“和圈内资本不一样,圈外资本只要看到医疗服务赛道不太景气,即便是短期的,也可能谋求退出。另一方面,在新冠疫情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很多药企的主营业务都出现了问题,它们需要回笼资金,医院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除了民营医疗自身压力外,药企们在大多数产品进入集采后,也需要大量资金铺在新产品上,盘活资金是首要之事。“目前一个药企都有好几个新开发的产品条线。”一位药企市场部负责人向赛柏蓝表示,有些企业现有产品已经“被采的差不多了”。
未来医院?
庄一强认为,“这要看药企手上有没有钱,以及有没有别的投资机会。”
因为医疗服务这一赛道的投资并不容易,事实证明,很多行业的头部大牛进入医疗赛道后往往都“损手烂脚”,没有捞到太多好处。
投资医疗服务赛道,在投资之前需要有全面的评价和分析,投后服务也要跟得上——比如,医院,那么投资前,投医院专科在全国的竞争力,其在所在地的竞争力,以及所在地的发病率、人才梯队、医保情况等。
投资之后,顺着投资前的问题,还需要考虑打造专科,做好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加强设备配备和技术力量,医院在所在地区、全国,处于什么水平,甚至竞争对手的情况等。
“往往投资方穷的只剩下钱时,投资是不会成功的,更何况,现在连钱都没有。”
说到医院医院近期的发展困境,庄一强认为疫情是最新的影响因素,也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年的高歌猛进后,医疗服务领域迎来了行业的大清算——以前,一些不好的、甚至行骗的医院也能赚到钱,“这是不对的,说明行业是畸形的”,在问题的长期积压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医疗服务行业不是优胜劣汰而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潮水退去后,终将看到有多少人在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