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围观日更
换个角度理解“陕西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
《建议》提出,陕西生产总值预计达到2.6万亿元以上,这是个预估值。
按照全国平均水平,“克服疫情影响全年有望实现2.3%至2.5%的增长”。年陕西GDP为.17亿元,按照这个数字估算,年陕西GDP可能在2.64万亿左右。
如果十四五期间,陕西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年增长5%左右,在年就能突破3万亿,到十四五末能达到3.3万亿。
陕西在《建议》中没有提出“十四五”具体的增长目标,但提出了三个万亿级的产业集群:
1、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2、万亿级能源化工产业集群
3、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先进制造业集群”
看创新力
“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和高端装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支柱产业提质增效,
布局建设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氢能、核能、铝镁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
打造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基地、卫星应用产业集群和优势明显的稀有金属深加工基地。
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等,促进新型业态健康发展。
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广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等“互联网+”新模式。”
——《建议》
在《建议》全文中没有找到钢铁、水泥,甚至连陕西最为依赖的煤炭也只提了一句,“推进大型煤矿智能化建设,加大煤炭优质产能释放,狠抓油气产能建设,提高煤炭回采率和石油采收率”,足见陕西在发展先进制造业方向的态度之坚决。
陕西在航空航天领域有资源优势,但在商业航空航天快速崛起的时代,感觉陕西有“组织性”的水土不服。
当前还不被陕西航空航天界看在眼里的低能力阶段的商业航空航天,会不会成长为“钢铁侠”马斯克的SpaceX式的颠覆力量,不好说。
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卫星产业集群等产业,陕西有一定基础,但没有明显优势,尤其在强资本的组合能力上,和很多地方相比,差距很大。
在高端装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陕西显得较为犹豫,尤其是在关中城市群怎么协同布局,感觉缺少系统性思考和布局,有点谁抢到算谁的感觉。
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产业承载力还很有限。
西安市年出台的《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中提出,重要围绕电子信息制造产业、汽车产业、航空航天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新材料新能源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六大产业做文章。
“到年,全市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总产值超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70%,形成6个以上千亿级支柱产业,产值超百亿元企业达20户,新增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户以上。”
“能源化工产业集群”
要换算法
“推动能源化工产业清洁化高端化发展。
实施煤化工延链强链行动,拓展煤油气盐多元综合循环利用途径,加快发展精细化工材料和终端应用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进大型煤矿智能化建设,加大煤炭优质产能释放,狠抓油气产能建设,提高煤炭回采率和石油采收率。
调整优化煤电布局,积极发展风电、光电、生物质发电,加快陕北风光储氢多能融合示范基地建设。
加强输气管网、储气库和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电力外送规模。
高水平建设榆林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和延安综合能源基地,推进能源技术融合创新和产业化示范,着力构建万亿级能源化工产业集群,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
——《建议》
能源在《建议》中被提及20次,4次属于新能源。
陕西经济有很强的能源底色,“年,陕西能源化工产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实现增加值约亿元,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的53.7%,占全省GDP约20%。”
陕西作为能源大省,能源产业长期占据着全省工业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陕西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靠规模扩张实现的。
有分析认为,“陕西能源产业的迅速扩张有力支撑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大而不强、数量型、粗放式特征比较明显,发展的质量指标不高,大部分能源产品是作为初级产品使用或输出,能源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近年来,陕西能源技术创新虽然取得了重大进步,煤油气综合利用、煤油共炼、煤制烯烃等现代化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煤炭深加工示范基地,但仍存在原创性重大技术突破不足,产学研结合不紧密,能源企业主体意识不强,创新活动与产业需求脱节等问题。”
“陕西能源技术创新能力在全国的优势并不明显,与陕西能源大省、科教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因此,推动陕西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力提升能源科技创新能力,打造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引擎、新支撑,以创新引领发展,实现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的转换。”
第二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不是不能实现的问题,而是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也就是怎么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三个变革的问题。
以前做惯了规模扩张的加法,今后要在质量、效率、动力方面实现指数级增长,对陕西来说,这个考题难度还是很大的。
“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看科技金融赋能
“加快发展以文化创意为主的新型文化业态,做大做强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演艺娱乐、动漫游戏等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与科技、金融有机结合,加快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打响区域文化产业带、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品牌,打造传承中华文化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建设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创意街区。
深化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做强‘国风秦韵’、‘丝绸之路万里行’和文物外展等外宣品牌,提升文化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建议》
相比于先进制造业和能源化工产业,旅游文化产业的确很软,不只是因为属于服务业。
第三产业性质轻而软,而且产业本身也很软,你很难找到一个确切的数字来描述旅游文化产业的具体情况,也很难像制造业和能源产业一样,找到几个硬邦邦的支柱性企业,看清楚整个产业的脉络和架构。
万亿级产业集群,10亿级的企业需要家,上亿体量的企业需要家。
省统计局数据,陕西年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7.0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21亿元。
没有找到陕西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数据,不过根据“年陕西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达到.7亿元”推算,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数据可能超过亿元。
根据这两个数据估算,陕西旅游文化产业已经有了不低于亿元的基础,只要增速不低于5%,十四五末破万亿,成为“万亿级产业集群”基本没问题。
但发展毕竟不是算术题,要打造一个高质量的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还得有更有力的规划和执行能力。
陕西要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一看西安怎么发力,二看科技金融怎么赋能。
西安提出了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的目标,有一系列的行动计划。
近日印发的《陕西省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