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国云张艺
数字经济加速发展,伴随疫情防控常态化,中国服务业何去何从?去年我们提出了服务创新,很快得到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响应。即便在疫情紧张形势下,还是见缝插针召开了首届长三角服务业创新高峰论坛,获得良好效果。
今年春节一过,我们与几位国家级的服务业专家讨论服务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专家们几乎一致建议,要我们尽快打造服务业创新的升级版——数字服务。之后,正好赶上长三角三省一市服务业联席会议在南京召开,会上我把专家的观点抛了出来,很快得到大家的响应。
什么是数字服务?其实不难理解,就是借助数字技术所提供的服务。回首过去几十年,中国先后经历了零售业数字化、制造业数字化、城市治理数字化,下一阶段必将迎来服务业数字化,数字服务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如果服务业仍以传统手段运转,恐怕难以驾驭当下的服务经济,早晚会被现代服务业抛弃。
这就是说,我国要从服务业大国迈向服务业强国,实现服务业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实现服务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标准化和品质化转型升级。如今,人工智能与其他数字化相结合,极大地影响了服务生态系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催生的对无接触、智能化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新需求,进一步凸显出加快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数字服务的“浙江探索”
长三角地区应率先在全国高举数字经济的大旗。随着更多传统产业龙头不断觉醒,数字服务必须顺势而为。为了尽快打造服务创新升级版,我们瞄准数字服务,会同有关部门做了以下两件事。
第一件事,浙江省服务业联合会、浙江财经大学智能商务研究团队、阿里新服务研究中心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共同完成了《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科技创新路径与应用研究报告()》,正式对外发布。
该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生活服务业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以XR技术与虚拟试衣、外卖智能柜与数智化餐饮、未来酒店与无接触服务、绿色出行与智慧助老等为代表的生活服务业科技应用与技术探索,正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为人们生活带来新体验。
报告强调,当前我国生活服务新基建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企业尚未完成基础的数字化改造,企业新基建基础存在较大差异;相关人才缺口凸显;生活服务新基建尚存在明显的贫富差异、地区差异、群体差异;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尚不健全,*府数据和商业数据难以有效融合。报告认为,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就是要打造生活服务新基建:
一是聚焦关键生活服务场景推进新基建。加快建设生活服务大数据和云计算中心;加大智慧建设的投入;进一步融合生活服务基础设施与社会治理。
二是完善*策保障体系,激活生活服务新基建的创新生态。尊重新基建的发展规律并制定合适的产业*策;加大对生活服务电商平台或核心企业的财税*策支持,发挥其创新引领作用;为公共设施和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培养人才,为新基建提供人力资源储备。
三是保障生活服务新基建的普惠化、均等化发展。加强落后地区、特定群体的生活服务新基建投入;设立专项投资优惠*策,鼓励生活服务类企业到落后区域开展业务。
四是探索数据流通新模式,培育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加强*企协同,形成数据共享;推动数据资源向中小微企业开放;完善数字治理体系。
受此报告的影响与推动,蚂蚁金服于3月10日正式对外宣布,将支付宝从金融支付平台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聚焦服务业数字化,并提出“未来三年,携手5万服务商助力万服务业商家完成数字化升级”的目标,将支付宝打造成中国服务业数字化的助推器。浙江将抓住这次机遇,在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再次“领先一步”。
作为一款全球用户超12亿,国内用户超9亿的超级App,支付宝这一举动让很多人感受到,服务业数字化趋势正成为社会共识。中国在数字化方面本来就有很好的基础,随着大型互联网公司参与打造开放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我国的服务业数字化将迎来全新局面。
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各行各业意识到,数字化给应对危机和转型升级都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外卖送菜、小程序点餐、无接触配送等新服务模式,不仅很好地保障了民生,也让很多企业实现了自救和发展。不过,也正是在此过程中,市场意识到服务业的数字化水平还远远不够。
“对比我国第三产业的规模,中国服务业的数字化至少还有90%的巨大空间。”蚂蚁金服CEO胡晓明告诉我们。与此同时,支付宝数据显示,用户搜索总量中生活服务占比接近六成,比上年增长3倍。这意味着,服务业与消费者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供需错位。要解决这种供需不平衡,还需要大量的数字基础设施来助推数字化进程。在胡晓明看来,正如19年前的“非典”加速了中国零售业的数字化进程,新冠肺炎疫情也将为中国服务业的数字化按下“快进键”。
无论是当下健康码、在线登记领口罩,还是云买菜,服务数字化、在线化的好处,不仅老百姓感受到了,作为服务提供方的*府和企业也感受得很真切。
第二件事,如果生活数字服务是数字经济上半场,生产数字服务就是数字经济下半场。从消费互联网到工业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对传统产业,特别是对制造业、农业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同时,由于服务业的产业属性与信息通信技术的结合度更高,服务业中数字经济的渗透率明显高于制造业和农业。经测算,服务业数字经济的比重达到37.8%,同比提升近2个百分点,说明服务业在数字经济中已经完成从先行者到引领者的转变。
十年之前,笔者等人在时任浙江省常务副省长陈敏尔的领导下,提出了加快服务业转型的重大路径选择,并在全国率先启动、培育认定个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截至年底,其中营收超0亿元的有7个,超亿元的有16个,为全省服务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十年之后,步入“十四五”时期,服务业的内涵和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为加快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浙江又作出“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优化升级,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的重大决策部署。
在这项工作中,笔者有幸担任了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专家组组长,我们高质量遴选出首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共45家,整体上看,浙江省发改委从三个视角总结了首批创新发展区的特点:
一是突出服务业数字化牵引。首批创新发展区中信息技术服务类以及与全省传统优势服务业融合创新的数字贸易、数字文旅类合计27家,占总数的六成。各创新发展区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革,积极加强应用场景创新。例如:义乌、绍兴、海宁等一批传统商品市场纷纷推进“数字大脑”建设,以数据驱动重塑“市场+制造”新优势。
二是注重整合提升,促进高质量发展。各地高度重视以资源整合集聚推动集聚示范区创新升级,由原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整合提升的有32家,占首批数量的71%,新建的有13家,占29%,契合创新发展区继承与创新、延续和深化的总体考虑。
三是吸引一大批重量级龙头企业和项目集聚。首批创新发展区招引一大批突破型、战略型、基地型项目。例如:余杭未来科技城创新发展区招引OPPO全球移动终端研发总部、vivo全球AI研发中心、字节跳动杭州研发中心、钉钉总部等一大批总部中心,预计年服务业营收可达亿元;宁波北岸国际港航创新发展区集聚宁波海运、宁波远洋等航运业百强,吸引星综合、得斯威、美国船级社等国际航运头部企业入驻,计划完成投资超亿元。
年是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建设推进之年。我们将围绕贯彻落实《高质量建设全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的实施意见(-年)》,全方位、全过程做好创新发展区建设各项工作,按照“清单化、体系化、常态化”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体系,积极谋划平台招商引资、项目推介等活动,吸引国内外服务业资源要素集聚浙江,携手共同把创新发展区打造成为展示浙江高质量发展进程的重要窗口。
数字服务到底有多么重要
笔者觉得,数字服务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低效率问题,还可以创造新的商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创造新增长点。
数字服务可以极大提高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服务业主要的问题是劳动生产率不高,影响了整个经济的增长,如果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
数字服务能快速创造新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数字时代产品和服务创新速度极快,几大平台每天至少提供几百万件产品和服务,有力促进消费者不断尝试新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迭代的速度加快。
数字服务成为配置资源的力量。一方面有利于配置存量资源,数字技术可以低成本地将零散资源和片断时间与需求匹配,为经济增长和社会服务做出贡献。另一方面有利于配置增量资源,例如金融机构,靠智能数据分析、依从风险控制指标,决定谁能得到资金和其他资源。此外,有利于人力资源,过去企业想要了解消费者需求,要做市场调研、开发产品、试用、反馈、推销、优惠,最后抵达客户;现在直接用大数据来探知个性化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推送。而消费者发现品牌的优先渠道,从广告、演示和试用,变成了搜索、推送、社交网络等。数字技术匹配度非常精准,推给你的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