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机器人”的话题讨论引爆网络。6月23日,马斯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将在9月30日的特斯拉AI日上面世,并将于年投入生产。”
资本市场机器人概念闻讯掀起热潮。就在全球拭目等待之际,小米抢先一步,于8月11日晚发布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铁大”。(个股不构成推荐)
多重催化之下,A股机器人概念持续走强。而明日,有“机器人界的奥运会”之称的年度世界机器人大会将在北京启幕,无疑为火热的机器人板块再添一把“干柴”。
其实,给资本市场带来更大想象空间的是,马斯克还有一句话:未来人形机器人“擎天柱”业务线会比特斯拉汽车更重要、更值钱。
那么进击中的“机器人”,真的会成为下一个新能源车吗?接着看,挖掘基带你好好捋一捋~
1
//机器人,会是下一个新能源车吗?
我们从市场需求、产业趋势和*策导向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市场需求
机器人的需求来源,可以分为替代人工和辅助人工、创造新场景三大类。
①替代人工
过去,机器人的需求主要来自制造业的自动化需求,对应的产品是工业机器人,汽车和电子两大行业贡献了60%以上的工业机器人需求。(来源:中信证券)
随着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持续提升,清洁、物流、餐饮等服务行业的自动化需求有望拉动相应的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尤其是在高风险的服务业,机器换人的需求更强。
②辅助人工
机器人通过人工智能、运动控制、人机交互等技术,能有效提升人类现有的工作效率。这类机器人并不替代人工,而是以协作的形式共存,比如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协助医生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ARTAS植发机器人协助医生完成植发手术等等。
③创造新场景
比如商汤科技推出的“AI下棋”机器人、亚马逊推出的“情感陪护”机器人等等,目前此类产品大都处于市场探索和验证阶段。
综合以上三类需求来看:一方面,随着人口红利下降,用工成本增长,催化出各个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服务机器人进入家庭,承担起清洁、教育、陪伴等任务,未来规模有望快速增长。此外,新冠疫情导致无人化、少人化的趋势更为明显,机器人的需求再次被激发。
产业趋势
正是因为产业需求旺盛,长坡厚雪,我们看到巨头纷纷布局机器人领域,抢占这一蓝海市场:Tesla、小米相继入局人形机器人,亚马逊收购扫地机器人公司,小鹏、OPPO发布自研四足机器人。(个股不构成推荐)
形成良性效应的是,具备创新基因和成功商业经验的科技龙头入局有望为机器人产业的技术发展提供算法、算力、控制等新路径,并注入商业化因子,推动机器人真正走向市场。
更加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