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概况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费用 http://m.39.net/pf/a_7751079.html

支撑美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因素很多,主要因素是国内需求旺盛,资本投资特别是股票投资处于投资周期的最高点。新经济是以高新技术(电子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生物工程、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为基础的经济。以证券市场为龙头的金融市场交易活跃,资金运动的效率高,财富效应突出;网络技术把市场连成了一体,使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密切,而美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独占鳌头。

新经济的科技含量大、网络经济的效率高、金融经济发达的资本市场持续牛市产生的“财富效应”,使消费者消费支出和公司投资不断增加。经济发展理论认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消费需求拉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需求拉动。

从80年代末期,世界经济进入了产业结构的大调整时期。美国为了改变在传统制造业方面能力的下降和市场份额的减少,加大了对信息产业的投资力度,网络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过去三年中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2%,是过去25年平均水平的两倍),消化了传统产业中的失业人员。这使消费需求的扩张有了稳定的基础。

由于美国经济连续高增长,形成了国内及国际金融市场的良好预期,持续看好的股市吸引了大批资金,使美国人变得日益富有。美联储的统计表明,美国家庭年净资产增长10%。与此同时,美国*府也因股市的兴旺而增加了税收。年美国财*税收达亿美元,与年相比增加12%。

可以说,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得益于股市的异常繁荣。旺盛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作出了了积极的贡献,也使宏观经济环境呈良性发展状态。根据传统经济学的边际效益递减理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随着生产要素的增加产量也会增加,但是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反而会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90年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给发明者、生产应用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高科技产业以知识为基础,而知识具有可共享、可重复使用、可低成本复制、可进一步开发提高等特点,对其使用和改进越多,其创造的价值越大。

而且,知识作为资本要素投入,通过与其他要素的有机配比和使用,提高了投人要素的边际效用,最终导致效益递增。著名经济学家克拉克认为,“知识是唯一不遵守效益递减规律的工具”。在新经济部门,出现了不同于传统产业部门的“边际效益递增”的情况。

好的想法和技术发明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知识的传播以及它可以儿乎无上境地变化与提炼是经济增长的关健,而好的想法和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性,即非常丰富且能以极低的成本复制,因而产生“边际效益递增”。

年,克林顿总统颁布《技术为美国经济增长服务:加强经济实力的新方针》的新经济*策,提出了以产业技术为重点,以高科技发展为基础,使技术对经济增长、就业、社会生活和国防的贡献最大化。年9月,克林顿总统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目标是用20年的时间投资亿美元完成全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全美机构和个人用电脑联成一体,实现信息共享。

从执行情况来看,其成果是明显的。科技开发和创新使美国高新技术在全球市场上一直占巨大优势。从90年代初开始,T产业已成为对美国经济贡献率最大的产业,产值每年增长10%以上。美国商务部的调查表明,一年T产业只占美国GDP的8%,但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高达35%。

从年开始,网络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再次拉动美国经济高速增长,据预测,电子商务交易在年43亿美元的基础上,到年将达到13万亿美元,增长倍,全美将有一半劳动力受雇于T及相关产业。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增加了就业机会,也带动了新的投资。

(2)金融经济的发展使得证券化在美国已经不是一个趋势而是一个现实,直接融资提高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美国经济调整后,信息产业、高科技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从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金融市场的乐观预期推动了高科技产业股份的股价走高。就股票指数来分析,以高科技产业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在年上涨了35%,而道·琼斯股票指数则上涨13.5%。

股市的活跃形成了持续旺盛的国内需求,降低了企业的筹资成本,高技术产业的高投入,特别是以计算机与信息产业为标志的科技进步带动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此同时,美国企业的收购兼并活动有力地推动了股市走高,使股民的投资情绪日益高涨,将市场看好的情绪不断推向高潮。有的经济学家甚至乐观地预期,如果利率降低,股票的年均回报率在

11%

12%

,道

·

琼斯股票指数在

年将达到

0

点,在

年将达到

点。

(3)美国竭力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进程,基本上实现了资源的全球化配置;金融危机抑制了美国的通货膨胀,资本的回流刺激了资本市场的繁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中,美国基本上控制着维持世界经济发展秩序的三大组织即MF、WTO和WB。

这三大世界经济组织的运行规则主要是在美国的主导下制定出来的。大量的资本输出、科技发展的领先地位、自由灵活的经济发展机制使美国经济形成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也使经济*策的制定、市场失灵的纠正等迅速而有效。美国依靠自身在世界经济中的巨大份额和影响,竭力推进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进程,提高金融资本的利用效率。

无论是在南美国家(墨西哥、巴西等)的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还是俄罗斯金融危机中都是如此。在处理全球金融危机中,美国努力使自己保持强势,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危机国家的体制改革来解决引起金融动荡的问题。通过经济援助使这些国家的经济进一步私有化、金融贸易自由化,结果使这些国家的经济改革按照美国的经济主张和价值观念进行,实现了美国的*治经济利益。

(4)净外债的大幅度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美国投资的不足,缓解了巨额财*赤字和国际收支逆差所带来的问题,有助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美国净外债年为1亿美元,年上升为亿美元,年为亿美元。90年代美国净外债的扩大有一些负面影响。

但由于美国经济的雄厚基础,对国际资本有很大的容纳性,净外债占GDP的比例不大,年约为4.3%,19年为5.6%,年为11.4%。从另一方面来看,净外债的大幅度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美国的投资,缓解了巨额财*赤字和国际收支逆差所带来的问题,有助于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一年美国的贸易额不断增加,而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旺盛,大量廉价的进口商品构筑了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基础。

(5)科学的经济理论、市场化的管理决策机制,提高了*府驾驭经济发展的能力。较为适当的货币*策和财**策,逆经济风向而行事,延续了经济走向衰退的时间,保持了经济的增长与繁荣。凯恩斯主义者强调*府着重运用财**策来调控宏观经济,而货币主义者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主张更多地运用货币*策调控经济。

70年代的“滞胀”现象使货币学派所宣扬的现代货币数量论迅速传播,倍受推崇,并荣登“官方经济学”宝座。但美国“新经济”的成功,又使各国开始重新重视财**策,尤其是税收手段在调控宏观经济中的作用。“克林顿经济学”以及美联储以控制通货膨胀为目标的货币*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主要特点是以增税和减少福利开支来削减联邦财*赤字,增税的主要对象是富人;放弃了自里根*府以来“利益逐层渗透”(该理论主张保护大企业、大资本家的利益)的理论,实行倾斜*策,保持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优势地位。

实行积极的财**策刺激经济发展,扩大公共工程开支,加强以交通通讯为主的基础产业投入,并实行对高新技术产业倾斜的*策,立足于长远经济发展,把*府的宏观调控放在促进投资和削减财*赤字上;主张增税,强调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增加就业机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