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杜壮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对创新发展敏感性最强。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年上半年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统计数据显示,国内企业创新活力强劲。截至年6月底,我国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到32.5万家,同比增长20.3%。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5万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4万件,同比增长23.4%,以占国内企业47.8%的数量产生了国内企业63.3%的有效发明专利量,保持着强劲的创新活力。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中坚力量,制造业企业发展的根本是创新。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相互交织,各种安全挑战层出不穷,世界格局加速演变,装备制造业正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在“变局”之中探寻创新发展的“应变之策”,是我国装备制造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近日,在“百万庄论坛:机工智库发布会()”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表示,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国家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基础。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为目标,以应用牵引、问题导向为原则,全力攻高端、夯基础、补短板、扬优势,加快提高机械装备的国产化替代率,提升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的国产化水平,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关键是培育
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
进入新发展阶段,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等都需要科技创新注入新动力。企业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主要力量,其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
来自科技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壮大,发挥了技术创新生力*作用,科创板上市科技企业超过家,总市值超3.2万亿元。这组数据显示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在高技术企业中,制造业相关企业在创新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制造业GDP占比大幅提升。上半年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8.8%,比年提高1.4个百分点。目前,包括2.25万家部省“白名单”企业在内的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均已实现平稳生产,有力支撑了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对于制造业来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培育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工信智库联盟秘书处何霞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是稳经济、稳就业、稳增长的重要动力。
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创新的重要载体。在何霞看来,工业互联网是实现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
工信部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特色平台超过家,遴选出28个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其中重点平台的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万台、工业APP数量28万余个。
“工业互联网作为构建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是装备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和方法论。我们要认识工业互联网发展面临的形势,抓住技术产业变革机遇,发挥我国庞大的产业规模、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市场优势,推动装备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何霞表示。
在机工智库研究员袁雪峥看来,要加强基于互联网的新兴基础能力和平台建设,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实现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的集成、共享、协作和优化。
袁雪峥表示,随着我国制造业逐步实现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转型变化,基于多重动力集成、多种要素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的创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产品创新
是价值创造载体
制造业对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质量至关重要。本刊记者从发布会上得知,以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为例,我国未来每年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将达到万亿元以上,产业规模4万亿元以上;将为我国GDP增长贡献一个百分点,对增长贡献率将达到20%;可以解决万人员的就业。
机工智库调研发现,目前企业创新着眼点在从简单产品开发制造转向更符合“第一性原理”的客户需求方向,技术创新重点从简单的技术集成和应用开发进入基础技术创新突破。为适应创新的新阶段、新特征、新要求,各领先企业采取了各具特色的创新策略,以带动世界级制造能力的培育。
从商业模式创新上,袁雪峥表示,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不仅是对现有需求的挖掘,更是范畴延伸,是全生命周期价值创造。对此,她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过去制造企业更多